发展壮大劳务经济 深入推进增收工程——甘谷县劳务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一、甘谷县劳动力及劳务输转取得的成效
甘谷是“全国建筑劳务基地县”之一。近年来,甘谷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强化技能培训,开辟劳务基地,拓宽输转渠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输出剩余劳动力56.38万人(次),劳务总收入超过22亿元。2009年,全县输转剩余劳动力9.9万人,其中有组织输转5.94万人,劳务总收入7.3亿元。在全国各地建立了620多个劳务基地。劳务脱贫1.1万户,劳务返乡人员兴办各类经济实体上千家。注册国家劳务品牌“伏羌商人”、“伏羌麻编人”两个,在新疆、北京、深圳、苏州等地建立劳务工作站四个。
(一)加大培训力度,逐步实现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输出的转变
甘谷县委、县政府着眼于逐步提高劳务输转的质量和效益,把狠抓劳务培训,提高劳务人员素质,提高组织化输转程度作为劳务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一是狠抓各类短期培训。积极扶持引导组建各类培训机构,全县20多家培训机构,以“定向式”培训和“定单式”培训为主体,开展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年培训各类技能型实用人员2.5万多人(次)。稳定了就业、提高了务工人员的收入。对回乡青年、复退转业军人以及有创业愿望的农村青年开展创业能力培训,鼓励和支持他们创业。共举办创业培训班52期1320人(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20多万元。二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吸纳“两后生”并开展1~3年的职业技能培训,接受正规职业技术教育。三是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县劳动就业中心、科协、扶贫办、劳务办等单位,通过送科技、送技能、送劳动法等知识下乡入户活动,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介绍成功经验,现身说法,不断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技能。
(二)完善网络管理体系,提高劳务输转效率
一是投资建立了“甘谷县人力资源市场”,实行“一站式”窗口服务。在每个乡镇设立了劳务工作站,405个行政村确定了劳务信息员,在人口集中的7个集镇分别设立了劳务联络点。形成了县有劳务办、乡有劳务站、村有信息员、外有劳务工作站的劳动力培训转移服务网络,保证了劳动力培训和劳务信息的便捷、准确。二是以基层为重点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服务体系。近年来,全县将服务保障的重点向基层拓展延伸,工作的重心进一步下移,加大了对乡镇劳动力转移管理工作的指导和考核。各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均配备2~3名专职工作人员,并从下岗失业人员中招聘了39名劳务协管员。目前全县15个乡镇、8个社区全部设立劳动保障事务服务机构,基本做到了办公机构、场地、人员、设施、工作“五落实”。三是建立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以农户为单位,对适龄劳动力入户登记,摸清劳动力人数,转移培训的人数,拟外出转移人数等,建立资源档案,做到情况明、底子清。四是建立劳务输出信息库。对已外出务工人员从用工地域、收入、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市场需求信息,合理设置培训专业,及时调整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培训工作,提高了输转人员的就业率。同时,不断培育市场载体,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加大了对劳务经纪人的培育扶持力度。截至目前,全县登记在册的劳务经纪人有152人,劳务中介组织有12家,民办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已成为一支劳务输转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每年组织输出劳动力2.2万多人。
(三)以建筑劳务为龙头,逐步实现由松散性向组织性输出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甘谷县建筑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县现有各类建筑公司316家,施工能力和施工范围有了很大发展和提高,施工队伍遍布全国各地,每个乡镇有建筑企业,村村有建筑工程队。全县形成了以建筑劳务业为主体的务工队伍,以建筑带劳务,建筑劳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业人员达到3.15万人。目前,甘谷籍外出务工人员大都从事建筑业、加工制造业、采掘业及服务业。
二、当前甘谷县劳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努力,甘谷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已经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劳务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困扰,一些突出问题仍然存在。
(一)对劳务经济发展中的用工形势认识不足
面对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各行业、各领域产业化进程中的科技含量在快速提高,对劳动用工的知识型、技能型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一技之长的劳动力已逐渐成为当前社会用工的热门选择,苦力型劳工即将被淘汰,而农村劳动力仍然受传统思想观念主导,对当今社会用工形势认识不明确,不能积极参与劳动用工培训,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体制尚未完善,培训的实效性不高
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着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现状,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加之培训经费投入不足,使培训成效大打折扣,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补贴资金发挥最佳的效益,亟待对培训机构进行整合,优化配置培训资源,建立新的培训机制。其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档次低、规模小,导致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三)劳动力供求信息不畅、宣传引导不到位,转移方式的盲目性较大
劳务输转的网络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但网络体系内部受资金、管理、运作方式等问题影响,运转、发挥的职能作用非常弱小,即便发挥了一些职能作用,也因宣传引导不到位,工作对接有误差,未能引起广大务工人员的重视、认可和接受,相当一部分务工人员的流动仍然呈现出盲目性态势。
(四)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健全,覆盖面不广,运行质量不高
劳动力市场在地域分布上,主要在城区和大集镇,在乡村的覆盖面不广,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在运作方式上,主要靠劳务经纪人等中介组织牵头直接组织务工人员进行输转,经劳务网络体系发挥作用或经有组织培训后输转的较少,运作方式单一、不规范。
