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总人口达6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4万人。耕地面积105.1万亩,人均1.71亩。由于地少人多,工业企业发展滞后,每年大约有15万人(次)外出打工,大部分劳务人口以从事简单重体力劳动为主,技术工人相对较少。秦安县每年初中毕业生达1万人左右,只有40%能升入高中,剩余6000余人要以各种方式实现就业,绝大部分加入到劳务输出的大军中。因此,尽快把苦力型劳动力转化为技术型劳动力,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也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一、秦安县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2007年秦安县委、县政府为了切实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将原秦安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电大秦安工作站、农业机械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劳动就业培训学校等六所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整合,成立了“秦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后更名为“秦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形成了一所融中职学历教育、电大成人教育和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职教中心。学校也是天水市相关职能部门确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农民工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劳务输转培训基地、“两后生”培训基地、林果人才培训基地和天水市第六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128人,其中专任教师119人,专业课教师64人,占专任教师的53.8%,大学学历68人,学历达标率56.2%。学校现设有中等职业教育部、成人教育部和培训部等三个教学部,其中中等职业教育部开设烹饪、电子技术、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机加工与数控、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十五个专业三十三个教学班2496人;成人教育部本、专科层次开设汉语言文学、英语、法律、数学、高级护理、农科园艺等十五个专业十八个教学班680多人;培训部开设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钢筋工、抹灰工、文秘、电工等专业和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2009年已培训8500余人(次)。学校有图书6.2万册,多媒体教室2座,多功能厅1座,计算机300台,电工技术基础、电气控制、电子器件及线路测量、可编程序控制、烹饪、车床加工等十个实训室。固定资产达3000多万元。该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先后与天津塘沽中专、塘沽一职专、天津第一商业学校、广东市政建设学校、苏州科技工业学校、江苏镇江第三职教中心、山东轻工工程学校、山东莱西职教中心、广东省工商技工学校等十所学校开展联合办学,联办地域覆盖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该校于2007年11月被甘肃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12月被天水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二、秦安县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初中毕业生上职校的积极性不高,招生相对困难。受传统升学思想的影响,近一半以上升不了高中的学生不选择上职校,而是选择补习再上高中。还有一部分受小农经济意识和只顾眼前利益的思想观念影响,自发外出务工的现象普遍存在,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乡(镇)政府、村(居)委会对党和国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的各种优惠政策宣传不够,引导扶持力度不大,还没有形成有计划地将本乡或本村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统一培训、统一输转的局面,因此,培训工作存在着学员不够稳定,难以统一组织,统一培训,没有真正形成规模培训和规模输转,他们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2.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专任教师缺乏。调研中发现,秦安职校烹饪、焊接专业急需培训基地和有关设施,但因欠工程款未交付使用。计划修建机加工实训楼,前期地勘、设计已完成,也因资金短缺,去年被迫暂停。目前学校资金非常困难,欠账高达1117多万元,公寓楼、食堂和实训楼共欠800多万元,教师个人集资款157万元,外运土方、校园硬化、水、暖、电网的改造和设备购置等100万元,供暖费欠60多万。专任教师如机电、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等专业教师特别缺乏,在职教师代课任务相当重,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
3.培训补助资金标准低,运转困难。项目补助资金为每人160~300元,而培训时间一期一般为20天以上。支出有招生宣传费、教材费、教师课时补贴、学员住宿、伙食补贴费、就业联系、输送跟踪服务管理人员差旅费等,人均费用最少需600~800元左右,严重制约着培训质量的提高,经过短暂几天的培训,谈不上真正掌握一门技术。
4.培训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据了解当前涉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有农业、扶贫、劳动保障、科技、共青团、妇联、工会等部门,由于部门多、资金散,补助资金拨付不够及时,急需由县上统一整合资源管理使用资金,发挥聚合效应。
三、大力发展秦安县职业教育的思路和对策
职业教育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艰巨任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的迫切需要;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根据秦安县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需做好如下工作。(www.xing528.com)
1.转变观念,重视职教。秦安县普通教育的办学规模和质量一直位居全市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长期投入密不可分的。但职业教育却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协调。因此,县委、县政府和主管部门,必须转变观念,真正重视职业教育,要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就业、抓扶贫的观念。一是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台、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职业教育办学成果,以及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二是将职业教育纳入各级相关职能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作为对主要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增强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大投入,改善条件。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改革与创新,推进现有教育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激发职业教育的活力,实现教育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一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政府投入能基本满足办学需要。二要争取社会支持,承担相关行业和部门的培训任务,推行“订单式”培养制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局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将职校专业教师纳入全县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一要增加教师编制,大力引进专业教师,扩大专业教师数量。二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建立教师培训制度。通过培训、进修、深造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拓宽教师视野,及时更新知识。三要强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造就“双师型”专业教师。四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专业方面的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要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参加生产实践与学术交流活动,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五要建立开放型的师资管理模式,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原则,聘请一批适合学校教学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科技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从事教学或辅导工作,推行教师专兼结合制。六是要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留住人才。
4.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转移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县、乡、村各级劳务部门的组织引导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动员外出务工农民和“两后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转的质量。以“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计划”等项目为依托,创新培训机制,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打造培训品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根本性转变,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稳定有序转移,形成规模,提高效益。积极对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对未考入高校的高中毕业生和未考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进行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使其取得相关学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一次培训,稳定就业和终生受益的目的。
5.科学定位,立足“三农”。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秦安的基本县情。因此,秦安县职业教育要紧密结合县情,在多元化教育质量观背景下,转变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科学定位,提高为农村经济服务的意识,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造型的劳动者为目标。面向农民、农村和农业办学,既要培养为农业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又要为农村经济建设培养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善创新的新型农民。同时,要把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开发、扶贫开发和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普及农业先进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秦安县农业职业教育要紧密结合县情,重视发展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养殖业和科技含量高的精品农业、加工农业、观光农业所需要的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专业,改造和淘汰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陈旧专业。通过专业调整,培育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从而带动整个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方面,应树立现代农业的理念,结合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围绕知识与技能的“双高”培养目标,精选课程、整合课程、凝练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动手创造能力。
第三十六期科级干部进修班
刘杰惠 秦安县职教中心
吴国洲 秦安县运管局
陈 岗 秦安县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局
指导教师:王彦飞 哲学与科社教研室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