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继军
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是我们党自身建设常抓常新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努力方向。
今年三月十七日,全国组织系统召开了深入推进“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视频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今年组织系统“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要进一步突出“讲党性”这个重点,组工干部必须做党性最强的干部。李源潮指出,组织部门历来有讲党性的优良传统。这些年组织系统带头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不讲党性和党性不强的问题,依然干扰着组织工作,影响着组工干部队伍的形象。组工干部讲党性一刻也不能放松。一个干部如果自己党性不强,就无法要求别人讲党性,讲了人家也不会服你。李源潮强调,组工干部“讲党性”要体现在组织工作的本职岗位上。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和考核导向,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和拉票贿选,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以“让全党满意、让人民满意”为标准检验“讲党性”成效,把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作为引领创先争优的重要指南,立足本职岗位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要严格执行“十严禁”纪律,努力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让大家一提到组织部门的干部,就由衷地认为那是一批有党性的人,是一批干实事的人,是一批改革创新的人,是一批敢与不正之风作战斗的人。
下面,我就结合组织部门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谈谈如何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如何提高党性修养。从两个方面谈点想法。
一、新时期如何加强党性修养
党性修养不是一句空话,不是建造“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党员干部特别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做人、做事上。学习、做人、做事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学习是党性修养的前提,做人是党性修养的根本,做事是党性修养的目的。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加强党性修养的目标。
(一)学习才能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并对党员干部加强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不仅要做刻苦学习的表率,坚持学习、带头学习;而且要做善于学习的表率,会学习、能运用。
首先,要以培养兴趣为关键。古人云:“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读书学习,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使人进入更高的文化层次和更高的精神境界。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关键是要热爱学习,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热爱作基础,学习就不再枯燥,过程就不再漫长,即使遭遇困难和挫折,也能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一名党员干部热爱学习,就会把学习当做一种生活需要、一种精神境界,他的生活就会充实、追求就会远大。
其次,要以端正态度为基础。加强学习、善于学习,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础就是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不能期望一劳永逸。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同时也是选择吃苦。古人“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凿壁偷光”,是好学的榜样,更是苦学的典范。马克思经年累月在大英博物馆研读,书桌下留下了深深的脚印。毛泽东同志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手不释卷,博览古今文献,学习热情从未消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非常重视干部的学习,不仅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任务,而且带头学习、持之以恒、率先垂范。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大5年时间中,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就达44次,平均40天左右学习一次,从不间断,先后请89位专家学者作报告。当前,有的党员干部总以工作忙、事情多为理由疏于学习,却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耗在交际应酬上;有的把读书学习当做附庸风雅、装点门面的幌子,书本一大堆,胸中无点墨;有的成天把“读书不多、理论不行”挂在嘴边,表面谦虚,实则对不读书、不学习心安理得。这些态度不利于学习,更不利于工作。领导干部加强学习,需要戒除浮躁、静下心来,摒弃功利思想,抵御吹捧奉承,真正安坐下来、深入进去,用心读书,把业余时间更多地用在学习知识、思考问题上。
学贵有恒,锲而不舍、滴水穿石才是真学习。领导干部工作繁忙、空闲时间有限,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学习,这叫“集腋成裘”,也叫“钉子精神”。“白天走干讲”,调研了解实际情况;“晚上读写想”,结合实际学习思考,这是一种符合领导干部实际的科学的学习方式。顾炎武说:“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要拿出一股挤劲,每天挤出半小时、读书三四页,天长日久,终有所得;拿出一股钻劲,钻得越透,领悟越深,收获越大;拿出一股韧劲,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把学习当做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日不学就心有不安。只有这样,知识才不会老化,思想才不会僵化,能力才不会退化。
第三,要以理论武装为重点。加强学习、善于学习,重点在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必须是一个素养深厚的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领导素养的核心和灵魂,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领导干部加强理论学习,就是讲党性、讲政治。要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要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当前,全党集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虽然基本结束,但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继续带好头、作表率,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四是要以改善方法为保障。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必须以科学的方法作保障。有了高涨的学习热情、端正的学习态度,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先生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为什么有的同志在学习上花的时间不少,读书一大摞、笔记几大本,但收获有限、感悟不深?我觉得根本原因在于学习方法欠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两种错误方法一定要避免:一是流于形式,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二是不加选择,囫囵吞枣,没有重点。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要向书本学,还要向实践学、向群众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最重要的方法是学习与思考统一、理论与实际结合。我们的大脑不仅要做知识的“存储器”,更要做知识的“处理器”,开动脑筋,缜密思考,对所学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习的内容要有所选择,既要怡情养性、提升境界,更要经世致用、解决问题。要将加强学习与事业的发展要求、与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和问题紧密结合,带着问题学习,边读书边思考,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一个人如果不注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即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能说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凡有作为者,都注重读书与运用的结合,而不是读死书、死读书。衡量党员干部理论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更要看能不能把所掌握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有效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二)做人,就是应当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行
