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整铁道与道路工程学科结构

调整铁道与道路工程学科结构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结构是长安大学的重点学科之一,也是目前长安大学的特色学科,具有相当的规模和雄厚的师资与科研力量。更是公路学院的支柱学科。为了应对公路交通发展近期和远期的发展形势以及公路交通发展中的新问题,有必要对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结构进行调整优化。

调整铁道与道路工程学科结构

论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结构的调整优化

潘兵宏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是在原西安公路学院公路系、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公路工程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包括以下6个主要本科专业: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公路工程管理、岩土工程;5个硕士点: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工程、交通工程以及材料学。本科专业和部分硕士点的历史较长,基本上是沿袭原来的结构和模式,是根据专业建立之初公路交通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定的。从目前国家的公路交通发展以及学校长远发展、学院的长远发展来看,有必要结合目前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自身的特点、优势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对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结构进行调整优化。

一、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结构调整优化的背景

1.教育改革与公路交通发展的时代背景

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指出“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及国内经济结构对人才的需求,大力调整教育结构和布局,并在优化学科结构和专业结构,更新教材,改革考试制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为高校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即改革的重点应在学科结构调整优化上。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翟振元在2001年研究生工作会议上总结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者的关系时指出:“现在制约我们发展的问题,一是结构、二是质量。所以在今后的时期里,无论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还是研究生教育,必须注重结构调整,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我们整个教育特别需要强调的。所谓做好结构调整与优化,主要是指做好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这两个结构相互联系,但含义不完全一样。学科专业结构是学科体系中各专业怎么组织的问题,人才培养结构是已经设置的专业上培养多少人的问题。所以,学科中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要认认真真去做。行为主体是高等学校,政策提供具体指导和调控;重点是要发展新兴学科,国家急需的学科专业。”

近几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公路交通行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目前的这种态势看,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对公路交通的需求,公路交通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将进一步发展。但应该注意到,随着交通网密度的增加,以及其他行业的兴起,国家对公路交通的投资必然会减少,公路交通建设将日趋降温,这样对公路交通建设人才的需求也必将减少。因而,需要结合公路交通行业的发展情况有预见性的对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结构进行调整优化。

2.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背景

2002年8月,长安大学召开了发展战略研讨会,这是长安大学建校以来规模宏大的一次发展战略会议。在会上,周绪红校长在题为“统一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开创长安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新局面”的报告中强调:“进一步调整学科配置,重组学科资源,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学科建设”。他指出,学校要能生存、能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在教育和科研上取得重大成绩,培养出大批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需要取得一批有影响的重大科研成果;争创国内一流大学,其核心和关键是学科结构调整优化。学科建设是学校和院、部、系的生命线,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学校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长安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巩固和发展优势学科,培养高新技术主导学科,发展适应地域经济的应用学科。要瞄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急需的学科领域,通过学科交叉互动,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或跨学科方向,使其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结构是长安大学的重点学科之一,也是目前长安大学的特色学科,具有相当的规模和雄厚的师资与科研力量。更是公路学院的支柱学科。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公路学院的发展和前途,更是关系到学校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发展。为适应学校长远发展的要求,有必要对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结构进行调整优化。

3.公路交通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背景

我国公路行业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国家对公路交通的投资逐年增加,其中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力度更是前所未有,高速公路的总里程已经达到2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用了10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用40年的时间才完成高速公路建设。到2000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为168万千米。国家交通部制订了“五纵七横”为主的公路主骨架发展规划,预计到2010年左右全面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同时,加快和加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公路建设力度,提高公路密度,为国民经济快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平台。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对公路里程的需求来看,在一定的时期内,公路的发展建设空间还是巨大的。这些数据和形势说明了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在今后10~20年的时间里,我国公路建设将处于平稳增长状态。因而对从事公路设计、施工及建设管理人才的需求将保持目前的供需状态。但必须注意公路建设也必将会降温。二是随着公路里程的延伸,特别是高等级公路的增加,公路管理的任务也将增大,需要专门从事公路管理的人才从事公路养护的规划、公路运输智能系统的开发、公路安全管理、公路交通事故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工作和研究。三是,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对西部公路交通的扶持,西部公路交通会迅速发展。由于西部大多数地区位于山区,在山区修建公路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如地质病害、环境生态问题、以及公路建设的政策问题等,这些问题在平原区可能不会遇到或者不像在山区这么复杂。这些问题的解决也需要相关的人才。为了应对公路交通发展近期和远期的发展形势以及公路交通发展中的新问题,有必要对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结构进行调整优化。

