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水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研究成果

清水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水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产生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2009年,清水县总人口31.5万人,农村人口29.1万人,外出务工人员达9万,占农村人口的30.9%,14岁以下儿童5.67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2万人,占儿童总数的35.3%。目前,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数量还在继续攀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呈持续增长趋势。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家庭的生活普遍拮据。

清水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研究成果

清水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产生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随着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数量日益增多,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着教育心理健康、安全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如何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确保下一代健康成长,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为此,我们通过走访交谈等形式,对清水县农村留儿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题调研。

一、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清水县确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战略任务的实施以及退耕还林还草等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清水县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转移到城市务工,在劳务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日益突显,从调查情况和统计数据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多,增长趋势明显。2009年,清水县总人口31.5万人,农村人口29.1万人,外出务工人员达9万,占农村人口的30.9%,14岁以下儿童5.67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2万人,占儿童总数的35.3%。目前,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数量还在继续攀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呈持续增长趋势。

(二)中小学在校学生中留守儿童比例偏高。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在校学生中,父母一方和双方外出打工的孩子占在校学生的比例分别为44.2%和18.6%。

(三)父母务工地较远,回家探亲次数偏少。清水县外出务工人员中跨省和跨县的分别占35.1%和28.3%,跨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探亲次数偏少,平均每月、半年和一年回一次家的分别约占12.1%、31.4%和48.7%。常年不能回家探亲的占7.8%,有部分留守儿童不知道自己父母务工的地点。

(四)监护人自身条件参差不齐,家庭教育缺位明显。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致可分为单亲监护、隔代监护和寄养监护三种类型,分别占62.7%、32.2%、5.1%。在隔代监护和寄养监护中,60岁以上的占48.8%,小学文化程度的占64.3%,文盲或半文盲的占5.5%.由于监护人自身的年龄结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家庭教育缺位现象较普遍,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倾诉对象主要是老师和同伴。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调查中发现,选择与子女分离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是居住在贫困村、缺乏生产资源,生产生活无一技之长,只有靠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加之外出后也很难找到如意的工作,打工收入也往往不高。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家庭的生活普遍拮据。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隔代教育问题。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父母在外打工,学习只能依靠学校老师,回家后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孩子的自觉和自律都不强,祖父母大多为不识字人群,没有能力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更有部分留守儿童出现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也出现了缺陷,由于0~6周岁学前留守儿童约54.2%都是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老人们教育孩子的观念比较陈旧,对年幼的孙子过分溺爱,使其任性自由发展,孩子们在无原则的看护和过分的疼爱中形成了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从而使留守学前儿童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早期教育,错过了孩子最佳的教育阶段,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一生。

(三)留守儿童行为发展出现偏差。儿童时期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沟通,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并且常受到周围孩子的歧视、排挤和欺辱等,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在调查的63名留守学生中,行为习惯较好的占30.1%,一般的占47.8%;较差的占22.1%。

(四)父母关爱严重缺失。由于父母与孩子长期分离和缺乏联系,子女无法得到父母正常的引导和关心,父母也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变化。儿童亲情的缺失,就很容易走极端,甚至使一部分儿童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使“代沟”加深,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造成心理抑郁,性格孤僻,这将对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协作求助、学业发展等会产生不良影响。父母由于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内疚感,便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这样极易形成孩子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

三、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本区域经济不发达。根据调查分析,在全县范围,留守儿童数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成反比,经济越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少,留守儿童数量就越少;经济发展缓慢,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多,留守儿童数量越多。在此根本性原因基础上的其他因素是:

(一)家庭教育意识缺乏。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即使打电话,关注焦点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只求物质上满足,孩子父母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遇到困难不能获得感情支持,出现一些差错也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二)学校教育措施不力。农村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不足;而且农村学校只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应试观念比较重,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有的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教学心有余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在学习、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再加上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有的学校人数比例小,没引起重视;有的学校虽人数比例较大,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有的学校在教育管理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听之任之,只要在校不出问题就行了,更有甚者劝退“问题儿童”结束学校生活。由此可见,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对留守儿童欠缺针对性、有效性的方法和措施。

(三)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社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防控体系和机制。调研发现,当前,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也很少。如: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电影、录像、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有的企业、个人为了追逐市场卖点,牟取暴利,渗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四、应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措施及建议(www.xing528.com)

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发挥相关各方优势,做到协调配合、共同推进。要进一步发挥有关协调机构的作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资源整合和工作配合,形成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整体合力

(一)家庭方面的措施及建议

1.家庭教育要进一步普及和深化。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孩子与父母互动的过程,只有在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交流和沟通,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家庭教育效果。但目前大多数委托监护人的教育观念陈旧,不能适应孩子的发展需求。因此全县18乡镇要建立家长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活动以帮助委托监护人更新教育理念。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素质的基地,能够帮助监护人学会与孩子沟通,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指导委托监护人如何配合好学校共同教育孩子。

2.家长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的联系。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特别是年幼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家长的主要工作。孩子的是非判断力较弱,要使孩子成为一个正直、善良、诚实的人,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则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时刻观察、引导和教育。因此,外出务工的父母不妨与代理监护人经常联系及时进行交流,要求代理监护人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对留守在家的子女进行认真教育、管理、监督,这样,父母就可以及时了解子女的情况,以便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心理疏导。

3.构建父母子女沟通机制,铺架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流的桥梁。相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在外出务工的同时,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和教育等事宜,父母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孩子沟通,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建议乡、村开设“留守儿童”家长热线,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二)学校方面的措施及建议

完善学校教育,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导作用。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以学校为主的教育管理机制。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拓宽育人途径上下工夫,各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卡,全面掌握其数量、家庭及监护人和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情况。

(三)社会方面的措施及建议

1.党委、政府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氛围。公安部门要把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与保护纳入自身的工作职责,及时摸清辖区留守儿童底数,为有关部门开展义务教育、卫生保健、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服务提供依据。各级妇联、共青团组织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特别是各级妇联,要牵头并切实担负起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责任,做好共享蓝天全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大行动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推动构建留守儿童教育监护网络,逐步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

2.加强统筹规划,形成以政府为主的领导协调机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背景涉及社会转型,需要构建职能部门保护机制,创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大环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联系,共同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发挥政府在制度创新和政策驱动方面的优势,着眼为外出务工人员离乡就业解除后顾之忧,各乡镇政府应大力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加快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增加农民在家乡的就业机会,使留守儿童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与城市儿童享有同等关爱。

3.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由政府协调,组织派出所、工商所等单位,坚持定期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如查处、取缔学校附近的黑网吧,并打击诱惑、骚扰学生的违法行为,使学生远离不良环境。

另外,留守儿童自己还应该加强自我教育,要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有面对现实的信心及勇气。向着积极、乐观、开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好的一面发展,不断完善自己。做生活中的强者,更要学会乐观的面对一切困难。希望社会、政府、学校及家庭能够迅速形成合力,为保护保障留守儿童的各项权益,为保护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和谐而奋斗。

第十九期女干部培训班

黄 萍 清水县人事局

陈 芸 天水市人口与计生委员会

倪多桂 清水县人口计生局

指导老师:缑琳芳 工商与公共管理教研室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