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水发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问题

天水发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问题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州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问题研究近年来,秦州区广泛向基层残疾人组织、广大残疾人征求意见建议,努力探索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着力解决残疾人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对比国家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标准,其他先进县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探索和发展趋势,广大残疾人的期望和需求,秦州区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差距和不足。

天水发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问题

秦州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问题研究

近年来,秦州区广泛向基层残疾人组织、广大残疾人征求意见建议,努力探索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着力解决残疾人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2007年,创建成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之后,围绕巩固提高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成果,对照工作标准,围绕群众需求,不断调整思路,创新工作,寻找不足,弥补差距,社区康复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推动了残疾人事业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围绕秦州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课题组一行集中利用一周时间,深入三个街道、八个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残疾人家庭,通过座谈、走访、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方法,对秦州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做了专题调查。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为了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秦州区按照国家民政部、卫生部、中残联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这一目标,以不断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为出发点,以“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为抓手,加强领导、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强势推进,全面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区残疾人社区康复覆盖面不断扩展,各级康复服务机构和网络初步建立,康复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理解、支持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初步形成。通过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以残疾人基本需求为重点,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街道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模式基本形成,广大残疾人切实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温暖,满意度较高。

目前,全区有10个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中心、11个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站,配备专、兼职康复员56名,有社区康复协调员43名,配备率均达到100%。城市社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15159人,康复需求筛出率86%;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14855人,建档率98%。有社区康复站35个,建站率80%。设立康复室18个,设置率86%。通过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区财政拨专款,社区康复服务中心自筹资金等方式,购置配备康复训练器材18套。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以及巩固示范区成果,秦州区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框架基本形成,工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对比国家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标准,其他先进县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探索和发展趋势,广大残疾人的期望和需求,秦州区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差距和不足。

1.工作基础还很薄弱。秦州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创建,是在秦州区还属欠发达地区,经济还较落后,社会发育程度还较低的情况下进行的,社区康复工作在仅有的条件下起步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建档立卡、人员培训、组织宣传、协调实施等基础工作有较大差距。

2.硬件建设差距较大。区上虽然统一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中心(站)、社区康复室配备了一些康复训练器材,但是,有器材的中心(站、室)不到一半,而且已有器材不成体系,无法满足各类残疾人不断增长的康复需求。同时,残疾人康复必要的办公条件、硬件设施滞后,与国家标准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3.康复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街道、社区领导重视,安排合理,措施有效,能够按照国家示范区标准和相关部门的要求,较好地开展工作,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稳步推进,成效较好。但是,有的街道、社区虽然在示范区创建中搭起了架子,也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但之后就基本处于停止状态,仅有形式没有内容,人员、设备形同虚设,工作欠账很大,存在先进与落后并存的“两张皮”现象,工作水平相去甚远。

4.康复领域还不全面。社区康复工作是在已有的康复资源和康复条件下开展的,满足残疾人最基本的康复需求都很难,满足较高层次需求则差距更大。同时,康复资源相当有限,多数区级残疾人康复机构依托医院或私立医院,衔接协调困难较多,对这项工作影响较大。

5.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秦州区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形成了一些规范工作运行的制度,包括各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社区康复服务中心(站)、社区康复站、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康复站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制度、康复站和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转介制度等,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全面推行制度化管理,但成效并不明显,工作制度连续性不强,衔接不紧密,目标责任制落实不力,真正科学、合理、管用的制度机制还未形成。(www.xing528.com)

三、对策建议

针对秦州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要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落实相关部门职能,建立职责明确、制度健全、经费保障、政策上互融互通、工作上互联互动的合作协调机制,形成社会化的社区康复工作网络,为残疾人社区康复创造必要的条件。

