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家川县农民增收问题调研报告

张家川县农民增收问题调研报告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以上数据分析,张家川农民收入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张家川县农民增收问题调研报告

对张家川县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

根据市委党校对2010年春季主体班的教学计划和“三三”制的教学要求,第二十三期中青班学员从2010年3月25日至7月10日通过听取教师授课、外出考察、课题研究使学员们受益匪浅,既增长了学识,开阔了眼界,体验了发展,又感受到了差距,增强了紧迫感。按照党校教学计划的安排,在课题研究上,我们张家川县的乡镇干部,结合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经历和自己的亲身感受,选择了农民增收这个课题,我们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走访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召开群众代表大会等方式,对张家川县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张家川县农民收入的基本现状

张家川县由于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一直被温饱和增收两大难题困扰着。同时,由于农村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又产生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而整个“三农”问题的核心目前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切入点和立足点,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点。

2009年,张家川县农村经济总收入79636.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16元,比2008年增加了222元,增长11.7%。2009年天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04元,甘肃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80元,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与全市、全省、全国相比低12%、29%、58.9%。在全市5县2区中,张家川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名第七位,与排名第六位的清水县相比低122元,与排名第一位的秦州区相比低514元。

从以上数据分析,张家川农民收入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农民人均收入低,人均纯收入结构不合理。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四项构成,即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情况来看,尽管全县农民收入有了一定增长,但其人均收入不高,与相邻县乃至省内发达县区相比差距还相当大,2009年,人均纯收入仅为2116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人均家庭经营收入805.3元,占38.1%(其中:从事农、林、牧业的第一产业纯收入为495.4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61.5%;二、三产业等非农产业纯收入309.9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38.5%);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1051.1元,占49.7%;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259.8元,占12.3%。从以上数据看,以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为标志的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受到外界市场经济的极大冲击,正逐渐减弱,收入空间缩小,但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是张家川农民收入的主体。工资性收入作为农民收入的一个主体,但由于张家川地处偏僻,消息闭塞,此类收入不高且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其中财产性与转移性这两项非劳动收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补充角色,在张家川农民收入中几乎微乎其微。

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缓慢。据调查,2002年较200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减少了2.59%,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较上年增长5.08%、7%、9.3%、10.2%、9.7%、11.8%、11.7%,仅有2006、2008、2009年增幅超过了10%。首先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外出务工人员缺乏一技之长,在劳务市场没有竞争实力。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影响了农民增收的提高。据调查,2009年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涨。农用薄膜上涨10.2%,农用柴油上涨16.6%,小麦种子每公斤由上年的3元上涨到3.6元,上涨16.7%。据初步测算,在种植业方面因农资价格上涨使农民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亩均增加成本80~100元,种植蔬菜等精细作物投入则更大;在养殖业方面因仔畜、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也相应增加。同时,农业生产服务价格的大幅上涨,给那些缺少耕牛和劳动力的农户来说,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再次,农村季节性劳动力严重短缺,对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大。

3.农民收入极不平衡,且差距在逐步拉大。张家川县大部分农村处于边远高寒地带,经济状况差,且城郊乡村的总体发展水平远远高于边远山区乡村。2009年川区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在2600元以上,而偏远山区的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在1700元左右,相差约900元,同时高收入农户与贫困户、救济户并存,且贫困户占总人口的比例极大,从而导致了农村小康建设中出现了四大矛盾:一是局部小康与全局小康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有实体的村与空壳村在经济实力的差距上;二是片面小康与全面小康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沿路、离县城较近的村与边远山区村在物质积累和文化生活的差距上;三是新体制与旧体制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信息畅通地区与信息闭塞地区对新技术的应用、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是否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差距上;四是低质量小康与高质量小康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人口素质、生活环境等内容的结合上。

二、影响张家川县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

1.生产生活资源贫乏,生存环境恶劣。首先体现在偏僻和缺水两大问题上。其次是分散。生存环境恶劣,是目前贫困山区小康建设的一大障碍,直接影响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收入的增加。

2.人口素质低,商品经济意识较差。教育的长期落后,形成了一支文盲、半文盲的劳动大军。由于文化落后,导致村民素质低,思想守旧,小农意识浓厚,缺乏进取心,宁愿苦熬不肯苦干,“等、靠、要”等懒惰思想形成了“懒、散、拖”的行为习惯。

