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技术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刘红瑛
科学技术是全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三个代表”的重要基础;“三个代表”是我党与时俱进的重要思想,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关于科学技术的再认识
对通常使用的“科学”一词,可以作不同的理解。狭义上讲,科学是指认识世界取得的成果,这种成果不包括技术在内;比较广义的理解是,科学不仅指知识成果,而且也指科学研究活动,还包括技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常常把科学看成是一种对待事物的方法和态度,人们坚持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技术主要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工艺和能力的总和。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认识到科学与技术在功能和作用上是有区别的。科学主要是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技术主要是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与技术便逐渐相互结合,以至趋于一体化。相应地,人们也改变了传统的看法,将“科学”和“技术”连贯起来,称为“科学技术”,或简称“科技”。
1.科学技术是全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人类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积极成果的总和,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人类的文明与进步来自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古希腊的自然科学等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辉煌与文明。近、现代史上共发生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带来资本主义生产力的一次飞跃,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第二次是将电力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经济迅速崛起;第三次是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生产工具的自动化、智能化,经济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由此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科技进步对思想观念、文化教育、管理体制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冲击着旧的思想、旧的观念、旧的道德。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过程中,系统地研究了科技进步的历史和现状,认为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同时又是实际的财富”。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结合时代、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进一步论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文明的关系问题。
总之,科技进步对人类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技的发展已成为人类文明的动力和标志。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生产力
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曾用“知识就是力量”的命题说明科学技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到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高度考察社会,从社会与自然、科技与生产、科技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出发,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指出科技是人的“社会活动”。18世纪到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明及其应用是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大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科技创造出了潜伏在社会劳动中的巨大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极为广泛,从生产到再生产,从产品设计、制造到销售,从商品交换、流通到消费,以至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方方面面,都要依据科学原理和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到20世纪80年代,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大超过了其他因素如劳动、资金等的贡献。据有关统计资料,许多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因素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中的比重,在20世纪初仅占5%~10%,到60年代为50%左右,80年代以后上升到60%~80%。这里仅举一例: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新疆沙漠筑路技术的应用,缩短了乌鲁木齐至和田的直线距离500千米,节约资金近10亿元,使沙漠死亡之海变成了浩瀚的油田坦途,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极大地改善了南疆人民的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紧密联系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可以看出,在本质上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的范畴。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系统中的独立实体性要素,而是智能性要素,它一经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中去,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的生产力,而技术本身就是直接的生产力。
如果说手工劳动对科学技术的依赖程度很微弱,那么机器作业对科学技术的依赖程度就有所增强,而电子、信息作业则几乎完全依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对生产发展、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现代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和重大变革,再次证明了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系统中最为突出的要素,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科学技术本身就是生产力,二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以是否代表生产力发展趋势为标准,可以把生产力分为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先进生产力就是代表生产力发展基本趋势的生产力,而落后生产力就是背离生产力发展基本趋势的生产力。比较而言,科技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形式,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形式。创新意味着进步、提高、发展。科技创新就是创造新的生产力的基本途径,因此,科学技术就是先进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
邓小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的基础上,指出“科学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把科学技术提高到社会变革的基础和国际竞争的关键的高度上,并明确地把以科技为主导的生产力概括为“现代生产力”和“科技生产力”;后来又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3.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科学技术是全人类的事业和从事的活动,它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又给社会发展以巨大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时,高度评价了科技的社会作用,认为科技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江泽民同志在为《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所做的序言中讲“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综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本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事实上,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通过自身的发展并融入多种社会生产转变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可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帮助人类改造自然和调整人和自然的关系,以至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促使生产关系包括社会上层建筑发生变革,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4.科学技术是先进文化的标志和物质利益的象征
人类社会是一个文化社会,而科学技术是文化的标志和传播的载体,如电子计算机、电视、电子出版物、信息互联网等等,都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
发展先进文化,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推广;对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目前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的文盲、愚昧、落后、粗野、迷信等种种非科学、反科学或不文明的观念、心理和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通过科学普及工作才能逐步消除。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科学技术知识和理论的发展与普及,社会文明就是不完整的,或者说就缺少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科技进步能够通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文明提供物质条件,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为社会创造日益增多的物质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列宁在上世纪初预言的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潮流日渐强大,促进了自然科学同社会科学的联盟,产生了诸如科学学、未来学、管理科学、社会学、人才学、伦理学、软科学等交叉科学和综合科学,人类社会的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
二、全面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第一个“代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和决定性力量。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去变革旧的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最终实现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高度发达、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高度充裕的共产主义目标(www.xing528.com)
第二个“代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表明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化建设,这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第三个“代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表明我们党不论搞物质文明建设还是搞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代表和满足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先进性,其实质和归结点都在于“三个代表”。“三个代表”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目标、党的群众观点及人民利益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它赋予党的性质以鲜明的时代意义,赋予党的宗旨以鲜明的时代特征,赋予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精神。