1.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在靠实工作责任上下工夫。强化组织领导,组建工作机构,是推动社区康复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在创建示范区时组建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的基础上,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加强组织力量和工作力量,负责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指导协调、组织实施和督办检查,定期不定期召开有关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研究制定相关方案和措施,统一协调全面开展各项工作。同时,也要落实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领导和工作机构,确定专门领导、专门力量抓康复工作,加强对社区康复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具体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要靠实工作责任,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明确职责分工,靠实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要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摆上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要工作议程,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工作,掌握工作动态,解决存在问题。卫生、民政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事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措施。各街道要将社区康复工作纳入本辖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理清思路,强化措施,靠实责任,抓好落实,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2.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在完善工作网络上下工夫。要采取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措施,加强康复室、康复站建设,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为构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创造基础条件。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建立高标准社区康复站。紧抓大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机遇,依托社区卫生资源优势,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规范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中心(站),设立康复室。通过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多方筹资,配备康复训练器材。充分发挥中心城区驻地医疗机构多、医疗技术人员多、医疗设备多、技术力量强的卫生资源优势,加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为“六中心一站”吸收各方面康复专家、医生组成康复技术指导专家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计划,开展专业指导、技术示范、知识培训等工作。加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专、兼职康复员和社区康复协调员队伍建设,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班,更新康复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基本技能,发挥普及知识、咨询转介、入户服务等作用,形成以各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为龙头、驻地医疗机构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枢纽、社区康复站为基础、残疾人家庭康复为重点的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网络。

3.进一步突出重点,拓展工作领域,在开展康复服务上下工夫。要坚持把夯实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基础,积极开展康复服务,尽可能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残疾人是否真正得到了康复服务、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注重残疾人社区康复长效服务,力争康复工作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广泛,内容更加具体,形式更加多样,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康复工作扎实开展,不搞形式;确保残疾人享受服务,得到实惠;确保社区康复工作与构建和谐社区有机结合,共同推进。一要加强业务指导。要充分发挥市、区级残疾人康复工作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职能,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举办培训班、现场专业指导等方式,积极开展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技术指导,明确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标准,确保服务质量。二要开展调查摸底。要组织社区康复协调员和卫生服务机构康复员,对残疾人逐户上门调查登记,掌握有康复需求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三要开展康复服务。依托各类康复项目实施,开展送康复项目进社区、康复服务到家庭活动。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贫困残疾人医疗康复提供帮助,贫困残疾人到中心(站)医疗康复落实优惠措施。组织社区康复员和康复协调员深入残疾人家里,宣讲各类残疾康复知识,发放宣传资料。组建由干部职工、辖区居民组成的扶残助残队伍,定期不定期上门服务,开展心理疏导,指导、帮助残疾人康复,解决生活困难。四要建立信息网络。建立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市、区各大医院,省、市康复机构为一体的残疾人社区康复信息网络,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转介服务创造条件。五要普及康复知识。通过广泛开展“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主题宣传活动,邀请有关医疗、康复专家辅导、座谈,指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入户走访残疾人,发放康复知识宣传品等形式,强化康复知识的普及工作,增强残疾人自我康复意识,提高残疾人及其亲友积极康复的参与度。

4.进一步规范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工夫。探索建立一套规范工作运行的制度机制,是推动社区康复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要积极拓展工作思路,在规范社区康复管理、健全社区康复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逐步建立一整套科学、实用的制度,包括各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社区康复服务中心(站)、社区康复站、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康复站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制度、康复站和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转介制度等,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全面推行制度化管理。按照国家三部委《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要求,制定康复服务机构工作标准和规范,区级技术指导中心、社区康复服务中心(站)要达到“五有”标准,开展“五项”工作,从根本上规范社区康复工作的服务内容、项目、标准和工作流程。要建立目标责任制,推动社区康复工作的全面落实。区委将残疾人事业及社区康复列入文明城区的创建内容,纳入构建和谐社区考核,明确责任部门和单位;区政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作为年终目标考核的指标之一;区卫生局将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达标考核的内容;各街道分别与辖区各社区签订创建目标管理责任书,把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社区服务内容。同时,各职能部门也要将该项工作纳入工作范围,明确职责,分解任务,抓好落实,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三十六期科级干部进修班

王 斌 秦州区残联

黄鹤龄 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

赵秋芳 市直机关工委

指导教师:万 舟 工商与公共管理教研室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