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谷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研究结果

甘谷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研究结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甘谷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近年来,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甘谷县每年有13万男女青壮年外出打工,由此衍生出了留守儿童问题。笔者就此问题对甘谷县各乡镇的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建议政府从法律角度直接规定加强农村夫妇对其子女的监护责任,这样可以部分降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解决

甘谷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研究结果

关于甘谷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

近年来,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甘谷县每年有13万男女青壮年外出打工,由此衍生出了留守儿童问题。笔者就此问题对甘谷县各乡镇(重点是大像山镇、安远镇、武家河乡)的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经调查,截至2009年8月,甘谷留守儿童人数为2.5万人,在甘谷15个乡镇中,在校学生123104名,其中农村学生有82077人,而留守儿童就有2.5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约占留守儿童的80%,占学生总数的20%,占农村学生总人数的30%。更重要的是,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而他们又处于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人生价值观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父母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角色的要求,而占绝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主动性,甚至部分儿童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二、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一)心理问题

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与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掌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了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这些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上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的底线。

(二)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缺失,使这些儿童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他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

(三)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离开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有的因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己挣到的钱还不能及时拿到手,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极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饮食方面。而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些儿童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扛”。此外,劳动力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在其稍有一点力气的时候,就不得不加入到劳动者的队伍中去,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相当不利的。

(四)社会关爱不足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又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成绩下降、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甘谷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问题了。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甘谷今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对此必须加以关注。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建设投入的力度,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加大对农村建设投入,同时提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政治和社会权益。使其子女和城市儿童享受到同等待遇。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农民工涌向城市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民渴望着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变,去城市打工便是主要的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村就业市场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向城市涌动的浪潮。此外,提高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其子女与城市儿童同等待遇,共享同样的学习资源,为农民工在城市务工解决后顾之忧。

(二)营造和谐环境,加强学校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建议政府从法律角度直接规定加强农村夫妇对其子女的监护责任,这样可以部分降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另外农民外出务工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对其子女的监护责任,定期回家看望子女、关爱子女,有条件的应将子女带在身边,为子女尽可能地创造较为完善的家庭氛围。

由于留守儿童的特殊性,所以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就更加重要了,以往由他们的父母承担的责任可能就会落在教师身上。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教师既要做良师,也要做严父慈母,既要教育留守儿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还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他们积极地与同龄人交流来往,有什么心里话及时地与同学或老师交谈沟通,教师也应该更多地将关注倾斜给留守青少年儿童,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他们的关爱不能“显山露水”应该做到润物细无声。充分发挥学校、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作用,以解决由于家庭教育缺失而带来的诸多教育、心理问题。

(三)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www.xing528.com)

面向全社会实施关爱工程,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性,需要更多的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解决农村进城务工父母这一根源问题,也需要学校、社区和社会的支持与合作。父母的关心在孩子发展中至关重要,但学校在孩子的身心健康方面也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应该向学生普及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孩子自己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是必要也是及时的,而且效果也可能更明显有效。这不仅仅关系到农村儿童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步伐,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程度,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教育保障。

(四)加快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从平均数上来看,留守儿童中的80%在农村,许多家长也只是迫不得已而外出打工。所以必须加快中小企业步伐,特别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尽可能地把农村的“家长”们留到农村,这是一个可行的也是迫不及待的现实需要。

(五)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建议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和宣传,切实把留守儿童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事业和任务去抓。通过实施“共享蓝天”支持行动、维权行动、关爱行动、宣传行动四大行动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倡导城市儿童、大学生等人群和留守儿童进行“一助一”的结对子帮扶活动。通过结队帮扶的形式,让一些“知心姐姐”、“知心哥哥”成为孩子们的“编外家长”,帮助孩子学习成长,指导监护人教育管理留守儿童,并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亲情关爱。

(六)按照《义务教育法》,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列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

在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给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给予倾斜和支持,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长期以来,以户籍为条件的教育体制,是造成许多农村儿童不能随父母在城市接受教育成为留守儿童的根源。而新的《义务教育法》第一次将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纳入法律。为众多留守儿童进入城市学校接受教育打开了窗口。

笔者认为应该突破以户籍为条件的教育体制,原则是父母在城市有工作,有居住证明,就应该允许其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允许其继续升入高中就读和参加高考。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子女也应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不应人为划开界限。

所以,我们应学习先进地市经验,待条件成熟时,在甘谷县建立农民工子弟学校,解决进城务工者子女入学难问题。

(七)教育部门应抓好寄宿制学校建设

2006年,国家推出的“两免一补”等政策,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儿童的上学问题。然而,进城的流动儿童却进入了政策的真空地带,笔者建议,教育部门应研究出台对这一政策的“移植”,让进入城市的农村流动儿童也能享受到这一政策。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的学校。学校应该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同时,学校应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积极效应。

(八)建立和完善保障制度,形成刚性约束机制

建议将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评中,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建立和完善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体系,在留守儿童监护权的转移、指定和落实等方面,要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和约束,明确政府、家庭、学校等相关方面的责任,使留守儿童的监护权得到有效落实和保障。

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各级党委、政府应成立由以教育、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公安等部门为重要成员单位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形成刚性约束机制。

总之,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建议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继续开展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进行有益探索并予以解决。

第三十二期乡镇干部培训班

张克勇 甘谷县武家河乡政府

张富强 甘谷县安远镇政府

李富弟 甘谷县大像山镇政府杨场村

指导老师:张成贵 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