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原为社会科学家借用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历史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而发展起来的。后来,美国的一些传播学研究者,利用这种方法去分析报纸的内容,了解信息发展的倾向,随后,内容分析渐渐扩大到对各类语文传播,如报纸、电视、电影、广播、杂志、书刊、信件、演讲、传单、日记、谈话等的分析,以及对各类非语文传播,如音乐、手势、姿势、地图、艺术作品等的分析,成为媒体分析和文献分析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因此,内容分析并不是文献分析的同义语,它有特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一)内容分析的定义
由于研究者所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存在许多不同的表述。比较典型的表述包括三种:(1)内容分析是对现在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地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2)内容分析是为了测量某些变量而以系统、客观和定量的方式来研究和分析传播过程的一种方法;(3)内容分析是一种揭示社会事实的数据调查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通过对一个现存内容进行分析而认识它所产生的联系、发送者的意图、对接收者或社会情境的影响。
对于上述三种定义,我们认为第一种定义更为直观和贴切。所谓内容分析法,就是对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对量化结果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根据定义,内容分析法的特征表现在明显、客观、系统、量化等四个关键词,即分析对象是明显的传播内容;分析内容具有客观性;分析过程具有系统性;分析结果数量化。所谓明显的传播内容,就是指任何形态的,可以记录,可以保存,并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所谓分析内容的客观性,就是指内容分析过程中,是按预先制定的类目表格判断并记录内容出现的客观事实,根据客观事实再作出分析描述;所谓分析过程的系统性,是指分析过程是以特定的表格形式,按一定的程序进行记录分析;所谓分析结果的量化,是指内容分析结果可以用数字表达,并能某种数学关系表示,如百分比等。
除上述特征之外,内容分析法还具有研究对象不受打扰、研究过程可重复、比较结构化等特点。同其他文献研究方法比较,内容分析法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方法。所谓结构化指的是研究过程遵循一定的标准化程序,抽样方案和测量工具中途不可更换。但是,与问卷调查和实验法等高度结构化的定量方法比较起来,内容分析又具有非结构化的特征,因为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作相应修整。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对象是各式各样的媒体资料和文献,与直接研究法相比具有不受研究者打扰的特点。内容分析的过程,因为选择的统计标的物不同,得出的结论会有差异,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标的物系统、重复进行统计。
“文献分析”与“内容分析”比较,既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
(1)分析对象不同:文献分析是系列文献,内容分析是单一样本;
(2)分析方式不同:文献分析是鉴别归类,内容分析是类目评判;
(3)结果表述不同:文献分析是定性说明,内容分析是定量描述。
表6-1 文献分析与内容分析比较
(二)内容分析的过程
1.提出研究问题
确定一个合适的研究问题是内容分析的第一步。所确定的研究课题一般要考虑到创新性、可行性和适当性等。由于保留下来的文献具有先验的倾向性和选择性,所以提出研究问题时,还要充分考虑用来研究文献的特点。内容分析只能够用于研究被记录和保存下来的媒介内容,因此只有那些跟媒介内容直接相关的问题才能够使用内容分析法。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应该明确而具体,能够清晰地指示下一步的数据收集工作。如《对当代中国社会学经验研究及研究方法的分析与反思——90年代社会学经验研究论文的内容分析》一文,作者林彬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即当代中国社会学的研究经验问题。
2.问题的操作化(提出假设和论证假设的基本思路)
确定了研究的问题,接下来就要去找一个研究思路,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这个研究思路,本质上就是一个对所提出问题进行解释的论点与论据的逻辑关系。如果所提出的研究问题是一种要求追寻论据的问题,那么就需要确定一个能够证明这个假设的论据,这个论据可以是一种关系,也可以是一种现象,并且必须将对这个论据的统计做可进行论证的操作化处理。上文提到的林彬的文章中,作者在确定了“当代中国社会学研究经验”这个研究问题之后,接着就提出了一种有待证明的假设,即“80年代后期,在社会学的一些研究领域和研究者群体当中已逐渐形成了学科意识,在研究论文和研究方法上开始注重学术性和规范性”。如何论证这个假设呢?林彬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基本思路——用80年代后期以来不同单位所发表的有关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文章的数量,来论证这个问题。其中作者单位和相关文章数量,成为需要统计的两个基本指标。