古人说:“百行以德为首”,“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讲的就是做官必须先做人,做人必须先立德的道理。我们党“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方针中,把德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首要条件。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我体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加强个人的品行修养。
一要追求共产党人的理想,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共产党员,在入党宣誓的时候,都讲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这是我们的最高理想。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从远的讲,是共产主义;从现实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讲的就是要为理想而奋斗。邓小平同志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实践证明,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不但是共产党人的明智选择,更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红军长征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写照。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无法想象那些年轻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在艰苦的岁月里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一步一步地从井冈山走到延安,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最后胜利。
理想信念的缺失是最致命的缺失。近年来反腐败斗争提供的大量事实一再告诉我们,个别领导干部或党员蜕化变质,往往是从理想信念上的动摇和蜕变开始的。有的人说一个人犯错误常常是“一念之差”。这个“念”,表面上是贪图地位之念,是贪图钱财之念,是贪图享乐之念,实质上就是理想信念之念。理想信念出现偏差,甚至于是缺失,必然带来政治上的变质、道德上的堕落、生活上的腐化。
二要追求人格道德的完善,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把“修身正己”作为为政之本、治国之要。唐太宗李世民鉴于隋炀帝亡国的教训,多次与大臣们讨论官德修养问题,认为“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我们党历来重视道德在治党、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要求党员加强自身修养。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强调对党员思想的改造和自我改造,写下了《反对自由主义》、《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名篇,刘少奇则写下了被人们誉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经”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他们的著作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型道德观。我们党执政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强调“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次召开中央全会,专门讨论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并通过了专门的决议。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党进一步提出了“以德治国”的主张,并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今后的治国方略。胡锦涛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一定要把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作为一个重点。
在共产党员党性修养中,道德修养历来被认为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道德问题说到底就是人品问题,它反映着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体现着一个人特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更为具体的地位观、荣辱观、事业观等。周恩来是我们共产党人人格修养的典范,他在45岁时专门为自己订了七条“修养要则”,正是由于周总理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在现实生活中,老百姓看待和评价一个人,最常用、最基本的标准莫过于“人品”二字。唯有人品优秀高尚的,才能真正赢得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尊敬。对于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来说,老百姓也往往是按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党员干部赢得尊重靠什么?不是靠职务高,而是靠人格完美,用人格力量赢得别人的尊重。党员干部不注重人格修养,不仅别人不会从内心敬佩你,自己也容易走入歧途。
三要追求心灵的平衡和谐,有健康向上的心态。在一名干部的成长历程中,不可能遇到的都是顺境。能否在逆境中保持心灵上的平和,是很现实的考验。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名利、正确看待组织,对于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非常重要,如果处理不好,必然会影响自己的心态,进而对工作造成影响。正确看待自己,就是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全面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素质结构和优势、不足,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唯有如此,才能够确定个人发展的准确目标。俗话说,知人很难,知事也难,知理更难,知己最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正确看待名利,就是要重名声、轻名气,重民利、轻私利,多想群众、多想事业、多想责任,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名利所惑。胡锦涛同志强调的“常怀爱民之心、常谋为民之策、常做利民之事”就是对新时期共产党员应有名利观的明确阐释。
现实中,有个别同志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把名利看得太重,官本位思想严重,总是想着提拔,内心浮躁不安;对组织的人事安排感到不理解,有意见,愿望不能达成就满腹牢骚怨言。有了这样的心态,对自己、对事业、对组织百害而无一利。孔繁森同志有句名言: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要把自己当泥土,让众人把你踩成路,就绝不会埋没。郑培民同志在日记里写道:“对当官一事,我比较淡薄。党和人民的信任,是激发我永远忠于党和人民的重要动力”。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见贤思齐,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以豁达的胸怀处理得失,以奉献的精神服务社会。如此,就能无欲则刚,就能宁静致远,就能保持心灵的平衡与和谐,就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要追求合作共事的融洽,有珍视团结的胸襟。和谐融洽的合作共事关系,有利于事业的成功,也有利于干部个人的心情舒畅和健康成长。注重和珍视团结,不仅显得非常重要,也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做人的应有之义。
首先要真诚相处。对待同志一要真正关心,二要真心维护。当面说不足是可贵的,背后说长处是可贵的,默默给予支持维护更是可贵的。对同志一定要诚恳相待,不吹嘘、不炫耀、不忽悠、不设套,切勿遇事总是把人往坏处想。要善于换位思考,多体察别人的难处,同事之间切忌当面说好话,背后放谗言;切忌有好处揽给自己,有麻烦推给他人。当然,同事间的志同道合,亲密友善,也不是说所有意见都完全相同,有不同想法要坦诚相见,求同存异,而绝不能表面凡事皆同,内心有话不讲,实则并不真心支持。(www.xing528.com)
其次要善于合作。善于与人合作是现代人的必备品格,更何况党的干部。我们党正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如果一名党的干部,不能与同事和谐共处,不能在班子中和谐相处,那就不能称之为称职干部。同志之间合作共事,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和善于沟通,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协调、谈心、做思想工作、统一认识,这是我们的传家宝,一定要继承好、运用好。同事之间多沟通、多勉励、多切磋,可以出和谐,出友谊,出力量。
