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
席先武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世界,是一个全球范围的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进行的时代。伴随着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国际范围内的生产要素加速重组。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创新力度加大,正在深刻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于处于深刻和迅速的社会变革中的中国,如何克服困难,战胜风险,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在快速变化的国际局势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仍然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从国内环境看,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振兴的新起点。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阶段,现对于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来说,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现在的改革有两大特点:一是在改革过程中,各方面利益不一致的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制度创新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二是现在的改革具有全局性,是系统的综合操作。因此,改革的任务是艰巨而复杂的,这就给全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如何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强人们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共产党人的根本信仰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大量艰巨繁重的任务。
在这种国际国内以及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变化等情况和背景下,于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切实加强党的建设问题,阐明了一个重要的思想:“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继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次创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形态。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科学技术又进行了先进生产力的时代定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构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时代平台。
一、科学技术的形成条件及其在生产力中的作用
1.科学与技术的辩证关系
科学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反映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规律的理论和知识体系。科学不仅要正确反映实践,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而且要为人们指出如何去改造现实世界,预见世界未来的发展。技术是人类为了同自然界进行物质转换和能量传递,根据科学理论而创造的包括劳动工具、劳动条件、工艺流程以及它们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的总和。
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科学是科学思想、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统一,是现代社会的深层内涵。科学产生于近代,近代是科学时代、理性时代。近代产生科学活动,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近代之后的基本社会活动,本质上是实践活动。科学属于人类社会的一种思想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逻辑起点。技术是人类掌握对象所运用的各种手段的总和。技术与人类社会同步产生。古代的科技形态表现为有技术而无科学,呈现了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产生于近代,而技术则与人类社会同样久远。
科学与技术又是相互密切联系的。科学与技术是反映生产力发展不同阶段的两个有机联系的体系。科学技术标志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一般来说,科学知识是认识生产力的运动规律,技术则是改造、武装生产力的功能和能力。认识生产力是为了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又会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此往复,不断升华。因此,科学技术常被视为生产力中的一个加强性因素。
2.科学技术的形成条件
科学技术的形成依赖于人们模拟自然过程、重复自然现象,以发现自然物质运动规律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实践活动,即科技研究的实践活动。科技研究的实践活动效果如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
科技研究的实践活动由相互联系的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研究和生产技术研究四个阶段所组成。基础科学研究是探索自然物质运动变化规律的研究;应用科学研究是为了某种实用的目的,运用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开辟新的科学技术途径的研究;技术发展研究是运用应用科学研究成果,寻求明确具体的技术方案的研究;生产技术研究则涉及设备、技术和人的因素,以及财经保障条件的研究。
科技研究实践活动的这四个阶段都是人们发明创造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研究通常称为前期科技研究,生产技术研究称为后期科技研究。只有在前期科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进行后期科技研究,也只有完成后期科技研究,前期科技研究才算有了实际成果。总之,这四个组织阶段之间不仅相互制约和影响,而且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以此构成整个科技研究实验的体系。只有遵循科技研究实验活动的内在联系规律,才能尽快形成科学技术这个生产力的加强性因素。
3.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
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精辟论述,明确指出了生产力的发展中,科学技术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作用形式是以自己的知识、技巧、工艺等,通过渗透或物化到其他生产力的因素中,从而加强或提高其他因素的素质和整体生产力的素质来体现的。
首先,科学技术增强了劳动者的技能,提高了劳动者的能力。劳动者能力的提高主要靠科学技术的强化和渗透。劳动者掌握的科学技术越多,其劳动能力就会越大,创造的劳动成果也就会越多。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的先进程度和数量的多少,对于提高生产力有直接的关系。其次,科学技术渗透到劳动资料中,使其数量更加强大,质量更加精良,从而,劳动者改造自然或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也就越大。因为劳动资料的变革,是由科学技术直接推动的,这是科学技术渗透、物化的结果。最后,科学技术使劳动对象范围扩大,质量提高,从而形成巨大的现实生产力。马克思曾指出:“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来不能利用的物质,获得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利用的形式;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化学的进步,发现了那些废物的有用性质。”总之,科学技术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运用科学和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劳动资料的数量、提高劳动资料的质量和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提高劳动对象质量的科技化过程。
二、“三个代表”的科学含义和辩证统一
“三个代表”是相辅相成、有机的统一的,只有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成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
1.“三个代表”的科学含义(www.xing528.com)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三个代表”中,首要的是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又有先进的社会制度,就能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能在不同国家不同力量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走在前面,就能更有力地提高综合国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不集中力量就不能加快发展,就不能实现其先进性。由于我们国家的生产力没有经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充分发展,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任务。必须排除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加快生产力的发展。
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先进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代表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物质文明和精神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决定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者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整体,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贯串其中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通过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先进的制度、有效的机制,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集中起来,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为自己的根本利益进行有效的斗争。
2.“三个代表”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整体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它全面完整地揭示了抓好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办好中国的事情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建设中继承优良传统与不断发展创新的辩证统一。“三个代表”是对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国之所以需要共产党,共产党之所以能登上中国社会政治舞台并发挥巨大地历史作用,正是适应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地根本利益地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三个代表”既是共产党的立党之本、力量之源和执政之基,又是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在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生产力、繁荣先进文化、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党内在的优秀品格。时代越是发展,党的优良传统越是不能丢,但必须赋予优良传统以新的时代内容,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建设中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三个代表”中,首要地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同时处理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特别是思想文化领域里的诸多问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只有拥有和代表先进的文化,才能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建设中保持自身先进性与联系群众广泛性的辩证统一。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先进性、代表性植根于她的阶级性和联系群众的广泛性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要我们党把自己所代表、所从事的事业,真正转化为亿万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党就会变得真正有力量,有生命力,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建设中完成根本任务与实践根本宗旨的辩证统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者密切相关,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中贯穿的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群众利益,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发展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强大的物质文化基础;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保证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才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去。
三、科技生产力与“三个代表”的辩证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就是要积极推进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对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领域,就是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归根结底就是要推动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展。
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科学技术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是文化体系中的智能文化。科学是智能文化的精神,技术是智能文化的延伸。科学技术属于基础文化的范畴,它是文化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具有创造性的部分。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就是要代表科学技术的前进方向。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实体因素。全面发展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归根到底就是要人的解放,为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基础,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四、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世界深刻变化的世纪。21世纪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特别是高新科技的不断创新及其产业化,将对全球化的竞争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更加巨大的影响。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就在于知识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正如江泽民同志精辟指出的那样,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因此,为了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了确保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1]刘吉发.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多维透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
[2]黄麟雏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论科学技术.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