2.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肩负打碎旧的生产关系的神圣使命,把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之所以由一个几十人的小党迅速站立于中国政治舞台,就在于它适应了中国人民要求发展生产力的愿望,指明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我们党之所以历经挫折仍能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一个有影响的大党,就在于提出的纲领、政策适合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人、掌握生产力发展历史主动权的愿望。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成功地进行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邓小平反复强调:“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件事情一定要死抓住不放,一天也不能耽误。”我们党通过改革不断调整和变革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使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一点,是党坚持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
3.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先进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和体现,是人类文明积累和发展的结晶,同时又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前进提供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不仅因为它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在于它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历史中,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先后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它倡导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道德,引导广大人民团结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它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创造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重视文化建设的历史。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成为推动中国新文化发展的坚强政党。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建设,包括改造旧文化、荡涤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普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和各种文化知识;提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提出“向科学进军”;形成一大批优秀文化艺术作品;进行多种文化设施建设等等,领导文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力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邓小平强调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对广大人民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强调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成果。
4.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与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党就不可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可能完成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项任务,创造出辉煌的业绩。正是由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不懈地为人民谋利益,党才真正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获得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在长期的奋斗中,党不仅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即群众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一个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个富有特色的创造。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性。
三、科学技术与“三个代表”的辩证关系
1.科学技术与“三个代表”都体现了时代的先进性
科学技术与“三个代表”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都体现了时代的先进性。一方面,作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必然也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另一方面,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都要体现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着的。“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与时俱进?是因为构成我们时代基础的科学技术在日新月异,如果不坚持与时俱进,就会落后于时代,就会被时代所抛弃;我们为什么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也是因为构成我们时代基础的科学技术本身具有先进性与革命性,它不但自身不停地向前发展,而且也引导着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以至于社会生产力被马克思称之为“最积极、最革命的因素”,而科学技术则是这一“最积极、最革命的因素”的自然阶梯,面对“最积极、最革命的因素”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我们党如果不能保持先进性,就会落后于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就会失去驾驭全局、引领历史的能力;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执政为民?原因之一也在于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发展者,只有坚持执政为民,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科学技术、运用科学技术进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积极性,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2.“三个代表”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除了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因之外,还有赖于相应的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而后者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促进科技的发展,也可阻碍科技的发展。奴隶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制度文明的诞生,从而为奴隶社会的科技发展创造了条件,恩格斯指出:“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资本主义制度在它建立的初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科技进步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可以保证科技进步沿着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向前进。同时,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不容许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的存在,即使出现这种负面现象,也必然受到法律的强有力的制约、制裁或道德的谴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发展科学技术开辟了新的道路,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科技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3.科学技术是“三个代表”的重要基础,“三个代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邓小平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要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要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因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切活动以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这与生产力标准是完全一致的。党的基本路线是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也是和生产力标准联系在一起的。
如上所述,科学技术是全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先进文化的标志和物质利益的象征。因而,科学技术不仅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且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见,科学技术与“三个代表”是先进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理想、信仰、宗旨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统一。这应当成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技术与“三个代表”关系的基点。
先进生产力是“三个代表”之一,而科学技术又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因而科学技术经过先进生产力的传递,成为“三个代表”的基础;“三个代表”首先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可以说科学技术是全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三个代表”的重要基础;“三个代表”是我党与时俱进的重要思想,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做科学技术的传播者和“三个代表”的实践者
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作为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作为美好精神产品的重要创作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是一支骨干力量。我们不仅要靠科学技术提高物质的发展,而且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推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的社会风气和民族精神,创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社会精神风貌。
实践“三个代表”,首先要学习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把握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站在生产力的最前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二要坚持基本理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其三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人民的公仆。
发展科技事业,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师。作为教职人员实践“三个代表”,我把它理解、归纳为坚定理想信念、夯实能力水平。换言之,叫做一要靠得住,二要有本事。学习“三个代表”思想,不仅要从理论上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其精神实质及内涵,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好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吉发著.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多维透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