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甘谷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为了使甘谷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进一步提高,以金山乡为例,笔者对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当前甘谷县农村劳动力输出现状
近年来,全县的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以金山乡为例,2009年全乡输出劳动力11000多人,占全乡农村劳动力总数(26060人)的42.2%。但是,不管是从服务岗位看,还是从地区分布看,外出务工人员的结构比例及现实状况都不令人乐观。
二、成功的做法及经验
经过多年的努力,甘谷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一是把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纳入党委和政府议事日程;二是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三是落实优惠政策。
(二)集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落实培训补贴资金
通过“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项目的开展,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能力。
三、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目前,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为10万多人,能输出未输出人数有12000多人,占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的12%。这部分中大都有外出务工的意愿,但因受某些因素的制约不能外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受落后思想观念的制约,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缺乏积极性
现在全县仍有一部分农村人员思想观念保守,小农意识较强,重土厌迁,不愿出去、不敢出去,缺乏风险意识和投资创业精神。许多农村人员认为土地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保障,不愿意离开土地,忽视或者没有意识到土地是一种可以流转的特殊资源,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二)受自身素质的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务工行业的范围上受到限制
当前全县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还较低,对他们外出务工产生了直接影响。一方面,不能适应非农产业的要求;另一方面,劳动者较低的自身素质严重影响了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速度,妨碍了农业内部吸收和容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导致剩余劳动力增多。
(三)受外部环境的制约,农民外出务工顾虑重重
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侵犯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现象,使外出务工农民在维权方面举步维艰,因此,导致很多人不敢外出务工。
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劳动力输出信息网络,完善基础工作(www.xing528.com)
县、乡两级政府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以部署。各乡镇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这项工作,明确分管领导,明确具体工作人员负责,明确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服务,制订落实有关激励政策和措施。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立完善从县到乡镇的劳动力输出信息网络,对剩余劳动力的技术特长登记造册,形成劳动力输出档案,构建待转移劳动力人才库,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要采取措施,增加投入,加强城乡的劳动力市场软硬件建设,扩大农村人口接受技能培训的覆盖面。还要以保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为重点,规范管理,创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机制和环境。
(二)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为此,要切实抓好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要综合运用金融、财税等杠杆,鼓励农民创业,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在第二产业发展中,要背靠广大农村,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建筑业发展中,要引导骨干建筑企业从单一的房屋施工领域走出来,走公路、铁路、房屋建筑、输变线路等多领域施工的路子和兴办相关企业创建建筑集团的路子。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要以冀城商场为中心,把甘谷商贸流通的“蛋糕”做大,将甘谷建成一个商品集散地,以促进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向商贸流通业转移。总之,要通过以上方法、措施,促进第二、三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是连接农村和中心城市的纽带,是工与农、城与乡的交汇点,加速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发展繁荣城乡生活,增加就业数量。小城镇以广大农村为腹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工农并兼,亦农亦商,或者以工为主兼营农业,以商为主兼营农业,吃住在家,就地消化。通过建设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小城镇,使剩余劳动力得到部分安置,逐步实现由单一的产业结构向多种产业结构转化,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人口转化。要把发展重点放在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乡镇,如磐安、安远、六峰、金山等乡镇,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在于繁荣小城镇经济,要把引导农村各类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四)全方位拓展劳务输出,积极鼓励外出劳动力返乡创业
鼓励农民跨区域流动就业,是帮助农民增加原始积累,锻炼培育人才的有效途径。要加快实行劳务输出产业化,探索建立市场运作、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劳务输出模式。为全县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要通过宣传引导、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劳务人员的素质,拓宽劳务输出的领域和范围。要鼓励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政策扶持、资金信贷、场地安排等方面给予优惠,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在户籍、子女教育等方面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增强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吸收力。
(五)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劳动力市场建设
当前,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与走出去的劳动力和城市居民的素质相差甚远,影响了劳动力的转移力度。今后要千方百计改变劳动力文化素质低的现状,通过各种渠道和现有的各种教育设施,大力提倡并积极推行学历文凭与职业培训资格证书并重的劳动用工制度,结合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制定岗位培训标准,加强职业证书考试的管理,使各类培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要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教育。要搞好岗前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有技术的合格劳动者。另外,有条件的乡镇可将农村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组织起来,利用县、乡党校、农广校、扶贫培训阳光培训工程等,对他们进行职业培训和相关教育,使他们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为他们参与市场竞争、对口就业创造条件。把培训和相关教育同一些企业对未来劳动力的用工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培训的针对性。通过对新生劳动力进行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
(六)发展兼业生产,实现逐步转移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原理。按一定的顺序和阶段转移,鉴于当前农村劳动力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可能一下子完全离开土地,从事第二、三产业。因此,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要继续发展兼业生产,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的兼业机会。一方面,由于全县农村劳动力普遍素质较低,从事商品经济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很多人除了从事农业生产之外,再没有其他技术,认为还是从事农业生产安全保险。从事第二、三产业仅被视为增加收入的“副业”,多数农民虽然长期从事第二、三产业,但他们也视土地为“祖业”、“立足之地”、“生存的依赖”,根本不愿放弃。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农业本身的特点,在农业生产周期中,劳动过程会出现中断现象,在这个中断期间,动植物仍在生产发育中,但不需要追加劳动或者只需较少的劳力投入,发展兼业生产就能够转移农业生产季节性造成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事实上许多劳动者也正是这样做的,一到农闲季节就纷纷外出打(季节性)短工。全县农村劳动力由于受到文化知识、技术水平、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因此,不可能一下子就离开土地向高层次的二、三产业转移,这个转移过程是随着劳动者素质提高而逐渐转移的。
(七)整合土地资源,发挥产业优势,使更多的农村人员走出去
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制经营方式,允许和鼓励有外出意愿的农民以股份的形式把土地出让,把土地集中到有能力的种田能人手中,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共同收益,这样有利于土地的机械化耕作、产业化经营、集体化生产,能够形成一定卖方市场优势,真正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而且,外出的农村务工人员还可以在打工的过程中既能挣到钱,又能学到一定的技术。
(八)强化组织领导,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为了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合理流动,一要成立各种专业协会。专业协会有利于形成覆盖面广的市场联系网络,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统一服务规范、防止过度竞争,有利于信息沟通,形成整体竞争优势。二要开拓中介渠道。有条件的乡镇、部门甚至企业都可以利用各自的有利条件,在先进的地区设立办事处、联络处,加强信息沟通,了解劳务市场动态和市场需求,为全县的劳务输出、技术输出打头阵。三要鼓励外派部分乡村干部带领农民外出从事劳务。外派干部要督促指导外出人员学会实用技术,带回与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信息,做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对表现优秀,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外派干部务工带头人给予必要的表彰和奖励。同时要培养和评选优秀务工人员,在有关媒体上报道他们的典型事迹,为务工和没务工的人员树立可学、可比的榜样,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四要完善配套服务。2006年初以来,国内许多地方同时出现了“民工荒”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其真实原因来自广大农民工的基本权利总是受到侵害。他们大多从事着繁重、脏乱甚至危险的工作,生活条件差,没有保障。因此,各乡镇和部门要为外出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环境,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他们安心、舒心、放心地工作。要妥善处理外出人员承包田的流转,解决他们种田难问题。其次,要抓好跟踪服务工作,及时进行跟踪了解,定期进行回访,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并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法律保护,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第三十二期乡镇干部培训班
安永胜 甘谷县古坡乡政府
刘喜平 甘谷县金山乡政府
指导教师:胡三敦 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