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联系

科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联系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战略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重视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选择。邓小平同志的科教思想,奠定了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要任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和教育

科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联系

科教兴国历史必然

翁晓鹏

人类进入新的世纪以来,综观国内外,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力水平竞争日趋激烈;回顾历史,中华文明的兴衰得失告诉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的形势严峻逼人,要把我们国家建设起来,完全改变过去一百多年的落后的状况,赶上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必须大力推进科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战略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生产力定位的首要命题。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而科教兴国战略,则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贯彻。

马克思主义者总结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因为科学技术应用于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就能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同时指出社会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决定着人类历史的大方向。自然科学作为知识形态是一般生产力或潜在生产力,它要转变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需要把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过程。马克思做过这样的说明:“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这样,“生产力里面当然包括科学在内”。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力量,它可以通过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知识和能力,进入生产过程并且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它是以生产工具为主要标志的劳动手段成为科学技术的物化形态;它发展和扩大了劳动对象,从“天然物质”到“人工物质”,使其凝聚着众多的科学的技术价值,它还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使其使用更多的生产方式驾御生产过程,创造出比以前任何生产方式产生的重要价值。

现代伟人邓小平同志,概括了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总结了人类认识的新经验,以敏锐的理性眼光,对科学技术作了深层次的透视。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把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进行深层次的概括,总结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核心命题。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同志所构筑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平台上,对科学技术的本质定位进行了新的发展,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的命题,极大的丰富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结构的逻辑中心。这是生产力结构软化和重心虚移的结果;其二是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决定力量。这是生产力功能强化和科技先行的表征。从生产力结构要求来看,科学技术并不是生产力系统中的独立性要素,而是与实体性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渗透性要素;从生产力运作方式来看,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主要是通过对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作用来实现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中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又是人们社会存在、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有力杠杆,是具有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历史唯物主义者已经把科学技术当成推动生产力和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甚至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根据这个观点,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先进生产力总是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运用,就不可能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把科学技术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等一系列精辟论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指导我国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尤其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知识不断创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时期。科学理论越来越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现代科学技术的这种特点,使它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力量。

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沿着“古代辉煌—近代落伍—现代复兴”的历史轨迹前进,赋予当代中华民族艰巨的历史使命,完全改变过去一百多年的落后的状况,赶上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重视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选择。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命题,同时总结了当代世界教育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的论断,从而把科技教育置于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邓小平同志的科教思想,奠定了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情况,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即“在我们这样一个有近十二亿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依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呢?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同时对邓小平同志理论进行了不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贯彻,使科教兴国战略得到正确实施。(www.xing528.com)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要任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和教育事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国家综合国力的壮大和跨世纪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大动力。

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总结历史经验和根据我国现实情况所作出的重大部署。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这是顺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正确抉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将大大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使生产力有一个新的解放和更大的发展。

今后5到1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无论应对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还是服务于国内改革发展的紧迫需要,无论是解决经济结构矛盾还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我们都面临着许多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科技进步。当今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与传统产业的广泛融合,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发挥后发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就必须大力推动科技进步。

科教兴国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坚持教育为本、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邓小平同志认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发展教育不仅是经济持续增长、科技发展创新、社会全面进步的必要条件,而且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一条必由之路。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可见,小平同志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高度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的。这一高瞻远瞩的思想得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集体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重大决策充分证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内容。

科教兴国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正确处理经济、科技、教育相互促进和协调的关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在当代世界,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后劲,将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和专门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同时,科技进步与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邓小平同志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和提倡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的重要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集体遵循邓小平同志这一正确指导思想,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在当前工作和中长期规划中把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与教育事业三者统筹考虑、紧密结合,力求形成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与广泛共识,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迫切的客观需求。

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对实现科技、教育和经济的紧密结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要实现根本性转变,需要把科学技术与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必须通过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全民科技教育,提高全民科技素质,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与先进生产力密不可分的。所以,更好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是推动科技生产力的实践贯彻,将大大有利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摆脱目前的基本落后的状况,顺利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促进中华民族的民族振兴。

为此,我们要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题下,抓住以信息化带动社会全面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国家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努力提高科技进步以及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含量,真正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进而克服我国人口多、耕地少、文化教育水平低,工业技术落后、管理落后等发展中的差距和不足,缩小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伴随着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进程,为实现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提供了强大动力,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吉发.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多维透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

[2]黄麟雏,孟宪俊.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论科学技术.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