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的基本生存有了保障的前提下,中福会在更高的精神方面做出新的努力。为满足儿童的文化生活需要,早在1947年春天,中福会举办了儿童剧团。当时仅有两个行政负责人,没有一个基本干部,剧团力量相当单弱,只得把工作寄生在别的团体上(68)。于是,1947年4月,与市立戏剧学校在兰心戏院合作演出了儿童剧《表》,一直演到6月,观众仍是人满为患;10月,与育才学校合作,在黄金大戏院为上海市贫苦儿童免费公演了《小马戏班》;1948年还与美国援华联合会共同推出话剧《小主人》,颇获好评(69)。这几次演出,引起了孩子们莫大的关心和爱护,于是着手开设儿童戏剧训练班,训练干部,预备大量的开展儿童戏剧运动。解放后,剧团参加了百人大腰鼓的劳军演出,自己单独演出了《胜利花鼓》。那时有48个团员,年龄最小的10岁半,最大的17岁,有团长、副团长和五个指导员,分有表演组(包括舞蹈戏剧)、音乐组、美工组(包括傀儡戏)和编导组四组,组织系统已较完备。
解放后,儿童剧团的工作目的是,“在新民主主义文教政策下,掌握着戏剧、舞蹈、音乐等武器,为儿童服务,使儿童戏剧发挥它在儿童教育工作中的伟大力量”(70)。它是当时全上海乃至华东地区唯一一个专门为儿童服务的艺术团体。1950年,儿童剧团单独公演的小型演出以及与各兄弟文工团联合组织的晚会,上半年来就演出了26次,接待了观众34 000余人(71),大部分为工人,其他为机关干部、解放军战士、少年儿童等。解放后儿童剧团的第一次正式的大规模公演,是6月间在兰心大戏院演出苏联儿童名剧《小雪花》,剧场工作人员反馈:“这个剧场从开办以来,以这出戏的反应最强,强得使你看出了新中国的力量”(72)。《小雪花》共演了15日,计31场,观众20 000余人,其中95%为少年儿童(73)。此外,还在人民电台的儿童节目中广播了近十次,接触到的少年儿童听众为数无法统计。1950年前10个月演出工作如表5统计:
表5:儿童剧团1950年1月到10月上旬的演出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福利会妇幼保健站、儿童剧团、托儿所、少儿图书馆情况简介,沪档C45-2-10。
1950年时,剧团共有58人。1951年5月,全团有67个团员,其中年龄最大的19岁,最小的11岁。文化程度最高的有高中毕业,最低的有高小毕业。干部和专任教师有20人,各项兼任教师有22人。自1950年6月至1951年4月初,演出75次,观众95 317人以上,5月间又为镇压反革命做了两天街头宣传演出(74)。剧团设有正副团长、团务委员会、办公室及总务、会计、文书、秘书等科,团员管理设有文化教学部、艺术部、生活辅导部,业务上分为美工组、音乐组、舞蹈组、戏剧组及艺术教学创作研究室,下又细分为美术教学创作研究会、音乐教学创作研究会、舞蹈教学创作研究会、戏剧教学创作研究会。1953年,儿童剧团有136名工作人员,其中成年干部有15名,15名是工友。政治面貌上,中共正式党员7名(均为干部),青年团员39名(大都是剧团团员)(75)。1954年,儿童剧团演出23场,观众人数达19 545人(76)。1955年,全团共有工作人员130名,其中团员80名,行政工作及勤杂人员40名,技工10名。1956年,儿童剧团演出147场,观众人数138 805人次(77)。解放几年来,共演出800多场,接待少年观众160万人(78)。
1956年8月,因“上海现在剧场均不能适用,观众视线和座位安排,均以成人为标准,不能适合儿童特点。舞台也很小,机械设备也不完全”(79)。儿童剧团提出在少年宫附近新建儿童剧院,以形成全上海儿童活动的中心,体现党和政府和全国人民对下一代的关怀。上海市经济计划委员会原则上同意,但客观条件上暂时难以实现。12月,在团址内改建舞台化妆室,上海市计划委员会接到任务书后实地研究,发现改建后不能向群众开放,与福利会研究后,决定利用延安电影院改建为儿童剧场,而文化局也同意拨给剧团(80)。有了自己的正规剧场,剧团的工作开展得更为出色。1957年是儿童剧团成立十周年,于4月10日正式定名为儿童艺术剧院(81)。上半年,儿童剧院演出了7个剧目,共72场,观众有65 023人次(82)。1957年全年共演出140场,观众132 680人次,上座率达90%—100%(83)。1958年,跃进到948场,观众由上年的10万人次增至58万余人次(84)。不过,代价也是很明显的,根据儿童剧场该年决算,1958年度亏损17 275.93元,连同私股定息8 086.64元,共25 362.57元(85),只能由财政弥补。
