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水农村道路建设问题调研成果

天水农村道路建设问题调研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水市农村道路建设问题调研农村道路是支撑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大、覆盖面广,其里程占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的四分之三以上。

天水农村道路建设问题调研成果

天水农村道路建设问题调研

农村道路是支撑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大、覆盖面广,其里程占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的四分之三以上。当前,中央要求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而农村道路作为农村建设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在一定意义上事关农村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县(区)交通部门抢抓机遇,大力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从领导到群众抓农村道路的劲头不断提高,全市农村道路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公路网基本形成,通达深度逐步提高。

截至2008年年底,全市拥有公路通车里程8851.31公里,公路密度达到58.64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国道394.09公里;省道399.92公里;县道1210.89公里,乡道872.95公里,村道5679.22公里。全市有114个乡镇已全部通了油路;2951个行政村通公路,其中有29.2%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随着农村道路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交通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村经济稳步提高。但是同时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普遍偏低、承载能力不高、乡村公路不畅仍然是制约着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突出问题

(一)技术等级偏低

目前,天水市农村等外公路(四级以下公路)占公路网的43.92%,晴雨通车里程仅为总里程的76.2%,区域内路网技术等级只有3.59%略高于四级,技术等级低严重制约着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

(二)资金短缺

农村公路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致使有些工程项目无法按期开工,或已开工的项目也因为资金问题而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三)规划不到位

从规划项目的落实来看,自主性较差,一些规划项目的落实完全受国家投资导向所控制,造成一些断头路、不通路的现象。

(四)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一些建成后的项目,通车后出现路基下沉、翻浆、路面坑槽等病害,通行能力降低。

二、原因分析

(一)设计缺乏前瞻性,技术等级偏低

1.农村公路属国家投资补助性质,按照交通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由各地确定本地区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的技术标准,我省在结合自身经济基础、交通发展的情况下制定通乡油路技术等级为四级。由于近几年县域之间经济迅速发展,带来商贸、客货运输量的迅速增加,实际交通量的发展与原设计之间产生较大的差距。

2.设计受资金制约。以2009年为例,通乡油路国家补助资金约每公里50万元,地方财政要自筹总投资的10%~20%的补助资金。由于天水市各县(区)地质条件复杂,山大沟深,公路单位造价高,同时由于地方财政困难,补助资金不能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设计中存在旧路病害处治不彻底,防排水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3.本地区公路技术等级整体偏低。从天水市现有公路网整体等级结构中看:全市需建一级或高速公路13.2%,二级公路35.9%,三级公路46.4%,需要四级公路4.5%,不需要等外公路。而实际路网中一级或高速公路只有0.3%,二级公路仅占3.8%,三级公路为12.4%,四级公路竟高达73.56%,等外公路占10.3%。全市路网技术等级结构的不合理由此可见一斑,农村公路等级不高也是受其影响制约。

(二)建设资金短缺

1.国家现行政策因素。按照国家政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国家只给予一定的补助资金,其余不足部分,均须地方政府配套筹集。如:2009年天水市实施25条574.1公里通乡油路,总投资30156.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2721万元,其余7435.8万元都需要项目所在地方政府解决,地方政府筹集配套资金的任务异常艰巨。仅通乡油路建设一项,不包括其他村村通,通达工程等,项目较多的如甘谷县,就需解决配套资金1600万元,少的如武山县,也需解决配套资金460万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需求之大与地方财力、配套资金短缺之间存在矛盾,也是农村公路建设困难的突出矛盾。

2.从2007年开始,公路建设所需的沥青、水泥、钢材等原材料市场价格一路上扬,人工、运费等也是逐年上涨,而主要公路“三材”的价格更是翻了一番,造成了建设资金的严重不足,而国家或地方并没有因此在资金上进行有效的补助。农村公路在建项目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费用上涨的问题让工程建设举步维艰,一度出现了停工现象。

(三)体制不健全,重建轻管

1.目前天水市县(区)交通部门主要负责全市通乡油路等级路的建设和实施。而村村通等外路工程,涉及的村多,工作面宽,根据其特点,由各乡镇或村组织实施,各县区交通部门做技术指导,财政统一支付。这方面存在管理不规范、技术不过关、质量不合格的现象。

2.农村公路建设范围之广泛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之间存在矛盾。近几年,各地县、乡、村道路都逐步列入改造行列,项目处处开花。但市县(区)两级交通部门公路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较少,与日渐繁忙的建设任务有较大差距。

