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献研究的过程
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社会科学研究,一般过程包括提出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文献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分析和文稿撰写五个环节。
(一)文献研究目的和问题
文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对于文献研究的整个过程而言,起到一个“总纲”的作用。纲举才能目张,纲不举,目也会受到影响。文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的差异性,直接决定着文献收集、文献整理、文献分析等其他环节。因此,文献研究法首要的一步,是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将文献研究法放在整个研究所需要的所有方法中去比较其地位和重要性,从而确定文献研究法是主导性的研究方法,还是辅助性的研究方法。
(二)文献收集
文献收集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确定文献收集的范围,包括内容范围、时空范围、作者范围、类别范围等等。第二个步骤是做好文献收集的人事联系等准备性工作。例如通过网络或其他工具,与拥有文献的个人、组织单位等取得联系,询问和查询是否拥有相关文献,是否可以获得使用权等。第三个步骤是根据拟定好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进行文献收集工作。
(三)文献整理
首次获取的文献,相当于工厂中的初级原料,必须进行处理之后才能投入使用,为文献综述的写作提供资源。文献整理首先是初级资料进行核实、检查,修正错误并查漏补缺,然后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筛选分类。文献的整理要坚持简明化、系统化、条理化的原则。所谓简明化,就是整理过的文献直接与研究内容和研究主旨具有理论和逻辑上的相关性。所谓系统化,即文献整理要按照某一逻辑来进行,文献之间要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或者是递进的关系,或者是相反的关系等等,从而可以整理成一个整体。所谓条理化,即按照一定的时空或人物时序来进行整理,使得文献具有条理性,而不是杂乱无章。
文献整理的前提是要对文献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按照了解的程度,文献整理可以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浏览阶段,即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文献的基本内容、特点,并对其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做出基本判断。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可以抓住内容提要、开头结尾、中心段和中心句进行重点阅读。第二个阶段是精读阶段,即对第一阶段做出判断的拥有价值的文献、段落进行详细阅读和思考,深入理解和掌握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并对其做出初步的比较和判断,是在第一阶段基础上的升华。
(四)文献分析
文献分析的类型包括文献的统计分析和文献的内容分析。前者主要是在对文献搜索过程中按照不同的搜索标准所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或在进行分类基础上对特定类型的文献数量进行统计,或在粗读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关键词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等,从而为研究者在面上了解该问题的既有成果和研究程度提供感性认识。这种分析相对于内容分析而言,是处于从属地位的。文献分析的主要是文献内容分析。
文献内容分析包括很多方面,例如逻辑分析、角度分析、观点分析、比较分析、系统分析等,主要的方法是比较法和构造类型法。所谓构造类型,是通过阅读文献,形成基本的判断标的(角度、观点、逻辑等),然后依据这个判断标的反过来对相关内容进行重新整理和评价。除了构造类型外,内容分析法还包括结构分析、功能分析、阶级分析、历史分析等。文献分析一般离不开构造类型,但具体采用什么方法,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来决定。(www.xing528.com)
在文献分析的过程当中,如果感觉文献的相关信息不足以支撑某一构造类型,就需要重新回过头来搜集资料,使得形成的类型完善起来。经过这样从资料到分析,再到资料和分析,反复分析总结的过程,我们构造的类型就会完善起来,文献分析的整体逻辑和内容就会丰富起来。
文献分析过程的心理特征是比较复杂的,其中科学的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是必不可缺的心理素质。这是保证文献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本质性的认识和创新性观点的基本保证。为了更好地体现批判分析的过程,我们至少需要对以下几个问题做出必要的回答:
1.文献作者的考据
文献的最初作者是谁?他的研究目的是什么?作者的目的同研究者的目的有什么异同?文献作者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信息形成观点的?为什么相关文献能够更好地保存下来?
2.文献研究立场分析
文献创作的背景是怎样的?文献是价值中立的,还是蕴含某种价值立场在其中?文献是客观公允的,还是存在价值观偏见?
3.文献逻辑分析
文献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词是什么?文献的论据和论点是什么?文献的论据和论点之间,是否存在一种必然的推理关系?文献作者的推理逻辑是否合适?
4.文献真实性分析
文献资料是从哪里获取的?什么人物或资料能够直接或间接证实或证伪文献的真实性?如果文献信息不真实,会对文献分析造成什么影响。
(五)文稿撰写(详见第四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