二、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结构的现状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结构目前主要由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公路工程管理、岩土工程6个本科专业和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工程、交通工程以及材料学5个硕士专业构成,并且拥有交通部重点实验室:道路结构与材料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公路桥梁与隧道实验室。从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目前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来看,主要是从我国公路建设对建设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培养的人才完全能满足公路交通行业对公路设计、施工、管理监理的需要。强调的是培养适合公路建设的专业建设人才。结合当前公路交通行业发展趋势来分析,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存在几点不足之处。

1.纵向层次结构比例相差较大

我国高等教育的纵向基本结构是: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从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的纵向结构看,只有研究生和本科生两个层次。但相对与本科教育而言,研究生教育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少的。从国内一流大学的高等教育来看,其研究生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强调发展和壮大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则逐步萎缩,这是使整个学科由教学科研型院校转化为科研教学型院校的基础,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目前的纵向结构就需要调整。另外,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的博士点和硕士点不多。全国89所“211”院校的博士点平均约为32个,硕士点为63个。而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分别为2个和6个,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它们目前主要是集中于公路交通行业。公路建设不可能永远形势这么好,肯定会变弱,公路建设投资会大幅度减少。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要发展,生存仅靠目前的博士和硕士专业难以发展的,难以应对未来的变化。如果学科里专业数量少,范围窄,那么就难以由现有专业交叉融会形成新的学科或专业,难以向交通运输的其他方向发展,如轻轨交通,市政工程等。这也是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将来面临的严峻挑战。

2.学科专业间横向联系不紧密

由于在长期的发展中,对专业间的重要关系重视不够,使各个专业间很少发生横向联系,形成了各自独立发展的状态。这种状态不利于各专业间的优势互补、功能互补,在一些重大的科研课题中难以形成合力。其实,学科中的每一个专业都是公路工程建设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面对公路工程中的一些问题和课题,往往需要几个或者所有的专业共同参与才能解决。专业间加强合作联系与交叉,既可以相互提高,增加解决问题的途径,又有利于承担重大的科研项目,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

3.学科结构的偏硬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中的专业设置主要是为培养公路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的人才,重点是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因而专业的划分设置以及课程的设置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的,所涉及的主要是工科的应用理论,很少或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人文科学的内容。例如与道路有关的一些人文科学,如道路交通安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道路交通环境、公路美学景观设计、道路管理、道路建设中政策的研究等柔性科学,基本上没有涉及。总体上看,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结构中软科学的成分不足。当前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呈现“结构软化”,“重心虚移”的趋势。柔性科学逐渐得到重视,并在科技与生产力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中的“行”的要求会更高,不仅要求能顺利、方便的“行”,更要求在“行”的过程中更安全、更舒适。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仅仅考刚性科学难以完全解决,需要软科学来解决。(www.xing528.com)

三、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结构调整优化的思路

1.适应发展的要求

学科结构的调整优化既要符合学科自身的结构和发展的规律,又要符合现代科技发展的特征。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结构调整优化,首先,应适应公路交通科技发展的需要。从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的科技发展情况看,新的科研成果的不断出现极大的促进了公路交通运输高科技的应用,使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加快信息化、智能化的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需要在两个方面努力:一是需要在公路交通科研方面取得一批重大的成果;二是需要着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来参与。因此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应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争取更多的博士专业和硕士专业。不仅仅局限于公路交通,应向交通运输系统的其他行业拓展,如智能铁路系统、城市轻轨交通、市政工程等。其次,适应公路交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这也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和提升研究生专业及其教育的比重,将本科生专业逐步萎缩,使将来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应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二是逐步淡化本科专业间的界线,专业间没有明确的界线,特别是相关性很强的专业。根据若干年的毕业生反馈的信息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中有近60%的学生毕业后从事桥隧方面的工作,而桥梁工程、及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学生绝大部分还是从事桥隧工作,但他们都觉得缺乏道路方面的相关知识,需要补课。所以能否将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及隧道与地下工程统称“公路土木专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的适应面会更强。