3.基础设施落后,优势资源难以开发。一是水利设施老化,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二是生产条件落后,生产力水平低。山区农村机械化程度低,科技落后。三是投资环境差,资源开发难。

4.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张家川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没有形成有机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程度较差,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程度不高;二是缺乏联结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的机制,两者之间还是一种产销合作关系,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三是思路断层,指导农村经济的方式方法未摆脱传统模式,对农民的示范、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5.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村剩余劳动力盲目散乱。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多地少,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完善,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的链条短,规模小,提供的就业岗位少,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弱,加之就业信息不灵,农民就业技能缺乏等原因,致使大量劳动力难以有序转移滞留农村,呆在“家里”抢饭吃,处于半就业状态,导致农村劳动力收入低,长期处于普遍贫困状态,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难点。

三、张家川县农民增收的对策

探讨农民增收的核心是要研究如何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开源节流是根本之策。据对张家川县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分析,现阶段张家川县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农业区域布局和产后加工转化进行全面调整的过程,也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向深度进军的过程,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有力措施。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业结构。种植业结构调整,要围绕“优、好、强、高”四字目标(即种植业结构要调优,农产品质量要调好,农业竞争力要调强,农民收入要调高)。

大力开发畜牧产业,全面实施“畜牧强县”战略是全县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www.xing528.com)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也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新路子。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量。立足实际情况,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

1.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培育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畜牧业和种植业等特色农作物,培育优势产业,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格局,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2.加快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催生产业领头羊。实践证明,做大做强一个龙头企业,就会收到兴一个产业、带一片区域,活一方经济、富一方民众的功效。龙头企业经营水平的高低,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业绩好坏的关键。

3.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和监督,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通过优势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优化农产品的品质结构、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并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内、国际安全生产标准,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制定统一的规范的操作运行规程,打造出自己的“绿色食品”名牌、精品,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品位。

4.调整农业组织机构,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张家川县和我国其他地区一样,人多地少的特点非常明显,单纯从农业生产环节来解决农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极为有限,必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贸工农一体化,并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张家川县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农产品加工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如牛羊肉、禽蛋、清真食品等均有较大潜力可挖掘。

因此,调整农业组织机构是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将有效实现人和土地的有机结合,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入市场,把农业从家庭分散经营转向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实现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

(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镇建设

由于张家川县土地资源有限,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制约着经济发展,转移农村人口应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出路所在。2009年张家川县农村劳动力资源18万人,耕地面积约56.44万亩,劳动力人均耕地约3.14亩,按每个劳动力人均可耕种8亩耕地计算,全县农村所需劳动力约7万人,剩余劳动力约10万人需要转移。因此,转移劳动力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

1.继续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在历史上乡镇企业凭借自身优势,灵活面向市场,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实践证明,城镇化建设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民向非农业转移的主渠道。张家川县城镇化水平只有8.5%,比全国低30个百分点,城镇化建设仍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

3.促进乡镇企业、农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城镇化和工业化两者相互依存,要从战略上结合起来,发展小城镇的核心是发展小城镇的经济,要制定政策采取措施积极引导,促进乡镇企业、农村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适当集中,是发展小城镇经济的有效途径。

4.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的管理和引导。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完善就业信息、咨询服务、技术培训等社会服务体系,要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减少盲目性。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环境,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限制规定,简化手续,降低进城和就业的门槛,促进劳动力有效转移。

(三)多管齐下,巩固农民增收的基础

1.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并拓宽投资渠道,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在资金使用上,应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予以倾斜,对一些有发展前景,有明显优势的农业项目,要集中资金,重点扶持,以促进更快、更好地建立起来,发展起来。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于张家川县来说,不但要加强全民素质教育,而且要解决劳动力素质低,还要解决先进生产技术掌握不够,科技知识运用程度低的问题。一是要突出扶贫、扶智;二是要注重科技队伍培养,搞好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和示范推广;三是大力推进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3.继续减轻农民负担,加强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近年来,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的取消,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为稳定农村、发展农业、减轻农民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减轻农民负担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首先要严格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其次要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开源节流,减少财政支出;再次还要提倡文明消费、合理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倡导文明节俭风尚。

第二十三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铁宝禄 张家川县大阳乡政府

赫金梅 张家川县木河乡政府

指导教师:高占林 工商与公共管理教研室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