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秦州区劳务经济迅速发展,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劳务市场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壮大劳务经济,对当前秦州区农村劳务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很有必要。根据市委党校教学安排,我们课题组成员先后深入到秦州区劳务办及平南、大门、西口等5个乡镇和平南镇孙集村、中梁乡的韩家湾村等8个村组,以举办外出务工人员家属和务工返乡人员座谈会和发放劳务经济发展情况村级问卷调查表等形式进行了调研。
一、秦州区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现状
(一)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务工环境的改善,外出打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09年底,秦州区外出务工人员总数达到9.9万人。劳务输出也已由过去单一体力型开始向技能型、质量型方向转变。特别是近年开展了对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保安员、保健按摩师、钢筋工、砌筑工、电工、服务员、服装剪裁缝纫工等工种的较大规模培训以来,一定程度地提高了外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稳定率。劳务输出规模的扩大,就业能力的提高,使秦州区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劳务经济收入已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09年全区劳务输出9.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43亿元,人均收入7505元。目前全区劳务收入已占农民现金收入的40%以上,部分乡村已达到70%以上。
(二)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劳务经济的发展不断把农业劳动力吸纳到非农岗位就业,使大量的农民从农业生产中剥离出来,推动了土地流转和集中经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同时,许多外出务工人员还经过在发达地区务工,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术,积累了经验和资金,增强了创业发展的能力,这些变化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
(三)劳务经济的发展,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农村劳动力在外出务工过程中,不仅启迪了心智,学到了技能,增强了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而且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综合素质得到了相应提高,为农村发展带来了许多现代信息。一些外出务工人员体会到没有文化的苦头后,开始注重子女的学习教育。同时,农民进入城市后,也开始逐步从传统的“小富即安”的意识中解放出来。
(四)劳务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工业化进程中,农村人口迁入城镇,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农村乡镇建制镇的比例不断提高,小城镇数量迅速增加。外出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民手里有了钱,其中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掌握了必备的劳动职业技能后,带回的资金在城镇购房置业、生活创业,从而加快了全区城镇建设步伐,提高了城镇化水平。同时另一方面,农民工除了在当地进行日常的吃住花费外,最终还将大部分收入寄予家人或带回家乡消费,扩大了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秦州区劳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乡镇对劳动力转移工作和发展劳务经济不够重视。根据调查发现,有些乡镇没有把已占农民收入“半壁江山”的劳务输出工作放到足够重要的位置,对劳务输出拉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如何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激活农村经济发展主题等这些问题的研究探讨不够深入。
(二)外出务工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劳务输出盲目性情况仍较严重。务工人员文化程度及职业技能水平的,劳动力自身素质不高,是制约秦州区劳务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调查中发现,目前秦州区输出的农村劳动力中,35岁以上的占73%,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5%,无一技之长的占89%。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外出务工者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使得他们很难对诸多的市场用工信息做出准确判断,结果使得务工类型趋同,某一村甚至某一乡的务工者绝大多数在一个企业务工,就造成同一行业同一工种,在某一时段务工,供给大量增加,而且只能从事脏、苦、累、险、重的工作,缺乏就业竞争力,工资收入低,生活条件差。外出务工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日益成为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空间不断收缩,劳务输出工作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前培训工作亟待加强。对转移前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是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要一环,但是当秦州区劳动力转移前培训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职业教育培训资源薄弱。二是培训教材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实用性不强。三是培训多以举办短期班为主,效果不理想,培训专业与市场需求实际脱节,培训后就业率极低。四是培训经费不足。
(四)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建设滞后。一是秦州区社保局、劳务办只实现了省市的微机联网,乡镇虽然配备了微机,但发挥作用都不大,且大多没有联网,这就给劳务信息的及时收集、传递和发布带来一定困难;二是区、乡、村三级劳务网络对所辖区内劳动力资源的储备底数不清,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工作效率低,无法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较全面的信息咨询等服务。
(五)劳务力输出后农村潜在的矛盾增加。劳动力输转在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一是由于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从事农牧产业的多是老人和妇女,土地粗放式耕作,新品种老技术,农田撂荒趋势初显;二是有些夫妻双方外出,“空巢家庭”子女教育出现空当,爷爷奶奶隔代教育,溺爱大于管教,不利于农村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三是本地人才外流,村里许多工作开展有一定难度,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不足;四是外出务工的年轻女性逃婚范围增大,“孔雀东南飞”现象的出现使贫困村大龄男青年增多,传统的婚姻关系受到冲击。(www.xing528.com)