(五)农民工合法权益受有效保障的程度低(www.xing528.com)
因输转的组织化程度低,与用人单位的衔接存在较大困难,务工人员工资的有效落实、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均较难落实。
三、促进劳务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要组织开展针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为农民工提供免费、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各级政府要在思想上把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问题纳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列入日常管理工作程序中,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宣传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发展劳务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积极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建立部门间工作协调机制,及时通报并动态掌握本县境内开工建设项目的用工状况,积极协调施工单位,促进本地区农民工就业。
(二)努力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
继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临时短期型向长期稳定型、由农民分散自发为主向有组织输转为主、由省内为主向省外为主,全面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率、培训率和稳定率,确保每年输转劳动力10万人以上,劳务收入10亿元以上。按照“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进一步加强劳务协作,搭建劳动力供需对接平台,加强在组织输出、技能培训、维权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拓建劳务基地。进一步完善运作机制,培育壮大劳务中介组织。建立劳务中介机构登记和信用等级评定制度,鼓励扶持发展一批集技能培训、信息搜集、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为一体的劳务中介机构,组织引导他们适应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帮助更多的农民工实现输出就业。
(三)积极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
借助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研究制定鼓励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扶持政策和工作机制,吸引一批农民工带着资金、技术、项目回乡创办企业,逐步引导劳务经济从传统的“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一是要把实施返乡创业工程纳入县乡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牢固树立“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对已在外地创业有成就、有想返乡创业意向的农民工,积极引导、政策激励他们返乡创业。二是要完善优惠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制订和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激励优惠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宽松环境。凡创办农业企业的,享受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待遇,每年给予政策性资金扶持。三是要设立农民工创业园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落实优惠政策,保护好、引导好、支持好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投资热情,实现集中管理,节约资源投入。四是要保持农民工所办企业发展后劲。定期免费对返乡创业农民工进行文化、法律、政策、经营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创业能力。
(四)集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
对有技术和资金,并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要组织开展创业培训。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认定一批培训质量高、就业效果明显的培训基地,不断扩大和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能力。积极组织农民工参加技能鉴定,实行单项技能证书认证,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质量和就业水平。
(五)强化乡村劳动保障管理体系建设
按照“三化”建设的要求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民工转移提供优质服务。一是要规范乡镇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劳动保障服务点,为外出务工者及时、准确地提供岗位供求信息,降低外出就业成本,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的盲目性。二是要完善县、乡镇、村三级贯通的市场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全县统一的农民工数据库。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分布、就业状况和转移意向等第一手资料,在现有社会保障网络的基础上,建立本县农民工就业管理档案和外来务工人员供求信息、动态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快捷的服务。三是要健全规范劳动力市场。按照市场化、企业化的要求,从机构组织、教育培训、劳务信息、权益保障等方面规范劳务输出行为,积极为农民工外出务工架桥铺路。
(六)切实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
积极维护和保障农民工在工资支付、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推进企业劳动保障及守法诚信制度建设,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妥善处理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继续实施农民工工伤保险“平安计划”,组织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继续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安全培训,将农民工安全培训与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年审制度结合起来,实行危险岗位和特种作业先培训后上岗、持证上岗的制度。积极推行跟踪管理,及时为劳务输出人员排忧解难,做好维权保障。
第三十二期乡镇干部培训班
张亚明 甘谷县白家湾乡政府
马恩福 甘谷县大石乡政府
指导老师:温钦虎 天水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