3.农村公路由于其不收费,大吨位和超载车辆行驶农村公路的现象越来越多,其实际担负的交通量早已达到并超过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的承载能力,因此在短时间内路面承重层迅速破坏,承载能力降低,路面病害出现,是目前通乡油路质量恶化的主要因素。

4.农村公路投资小、等级低,进入农村公路建设市场的施工、监理单位水平良莠不齐,有些人员、单位质量意识差、技术水平低,管理不到位,给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5.体制不清,重建轻管。主要表现在县、乡两级政府及村委会对农村公路养护自我意识缺乏,未认真理解“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真正含义。其次,养护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困难,导致养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不能实施有效养护。

三、改进措施及建议

(一)从实际出发精心规划(www.xing528.com)

一是规划要完善、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加强乡(镇)、村之间的联系,消灭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提高农村公路覆盖面和受益率。

二是建设标准应适当超前。对县乡公路及主干线应采用2级或3级以上标准,在设计的路基路面宽度、厚度、强度等方面要适应今后农业产业化运输的要求,提高道路运输的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

三是设计要优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前期勘探测设,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做好各个项目的设计工作,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害能力。

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会议主要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更高的要求,天水市公路发展总体目标是: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深化实施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历史机遇,以改造提高现有公路技术等级为重点,大力发展三级以上公路,尽量减少四级公路,区域内市与县之间以及与周边县际之间用主干线一、二级公路相接,不断提高县乡公路的技术等级和通达深度,使路网结构趋于不断完善。逐步实现骨架高速化、主干高等级化、支干三级化、网络四级化。“十二五”期间天水市农村公路发展具体目标是:新建高速公路268公里,改建二级公路729.21公里,改建三级公路2232.12公里,改建四级公路8671.39公里。形成连接高速公路十字主骨架的一、二级主干道;形成连接县区间二级环道,县区到乡镇全部以三、四级公路连接,全市100%乡镇和100%建制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

(二)多管齐下,筹措资金

农村公路建设惠及千家万户,是典型的公益性事业。而资金的筹措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国家投入资金的同时,需按照全社会修路、全民修路的理念,努力发挥全社会的支持帮扶作用。

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地方自筹资金上,各县区政府、财政部门应提高认识,加大筹资力度,对农村公路建设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专项财政投入农村公路建设机制。

二要广泛发动社会捐资。大力做好农村公路筹资宣传工作。继续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外各界成功人士、经营大户、个体老板踊跃捐资修建农村公路。

三要放活机制筹资。大力推广转让路桥冠名权、项目开发权、客运经营权等融资方式引进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四要实行资源开发冠名。加大林木、苗圃、果园、养殖业水利设施和农村公益设施经营权转让力度,其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五要广泛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加大对群众出门入户小巷道的改造建设。乡镇、村要积极引导,农民广泛参与,财政稍加补助,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监督,严格管理,精心施工

一是从设计质量入手,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设计标准和结构类型,保证设计质量。

二是对等级公路的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搞好工程的招投标工作,要严格审查施工队伍资质、业绩、信誉等要素,坚决和及时淘汰无资质、信誉差、业绩不良的施工队伍。

三是加强对原材料采购、检验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一律不得用于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严禁偷工减料,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工艺进行施工,切实做好工程中间交工验收、工程交竣工验收等重点环节的检测工作。

四是加强技术力量支撑。县区交通局要通过办培训班、技术人员深入工程一线现场指导“带”“培”等办法,为乡村培训骨干,培养一批“土专家”,使大多数施工者掌握施工要领。保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五是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通过邀请当地老干部、老党员、老支书等德高望重的人为义务监督员,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更大程度地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确保工程质量。

(四)落实养护体制,实现管养工作规范化、正常化

“三分建,七分养”,是公路建设管理根本。轰轰烈烈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过后,应更加重视农村公路的后续管养问题,才不会浪费国家大力投入的资金。因此,深化落实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是保证农村公路“畅、洁、绿、美、安、优”的重要保证。

一是真正落实县、乡两级政府的职责职能。“县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筹措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负总责”。各县(区)应推行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把公路养护、公路建设纳入全县(区)经济综合考核范围,签订目标责任制,进行量化考核。

二是建立稳定的管养资金来源渠道。市、县级政府应认真贯彻执行《甘肃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补助标准及要求,加上省上的定额补助资金和社会参与成分,及时投入到农村公路养护中。

三是加强路政管理。加强农村公路路政巡查,整治超限超载行为,及时控制处理道路两旁建房等侵占路产路权的问题。确保农村公路养护管养目标的实现。

第十九期女干部培训班

坚 磊 天水市交通质检站

马 静 秦州区审计局

杜晓华 天水市体校

指导教师:蒲晓光 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