3.研究的具体化(确定研究总体与抽样)
研究要考察的指标确立后,接下来就要搜索承载这些相关信息的文献。首先需要从时间、空间等不同角度确定研究的总体,才能展开具体的研究活动。具体在林彬的文章中,其研究的总体有一个基本的时间范围即1990年以来,有一个空间范围即中国国内。所以,凡事符合这个时空范围的所有社会学经验研究的论文都是其研究对象。
确定了研究总体,接下来要从这个研究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作为具体分析对象,即抽样。通过从研究总体中抽样的方式进行研究,内容分析省去了文献分析那种完全归纳分析的繁琐行为。而这种不完全归纳使得内容分析与文献分析有了根本性区别。以林彬的文章为例,他所面对的研究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是非常之大的,要对其进行完全归纳式的研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非常困难。这就只有通过抽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样本文献进行不完全归纳式的分析,才具有可行性。内容分析的抽样一般是从各式各样的报刊文献的标题或期号中进行,也有的是从作者、书籍、词汇出现频率等层次上进行。
对文献进行抽样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文献名称的抽样,其次是文献期号的抽样,最后是文献内容的抽样。所谓文献名称的抽样,就是从各种各样的报刊当中,按照随机或非随机的方式,抽取一定数量的内容,这是从共时态的角度对文献资料的抽样;所谓文献期号抽样,就是对已经确定了名称的文献,按照随机或非随机的方式,抽取其中一定的期号,这是在共时态抽样基础上,对文献的历时态抽样;所谓文献内容的抽样,是在对文献进行名称抽样和期号抽样的基础上,对文献内容的进一步抽样。在林彬文章中,对于文献名称的抽样,作者采取了一种巧妙而省事的非随机方法——立意抽样,即将国内社会学研究最权威的刊物《社会学研究》作为考察的唯一对象。这样就在数量上具体锁定了一个可以操作的研究样本。
4.编码
内容分析的基本做法就是对样本中的信息通过一定的编码单位和编码表进行编码。与编码工作相关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确定编码单位,二是制定编码单。
确定编码单位。编码单位是研究者实际分类和计算的最小元素。对印刷媒体来说,编码单位可以是数字、词组、句子、段落、文章、图表、图像符号等,电子媒体的编码单位可以是镜头、声音、图像等。要注意把编码单位与研究的分析单位区别开来。研究的分析单位是研究所描述和解释的对象。研究对象是内容分析直接进行编码和记录的个体,有时候,编码单位跟分析单位可能会不一致。例如在林彬的文章中,分析的单位是每一篇文章,而编码单位是研究者单位、研究方式、调查对象抽样类型、资料收集方法、分析方法、主体分类等。
制作编码表。编码表是内容分析的测量工具,它记录了有关分析单位的信息。一个测量指标对应着一个分类系统,每一个测量指标的某种结果都归入到某一个类别之中,这是衡量编码表质量的最重要因素。编码单是对文献资料进行记录的工具,它与结构式观察使用的记录表非常相似,它的结构取决于编码单位的选择。在林彬文章中,所选择的编码单位是研究者单位、研究方式、抽样类型、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研究程序分类、主体分类和研究目的分类等几个方面,就需要研究者为上述每个方面准备一份编码单。以资料收集方法为例,编码单的基本结构如下:
表6-2 文章资料搜集方法编码单
选定编码单位后,要为它们赋予数值,这需要建立分类系统。建立分类系统的原则是穷尽性和互斥性,不会出现无法归类的现象。同时,一种情况只能归入到某一类别中去,不会出现能够同时归入两个以上类别的现象。
进行编码。编码过程中,编码员用数字记录研究样本在每个测量指标上的所属类别。
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来记录编码结果,如表6-3:
表6-3
5.分析数据
分析数据主要包括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将数据录入计算机,借助软件进行处理,一般最常用的是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如百分比、平均值等。一方面是研究者本人进行统计描述。(www.xing528.com)
编码员完成编码工作之后,可以把数据录入计算机,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得出数据之后,需要研究者进行统计描述。所谓统计描述,是指按照预先制定的类目表,以分析单元的顺序,系统记录各类目出现的事实和频数。这个过程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只记录事实,不作主观评判;
第二,为提高信度,宜多人进行评判记录。这要求做好信度分析。信度分析是指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一致性愈高,内容分析结果的可信度也愈高;一致性愈低,则内容分析结果的可信度愈低。内容分析必须经过信度分析,才能使内容分析的结果可靠,可信度得到提高。
第三,评判只记录某类项目的有或无,长或短等客观事实,不进行价值判断,如好坏等。对于相同内容的类目,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评判员进行记录的用“√”来表示;对于评论成分的内容分析,肯定的内容用“+”表示,否定的用“-”表示。
6.撰写报告