再次要宽宏包容。宽宏包容是一种大境界。我认为宽宏包容有四层涵义:第一层是博大爱心,一个人如果拥有了广博的爱心,就会宽容、平和、善良、大度,就能够包容巨量。第二层是容让宽谅,能够容人、容言、容事、容错,以体己之心体人,不仅容得下别人的才能,更要宽厚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失误。第三层是帮助完善,宽宏包容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同志有缺点,要出于对同志真正的关心和负责,坦诚地指出、真心实意地帮助改正和完善,而不是袖手旁观看笑话。第四层是学其所长,要多看到同志的优点和长处,多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真心诚意地向同志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做事,就是应当具备过硬的工作能力
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实际能力和领导水平,是构成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加强党性修养,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和良好的个人品行,更重要的是有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本领。应当讲,检验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坚强的党性,就是要看是否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想干事就要有正确的态度。态度决定成败。要想干成一件事情,必须要有正确的态度。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而言,要履行好肩负的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解决的就是为谁做事的问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党和人民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实际上也赋予了相应的责任。多一份权力,就多一份义务,多一份责任。权力越大,为人民尽职的机会越多,为社会做贡献的空间越大,肩负的责任也就越重,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地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掌权用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岗位职责,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时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解决的就是怎样做事的问题。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办事,搞清楚怎样干才是真正对党和人民有益,对事业的长远发展有益。胡锦涛同志严厉批评少数领导干部错误的政绩观: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尊重规律,乱上项目,乱铺摊子,做表面文章。他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他提出,不搞主观臆断、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搞虚报浮夸和报喜不报忧。
会干事就要有得当的方法。工作的方式方法,影响着干事的成效。方法不对,劳而无获;方法对头,事半功倍。
要善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做到“五个指头弹钢琴”,能够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各项工作先搞什么,后搞什么,重点搞什么,一定要统筹兼顾,稳步推进,既不能以偏概全、盲目蛮干,也不能轻重不分、顾此失彼,这样就能够起到抓一般带全局、抓重点带整体的良好效果。
要善于克难攻坚、破解难题。“事不避难,知难不难”。要加快发展,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本着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紧紧围绕各项重点工作,倾注精力、多想办法,克服畏难思想,树立必胜信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够找准工作的切入点,遇到困难克服困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努力实现新突破。
要善于打造亮点,培育典型。发现和推广典型,历来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一个成功做法。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及时对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提炼总结,注重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整体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善于挖掘亮点,把这作为打开工作局面、提高工作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坚持做到对每一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争一流、创特色。
能干事就要有清晰的思路。“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思路清晰不清晰,直接决定着能不能干好事。正确完善的思路,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条件。
正确的思路来源于对上级精神的准确领会。严格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是对党员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在这方面,既要保证不折不扣地把上级的精神落到实处,又要注重与各自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前,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国家扩大内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以及实施省上“两翼齐飞”和我市“1135”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准确领会把握中央和省、市委的新部署、新要求、新精神,及时地调整和完善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捕捉抢抓好发展良机,推动各方面工作科学发展。
正确的思路来源于对实际情况的全面掌握。这就需要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多深入基层,多调查研究,善于解剖麻雀,理清工作的思路,既要科学判断,紧密关注各项工作的动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准,下大气力予以解决,又要理性思考,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个别问题从工作中找差距,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规律里面找答案,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正确的思路来源于对各项工作的科学决策。决策正确,成事之始;决策失误,败事之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都离不开运用集体智慧和规范程序进行科学决策这个基础。科学决策要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自觉树立信息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准确掌握信息,以便对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二是自觉培养民主意识,不断完善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三是自觉坚持程序意识,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防止和克服决策的随意性。四是自觉强化纠错意识,健全纠错改正机制,随时纠正错误,克服缺点,尽量降低决策失误带来的负面影响。
干成事就要有实干的精神。“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抓落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现实中,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自己只是领导者、决策者,执行和落实是下边人的事,整天在讲话中强调要抓落实,但就是沉不下身子,见不到实际行动;有的只要上面不检查不评比不奖惩,就不会认真去抓。即使落实,也只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讲话传达讲话,以文件落实文件”,形式主义非常严重;还有一些人热衷于造声势、上镜头,把更多的心思用在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上,从而使抓落实走了过场,难以取得实效。凡此种种,都是作风漂浮、不负责任的表现。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不抓落实就是失职”的观念,坚持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不良作风,下决心从文山会海、琐碎事务和不必要的各类接待应酬中解脱出来,身先士卒,靠前指挥,真正以率先垂范抓落实的实际行动为干部群众做好表率。
