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水研究:秦安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天水研究:秦安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安县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全县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2007年5月18日至27日,县上成立党政考察团,专程赴江西省兴国县、贵州省余庆县,就两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确定了2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天水研究:秦安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秦安县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一、全县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2005年11月,县委、县政府围绕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了以“联系群众、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矛盾”为主题的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2006年3月,县委、县政府又召开了全县三级干部会议,就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了以“三清三改四治一提高”为切入点的第二次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2007年5月18日至27日,县上成立党政考察团,专程赴江西省兴国县、贵州省余庆县,就两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在广泛宣传动员、学习考察、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了秦安县《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整合与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及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明确提出了“深入发动、广泛宣传、认真调研、选准试点、由小到大、先易后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全面启动、稳步推进”和“政府引导、群众主体、调整结构、强化基础、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教育农民、提高素质”的工作思路。确定了2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采取“政府引导、部门帮建、群众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办法,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精心部署,突出重点,目标任务明确具体

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总体部署,在深入学习研讨、调研论证和外出考察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重点、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在全县建设24个重点示范村,155个整体推进村的目标。要求在“十一五”末,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的20%,达到2500元以上,并实现“六通四有”。

(二)扶持引导,发展产业,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按照突出特色、规模发展、注重质量、创建品牌、提高效益的原则,积极实施“一村一品”战略,着力指导扶持示范村发展比较优势,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县24个示范村新建优质果园3000亩,新建千吨级果品气调库2座,建成简易果窖200个,年累计完成果实套袋4000万个;新建改建塑料大棚300座,推广双垄沟全膜玉米种植3064亩;饲养畜禽3840头,累计完成劳务输转7714人(次)。示范村主导产业收益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到70%以上。

(三)注重民生,强化基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三年来,秦安县坚持按照实惠实用的原则,采取了政府引导支持、部门帮扶指导、社会广泛参与、群众筹资投劳的方式,多方筹集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3个村易地搬迁306户;5个村水泥硬化通村农路20公里,有3个村建成提灌工程3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000亩;建成沼气580眼,自来水入户7村2310户。积极开展“三清三改四治一提高”和“六项清理”活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式,力争全县农村环境在一年内有明显改善,两年内显著改善,三年内发生根本变化,达到“三有三无”的标准。“三有”,即:一有工作网络;二有环卫设施;三有保障机制。“三无”,即:一无暴露垃圾;二无卫生死角;三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现象。按照“群众打底子,政府铺路子”的思想,采取政府补贴水泥、群众投工投劳、农户适当集资,自主建设的办法,大力开展村内巷道硬化,共有18个村开展了巷道硬化,完成村内巷道硬化3万多米,硬化面积10万余平方米。

(四)教育引导,强化培训,农民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是关键。依托各类学校、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协会和培训基地等各类培训项目,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全县年累计共举办农民劳动技能和农业技术培训班400余期,培训农民6万人(次),培训村干部360人(次)。其中示范村各类培训40期,培训农民5000人(次),村干部50人(次)。

(五)分类指导,典型示范,不断探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子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探索、全面推进的路子,不断探路子、找点子、创经验、树典型,通过引路,示范带动的方式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发展。探索和总结出了六种类型,即以兴国镇枣滩村为代表的生态家园型;以陇城镇龙泉村为代表的小城镇辐射型;以叶堡乡候滩村为代表的浓度开发型;以叶堡乡王坡村为代表的企业依托型;以莲花镇冯沟村、王窑乡雨伯村为代表的产业支撑型和以安伏大坪村、五营乡徐洼村等为代表的整体搬迁型。

(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逐步健全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探索出了四项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了“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群众自筹、社会赞助”的投入机制。坚持“多腿走路、多方出力”的原则,采取“向上争取一块、财政投入一块、项目整合一块、农民自筹一块、信贷支持一块、社会帮扶一块”的办法,整合项目和资金,逐步形成了县、乡、村和社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二是建立了“领导包点、镇村负责、部门服务、群众主体”的责任机制。三是建立“政府引导、小组牵头、协调配合、优势互补”的联动机制。四是建立了“优惠支持、帮助指导、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激励机制。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秦安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由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通过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乡镇、村两级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新农村建设“五句话”20字总体要求和县委、县政府总体安排部署来看,还有较大差距,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措施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力。

(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助农增收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培训机制不健全,增收渠道单一等因素成为农民增收的瓶颈。

(三)投入不足,建设进度缓慢。一是政府投入不足,二是项目资金缺乏有效整合。

(四)认识还不够到位,农民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村一些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上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存在着被动应付的现象,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合力还不强。一是部分部门帮建责任没有完全到位。二是社会广泛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氛围还不浓厚。(www.xing528.com)

(六)村庄建设规划相对滞后。由于受资金和人员等因素的影响,村庄建设规划进展缓慢,相对滞后。

四、对策与建议

(一)切实在解决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认识上下工夫,形成建设的强大合力

新农村建设是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一是各级干部、特别是乡村第一线的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上来,切实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在发展中找出路,在工作中求突破,在发动群众上下功夫。二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深入宣传宣传中央、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三是一定要树立依靠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思想,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增强自主创业、自力更生、自我发展意识,克服“等、靠、要”的消极依赖思想,努力使农民群众走出新农村建设是大拆大建,整齐划一地修几栋房子的思想误区,使之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村民素质等等各个方面。

(二)切实在制定规划上下工夫,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新农村建设规划必须先行。要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便于生产、利于生活”的要求,进一步抓好规划编制工作。在深入开展调查形究和广泛征求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使用更具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更加切合实际的规划,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水平。

(三)切实在发展好产业上下工夫,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个三”工程:即2008—2010年三年发展30万亩果椒园,三年发展300万只鸡,三年创建三个品牌,三年建三个龙头企业,坚持突出特色,规模发展,注重质量,创建品牌,提高效益的原则,把发展生产放在首要位置,着力建设“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几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四)切实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工夫,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进一步加大以农村道路(铺油、砂化)、巷道硬化、沼气、安全饮水等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山、水、田、林、路等综合治理的要求,强化措施,靠实责任,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按照“八通六有”要求,积极整合农村沼气、安全饮水、乡村道路、灾后重建、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卫生所建设、乡镇文化站农资农家店建设等项目,突出重点,集中精力,认真谋划,全面推进,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五)切实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上下工夫,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要紧紧围绕农村“八乱”现象,全面开展“六项清理”活动,下决心整治农村“脏、乱、差、散”现象。要在引入城市社区管理理念、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的环境卫生管理新方式、建立作业队伍、落实工作经费、构建工作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健全管理制度上下工夫,切实建立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在实行垃圾无公害化处理上下工夫,探索建立配套垃圾收集设施设备,建设垃圾中转站,切实让农村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环境卫生逐步好转。

(六)切实在发展农村社会公共事业上下工夫,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抓好农村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事业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政策,加快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待遇,切实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倡导农村健康文明新风尚,改善村风民风,努力构建安定和谐文明的新农村。

(七)切实在培育新型农民上下工夫,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建立健全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积极整合全县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结合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务工技能、经营管理、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使农民群众成为行家里手,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

第十九期女干部培训班

成喜风 秦安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郑晓芳 秦安县信访局

乔 珺 天水市图书馆

指导教师:窦小嵘 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