研究报告的撰写,应该依据数据分析结果来回答研究问题,解释以数字形式呈现的内容分析结果,包括解释数字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三)内容分析的优缺点
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方法中的一种,所以它也具有其他文献研究法所拥有的优点或缺点。除此之外,它还拥有自己独特的一些优缺点。
1.优点
第一,内容分析法得出的结论可进行对比分析。文献研究是一个带有主观选择性和价值性的行为,因此,对于同一问题的研究,结论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结论,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内容分析具有标准化和客观化的特征,这使得不同的研究者可以根据特定的标准对结论进行比较。
第二,内容分析法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是文献研究法中最具客观性的一种方法。内容分析法是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用一套程序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这种方法的标准化程度比较高。但内容分析法不仅仅是一个量的统计这种定量分析方法,它还是在此基础上对本质进行推论的方法,因此带有定性分析的特征。
第三,内容分析节省人力,可以用于总体较大的文献研究。内容分析法不仅结合了抽样的调查研究法,而且还是用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这使得总体数量很大的文献研究可以通过有限数量的工作来进行研究,将繁琐的完全归纳化简为有限的典型归纳,这也就节省了人力、物力。
第四,内容分析的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只要内容分析过程中程序设置适当,抽样方法合理,分析软件合适,那么就能得出很客观而有说服力的结论。这个结论具有可检验性和可重复性,因此具有较高的信度。
2.缺点
第一,内容分析只适合研究那些明确的、显在的媒介内容,在处理意识形态、观念、价值、意义这些含义精妙的概念方面比较薄弱。
第二,编码是内容分析的关键步骤,而对大量媒介内容进行分类和编码,是很繁琐的事情。
第三,内容分析只能够研究那些被记录和流传下来的媒介内容,当需要获得的媒介内容超出了研究者能力范围的时候,就无法采用内容分析。
第四,因为文献总量巨大,人为编码过程会产生误差,内容分析都是对媒介内容的描述,至多能够证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很少能够揭示因果关系,只有跟其他方法配合,内容分析才能用于解释性研究之中。
(四)内容分析的应用模式
(1)特征分析。是通过对某一对象,在不同问题上,或在不同场合上所显示出来的内容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把这些不同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比较,找出其中稳定的、突出的因素,从而可以判定这一对象的特征。
(2)发展分析。是通过对某一对象,在同一类问题上,在不同时期内所显示的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把这些不同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比较,找出其中发生变化的因素,从而可以判断这一对象在某一类问题上的发展倾向。
(3)比较分析。它是通过对同一中心问题,但对象或来源不同的样本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把这些来自不同对象的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对比,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例如:对《红楼梦》作者的研究
问题: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是否同一人所作?
美国学者陈炳藻的研究:1981年,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在美国召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讲师陈炳藻宣读了《从词汇上的统计论<红楼梦>作者的问题》这篇论文。
他从前80回里随机抽取了5回,从后40回里随机抽取3回,比较5个文言虚词的出现频率,发现它们的正相关程度达到78.57%,由此认为前后作者基本是一个人,即曹雪芹,对“后40回作者系高鹗”这一流行看法提出异议。
我国学者陈大康的研究:我国学者陈大康采用了大致相同的方法,不过他普查了全部120回,统计8个文言虚词和24个常用动词出现的频率,发现前80回里这些词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后40回,因此认为这的确是两个人的作品,他的观点符合“红学”研究的主流。
出现这两种截然相反结论的原因在于两位研究者所选择的字(自变量)不同,即非概率抽样手段造成了误差。
比如曹雪芹和高鹗都使用了“的”这个虚词,但是在两人笔下,“的”的出现频率不等。由于一本《红楼梦》里使用的字太多,研究者不可能统计所有自变量跟因变量(风格)之间的关系,只能选择那些他认为重要的字来统计(立意抽样)。
研究者不能保证自己一定抽到那些出现频率最高、跟因变量关系最稳定的字,可能他们所选择的字没有准确代表曹雪芹真正的语言风格。
【注释】
(1)本章重点参考了林聚任、刘玉安等人的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