二、新时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今天在座的各位学员,大都是县区和市直部门的中层骨干,肩负的责任比较大,施展才华的空间也大。怎样才能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党员干部,多为党和人民群众做些有益的工作,加强自身党性修养显得至关重要。我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不断作出努力。
一是要努力做一名政治可靠的党员干部。政治坚定,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核心要求。加强党性锻炼,是一个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前提。不能否认,现在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对加强党性锻炼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在新的形势下讲党性不合时宜,实践中会经常碰壁;有的认为讲党性束缚手脚,妨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甚至认为讲党性同市场经济张扬自我、注重物质利益不合拍,容易压抑领导干部的个性,不利于兼顾个人利益等等,以至出现个人意识较强、组织观念淡薄,享乐意识较强、奋斗热情不高,名利意识较强、奉献精神退化等现象,这都与党性锻炼不够自觉、党性观念弱化有很大的关系。尽管这些问题情况不同、表现各异,但一个共同的根源就是理论修养不高,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问题认识不清,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不深不透,甚至出现偏差,容易被一些负面影响乃至错误的东西所左右,往往会站在个人、局部或眼前利益上看问题。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和动摇党性观念。比如个别领导干部经常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久而久之,个人利益观念就会越来越强,党性观念越来越淡。像原黑龙江绥化市委书记马德,曾是中央党校中青班97级学员,他在绥化任职近6年的时间里,没有认真地参加过政治学习,放松党性锻炼,吃喝玩乐、忘乎所以,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给当地干部群众留下极坏的影响,也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把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党课教育和党的组织生活、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组织的监督约束,作为加强党性和锻炼不可懈怠的必修课,不断地进行锤炼和自我提高。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时刻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牢记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自觉坚持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样才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责任。
二是要努力做一名勤奋务实的党员干部。勤奋务实是一名党员干部履行工作职责的内在要求。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做到勤奋务实,最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自身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全力推进省委“两翼齐飞”和我市“1135”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作为贯彻落实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的组织者、推动者,肩负着全市改革发展各方面工作组织实施的重大责任,应当责无旁贷地带头投身到推动全市科学发展的实践中来,在实际工作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提高能力。概括地讲,一名勤奋务实的党员干部,应当具备这样几种能力:一是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市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主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二是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把心思和精力用在谋划发展上,用在干事创业上,切实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三是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善于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干出一流业绩,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四是提高促进和谐的能力,多做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做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的工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是要努力做一名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党员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着党的作风,对党的事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党员干部必须把加强作风建设“像洗脸一样养成习惯”,成为自觉的行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抓好党风建设,重点是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这“四个大兴”是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四个大兴”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把贯彻群众路线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尊重实际,把握规律,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等方面取得实效。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确立服从大局的奉献精神、励精图治的创业思想、排除万难的必胜信念、勇挑重担的工作态度、廉洁奉公的行为准则、刻苦学习的成才意识和节俭朴素的生活观念,把勤俭节约的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贯彻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上来,体现到干部作风与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上来。要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自觉做到广纳良言、闻过则喜、坦诚相待、直言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杜绝“宁可误事不伤和气”的不良倾向。
四是要努力做一名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是对党员干部的最基本要求。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坚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坚决同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这不仅是谆谆告诫,更是殷切期望。我认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管好自己,用好权力,健康成长,必须做到“四慎”。所谓“四慎”:就是慎独,有人在和没有人在一个样,表里一致,言行一致;慎微,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存善意,去恶念;慎欲,节制自己的权力欲、物质欲,坚决抵制各种诱惑;慎权,就是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切勿以权谋私。
同志们,加强党性修养,对于每个党员干部来说,都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政治任务。希望同志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以实际行动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锻炼和修养,做一个让党放心、受群众拥护的好党员、好干部。
(本文是杨继军同志2010年4月15日在春季主体班所做的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