除剧团外,儿童图书馆和少年宫也是为儿童提供精神食粮的重要方式。1950年春,三个福利站结束后,全体干部进行一次短期的业务学习——新民主主义文教政策,然后三个站分别成立为文化站、保健站、图书馆(86)。开始有重点的示范性的工作:1﹒少年儿童文化站集合沪东工厂区棚户区的儿童300余人,进行文化教育,举行讨论会、座谈会和组织各种文娱活动,启发孩子们的民主意识,帮助他们自动自觉地要学习求进步。2﹒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成立是为着要更好地组织失学及在校儿童,以图书为媒介,贯注新知识。3﹒儿童工作研究室有两个部门,一个是研究部,主要的工作是收集、研究和介绍有关儿童文化工作的资料,举办少儿文娱活动,举行儿童图片作品展览等;一个是出版《儿童时代》半月刊及其他儿童读物(87)。认为今后的儿童工作应该以积极的培育新中国的下一代为目标,以自助助人的原则,通过教育、文娱活动及少年儿童组织,以养成身心健全、活泼勇敢和富于创造性的新儿童,使之成为新中国的小主人。
1950年4月中旬,少儿文化站向上海市榆林区政府登记备案,为“健全制度起见,请求领导”。榆林区政府认为其“开办三年余,尚有成绩”(88),同意所请,并于9月派人前往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局接洽。少年儿童图书馆是由第三儿童福利站改建而来,经费由福利会拨给,每月约900万元左右。工作方针是“以图书为工具,对少年儿童进行新民主主义教育”(89)。图书馆藏书有7 000余册,90%以上都是少年儿童读物,而大部分图书都是解放以前收集的,平均每天到图书馆阅览的小读者有三四百人。通过图书,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学校教育的扩大与配合,并供给失学孩子们的学习条件。1950年,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览人数总计为86 538人,借书次数为9 763次(90)。此外,图书馆还经常进行各种文化活动,1950年举行了作家见面会11次,参加者计880人;故事会15次,1 200人;故事联欢会5次,840人;座谈会及其他活动12次,计960人(91)。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小读者提供了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同时加强了时事认识,在抗美援朝的爱国运动中起了一定的影响。
1951年上半年,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6:中国福利会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统计
续 表
说明:(1)三月份起整理图书,工作暂停;
(2)二月份起工作暂停。
资料来源:中国福利会1951年上半年工作报告,沪档C45-1-49。
1952年,对图书馆工作提出建议和更高要求:图书馆业务不单纯是内部的书籍借阅与照顾阅览,而是要不断地了解儿童的阅读情况,解决其在阅读书籍方面的一定困难与要求,……应该对新民主主义的儿童文化教育起一定的补助作用。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必须明确:是儿童教育工作(92)。图书馆每月经费约14 000元。自开办到1955年6月31日,共有60万人次儿童来参加各项活动,并经常有10 000名儿童向图书馆借书(93)。图书馆具有了搞儿童活动的工作经验,但由于“群众性的活动没有有计划地去做,配合学校教育做的差”,因此,“应掌握群众需要、为群众服务,吸取群众创作精华、推广先进创作”(94)。为迎接少年宫的筹备工作,文化馆于1952年底结束。在几年来的儿童文化工作基础上,1953年,由少年儿童文化馆和图书馆合并而创设了少年宫,藏书50 000册,供阅览和出借,工作人员62人,组织各种小组活动,有科技、文艺、体育方面共23种,组员1 200人(95)。(www.xing528.com)