三、发展秦州区农村劳务经济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大产业来抓。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劳务输出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劳务经济作为大产业、大项目来培育,作为发展农村、富裕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要进一步健全发展劳务经济的领导机构,认真研究制定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的相关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发展劳务经济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劳务保障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为扩大劳务输出搞好服务,整合力量,进一步发挥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在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组织输出、维护权益的方面提供有效服务,形成发展劳务经济的整体合力,千方百计壮大劳务经济,把发展劳务经济和管理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积极探索劳务输出的新途径,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国内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及周边劳动力需求量大的省区,作为劳务输出的主攻方向,积极与之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签订合同,建立基地,形成相对稳定的输出渠道。坚持引导区域内有实力但无资质的建筑工程队集约化发展,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不断巩固和增加劳务输出渠道,为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继续在劳务输出相对集中的大中型城市,建立信息联系点和农民工作服务站,及时提供劳务需求信息,为劳务输出提供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外出务工。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把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把加强培训和促进转移结合起来,积极培养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劳务协会和劳务经纪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劳务输出方面的作用,努力使自发分散的劳务输出变成有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
(三)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打造品牌效应,提高务工人员素质。随着劳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打工“门槛”不断提高,靠力气挣钱的传统路子已经越来越窄,要增强就业能力、增加劳务经济,使劳务人员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务工人员素质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因此,今后的工作中:一是打造品牌效应。二是加大培训力度。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加强监管,规范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三是探索新的职业教育渠道。调整乡镇中学部分初中班级为职业教育班级,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在普通初中班级或职业初中班级就读。四是加强培训工作的计划性。在继续抓好初级短训同时,重点抓好高中级培训会和中长期培训,提升办学层次,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五是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坚持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紧密结合,引导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培训专业和培训内容,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学校垫资培训”、“跟踪企业培训”、“校企结合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实行包学技能、包就业、包维权等“一条龙”服务的新模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四)努力搭建劳务经济发展平台。进一步加强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规范建设,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建立健全务工人员信息档案资料,加快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区、乡三级劳务信息服务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及时、准确、快捷地发布用工信息,为外出务工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认真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工作,严格按照“考察用工单位、洽谈用工意向、组织求职报名、开展教育培训、严格考核录用、专人护送交接”的工作程序,与劳务输出地有关部门、劳务中介组织和大的用工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
(五)关注“留守儿童”,积极化解劳务输出后出现的新矛盾。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应经常与“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及时沟通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以便更好地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工作。
(六)切实加强劳务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劳动市场经济调节机制。目前,秦州区劳务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分割十分严重,农民进城就业壁垒重重,应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构建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有效机制,改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环境,制定合理的最低工资收入和职工社会保障与福利标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劳动者及其后代平等的教育和培训权利,消除就业歧视,使农民享受市民待遇;打破城市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之间身份、户籍、住房、培训、医疗卫生、社保等待遇的制度限制,使农民进城就业教育有市民待遇。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依法维护劳动市场秩序,强化企业劳动保护和劳动者自我防患意识,完善劳动者对侵权案件的投诉举报和受理制度,健全劳动保障争议调解和仲裁机制依法依规保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真正实现市场配置劳动资源,实现集体型经济发展战略。
第三十二期乡镇干部培训班
张维军 秦州区娘娘坝镇政府
王恒心 秦州区大门乡政府
指导教师:席章友 法学教研室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