2.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由于人才培养具有滞后性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学校的学科结构的设置和优化只研究当前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是不够的,必须考虑到国家10年至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科技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因此学科结构调整优化应具有超前意识。应做好行业发展的预测及其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的预测,据此及时做好专业调整优化,制订学科长远的发展目标。

根据国家制订的公路交通发展远景规划,经济发展与交通的紧密关系以及我国公路交通的现状,可以知道公路交通行业及其相关科研发展趋势:①公路的建设规模和投资力度在近期将保持目前的水平,但在一段时间后必将萎缩。对公路建设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已经接近饱和,甚至有过剩的趋势。②随着公路里程的延伸和公路管理的规范化、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对公路管理(包括公路养护决策及其规划、公路交通安全保障、事故预防和处理等)人才的需求必将逐步增加。③用路者对公路的使用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公路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的软环境也有更高的要求。诸如公路与生态环境、公路美学及其景观设计等属于软科学的内容会逐渐得到重视。因而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会增加。针对上述三种情况,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结构的调整优化可从以下几方面超前准备:①提前逐步萎缩培养从事公路建设本科生的规模,加大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同时争取更多的博士点、硕士点,向交通运输相关的行业拓展。②增加公路管理专业,进行公路管理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基础性的科研,为未来的公路管理储备人才,作技术上的准备。③对目前的公路建设和建设管理专业增加一些软科学的课程,如公路与生态环境、公路美学及其景观设计等。

3.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

合理的学科结构应围绕着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学科间、专业间存在着互动和共生效应,通过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来产生新的增长点,进而促进学科间高层次高水平的交叉渗透,形成良性循环。这样的前提是学科间和学科内的专业间的逻辑关系合理,遵循学科结构及发展本身的规律,学科结构合理,专业发展正常且各具特色。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是学校重要的二级学科,它与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这三个二级学科共同构成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在公路的建设与建设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实力,学科中的各个专业基本上涵盖了公路的建设与建设管理方方面面,并且与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有着一定的交叉。但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几乎没有。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如果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不仅能解决许多单靠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难以解决的问题,也能产生一些交叉学科或专业。事实上,在整个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中,不仅有公路,还有在公路上运行的载运工具、交通信息、交通控制在内,它们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它们之间必然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需要加强各学科间的交叉渗透。

4.注重特色发展

学校要发展,要有知名度,就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同样,一个学科要发展壮大,也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这就是特色,也是优势。道路与铁道工程是学校的特色学科,也是目前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的学科之一,究其原因,就是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抓住了“公路”这一特色,并充分利用、发展这一特色,结合当前公路发展的状况,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对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进行调整优化,同样必须紧紧抓住“公路”特色。但同时应注意培育其他的特色,尽管当前以及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公路”这一特色仍将是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的特色,但这一特色会随着公路建设的降温而逐渐丧失,所以需要提前培育新的特色。新的特色不应偏离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太远,应与之相关或相近,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科研力量等。例如可以向智能铁路系统、城市轻轨交通、市政工程等方向发展,提前储备人才,进行基础性研究。这样当“公路”这一特色丧失时,就有发展其他特色的条件。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结构的调整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衡量,只要适应发展的要求,具备一定的超前性,注重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并且注重走特色发展之路,发展新的特色,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吉发.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多维透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

[2]周绪红.统一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开创长安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新局面——在长安大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长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2

[3]张福昌等.调整学科结构改革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2,(3)

[4]汪厚植.优化学科结构办出学校特色.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9,(4)

[5]彭懿紫,甘绳武.谈高校学科结构调整与学科建设.高等农业教育,200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