中福会少年宫于1953年5月31日正式开幕,6月1日举行了国际儿童节,在此后的9个月时间里接待16 379人次(96)。少年宫由中福会直接领导,同时在业务上成立了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市教育局、青年团上海市委员会与少年宫,在业务上受教育局与团市委的领导。少年宫以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组织9到15岁的少年儿童的校外生活,多方面满足他们的兴趣要求,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发展(97)。少年宫配合学校和少先队培养少年儿童,成为全市少年儿童校外活动的中心,是少年儿童的校外教育机关之一,对广大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每年五一、十一前后招待外宾工作成了少年宫的主要任务,1955年9月招待了450个外宾,10月创了最高纪录,达到721人(98)。1956年,少年宫举行各项集会、演出、联欢、展览等活动339次,经常的科技文艺小组35种、65个小组,共1 520人。参加宫的各种少年组织的共1 355人。全年各项活动548 675人次,其中包括成人25 225人次,较1955年增加了119 226人次。少年宫和幼儿园共接待国际友人571批4 128人,其中少年宫536次,3 977人。少年宫还接待儿童43万人次,各地首长及教师等11 225人(99)。
1956年10月,少年宫缺少小组活动室,1957年计划在原有建筑物平台上加建一层,460平方米,投资3.7万元(100),得到上海市计委同意。如此一来,少年宫的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1957年有14 000多儿童参加各项公益活动,接待来自59个国家的487批外宾,共4 219人。其中10月份接待了73批共702人(101)。重要的外宾有以伏罗希洛夫主席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波兰政府代表团、印度副总统、印尼哈达、缅甸副总理等。中福会发动上海市卢湾、徐汇、江宁、新成、长宁等5个区33所中学,共3 100人,来欢迎伏罗希洛夫(102)。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要中福会少年宫总结接待民族独立国家外宾的经验。研究特点,对症下药,让他们觉得中国人民真正是他们的朋友,真正关心和支持他们。1957年,少年宫接待外宾4 350人,最盛大的招待是欢迎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政府代表团。由于大跃进的影响,少年宫的经费决算与预算相比节约了25%,其中主要是业务费的节约。在职干部减少了30%,公务员减少了20%,而工作量则从1957年的35万人次增加到了787 000人次(103)。据统计,自少年宫成立5年来,上海儿童参加少年宫活动共有180万人次(104)。
出版儿童读物也是一个重要的儿童文化工作方式。1950年春,因当时上海市所能见到的儿童刊物均不够理想,而且中福会儿童文化工作研究室的干部对创办刊物的兴趣很大,所以打算办一个好的刊物,取名为《儿童时代》,于3月向上海市军管会新闻出版处申请登记。《儿童时代》等待批复时,4月,《新少年报》创刊号出版,发行2 000册,对象为小学高年级。于是经一再的研究讨论,《儿童时代》决定以中年级为对象,特别是三年级(105)。编辑方针决定是综合性的,形式以文字和图画并重,稿件的供给则主要依靠上海市儿童文艺工作者联谊会。儿童时代社的工作宗旨是:根据共同纲领文教政策,通过文学艺术形象来进行对小学中年级儿童的互爱教育,来把我们新的一代培养为具有正确思想与革命气质的人,具有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健康体魄的人(106)。1950年5月20日,《儿童时代》半月刊创刊,第1期发行了5 000册。
不过,由于中福会儿童文化工作研究室的工作全力放在儿童时代杂志上,而把研究工作停顿下来,到7月中旬,原负责研究工作的同志调走后,就完全停止了,基本上研究工作是完全失败的(107)。但儿童时代的发展非常明显,如下表所示:
表7:儿童时代1950年5月—1951年6月发行情况
续 表
说明:(1)创刊号起至第7期止,仅在本市各大书店发售;
(2)暑假期间;
(3)开始邮局代销;
(4)寒假期间;
(5)将近暑假。
资料来源:中国福利会1951年上半年工作报告,沪档C45 1 49。
到1952年,儿童时代每期发行106 500份(108)。1953年共印1 534 790份,平均每期63 950份。发行数按每月4%递增,国庆节达到70 000份,年底发行数是85 610份,超过新闻出版处的规定最高数——80 000份。其中订阅60600份,占71%,本埠发行数15074份,占发行数的18%(109)。
儿童时代社除了组织和审阅稿件的编辑工作外,还采取直接与儿童联系的方法,在各学校发动建立“阅读小组”,这样保证了不断来自儿童的新鲜的意见,改进了刊物的内容,扩大了发行数量。1954年出版了24期,上半年印行1 534 790册(110),并基本上克服了脱期现象,全年共印2 760 610册(111)。除了团中央主办的《中国少年报》及华东、上海团工委主办的《新少年报》外,《儿童时代》可以说是儿童读物中印销数字最高、发行地区最广的一份期刊(112)。为进一步贯彻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方针,加强刊物的政策性、思想性,《儿童时代》决定成立编辑委员会,聘请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局陈云涛、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上海市委员会少年部蒋文焕、少年儿童出版社郭云、新少年报社胡德华为编辑委员会委员(113)。得到各单位一致同意。从1955年4月起,《儿童时代》的对象由小学三、四年级改为四、五、六年级,以五年级为主要对象(114)。发行普及全国,只有海南岛没有。
1956年6月8日,经文化部批准,《儿童时代》可向东南亚地区出口(也可接受苏联、人民民主国家订购,但不主动推荐)(115)。因此,希望该社编辑部门以后注意对国外读者的影响。到1956年6月时,《儿童时代》发行有36万多份了。但全国50万所小学,5 900万学生,高年级的约2 400万人。远不能满足儿童的实际需要(116)。《儿童时代》曾在各大型报纸刊登广告或散发宣传品,但由于我国地区广大,单靠本身的宣传工作是不够的,迫切需要党组织、文教部门与团组织的重视与支持。于是,请求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教育厅与团委给予大力支持,本着培养新生一代的精神,将《儿童时代》介绍给全国各地小学,使小学教师、辅导员有辅导课外阅读的材料,使少年儿童有丰富的精神食粮。1956年,《儿童时代》发行517万册,平均每期215 000册(117)。其中“六一”一期发行竟达36万册(118)为单期最高。
1957年上半年,《儿童时代》出版12期,发行167万多册,平均每期139 000多册(119)。仅占去年平均数的64%,主要原因是前一个时期纸张困难,邮局控制了发行定额(120)。1957年全年,《儿童时代》出版24期,发行3 013 370份,每期平均125 000份(121)。但“五六年级小学生限于经济能力,很少自己订阅;各地邮局只重视《少年报》的宣传组织工作,对其他儿童刊物不重视”,所以很多乡村、城镇没有《儿童时代》;同时,杂志质量还需提高,结合当前教育及少年儿童实际还是不够的(122)。1958年,儿童时代发行2 809 920份,最高一期180 500份,平均每期115 050份(123)。从1950年5月创刊到1958年5月1日,儿童时代共出版了191期,总共发行1 925万册(124)。宋庆龄说:儿童时代的刊行“便是在给儿童指示正确的道路,启发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走向光明灿烂的境地”(125)。中福会对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视并积极开展服务,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初建时期显得弥足珍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