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析单位与研究内容
在研究设计中,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分析单位)和研究内容。分析单位是研究者所要调查和描述的对象,它是研究的基本单位,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这些分析单位的特征汇集起来描述由它们组成的大集合或解释某种社会现象。研究内容是分析单位的属性或某一方面的特征,这些属性和特征正是研究者准备收集的资料。
(一)分析单位
在社会科学中,研究对象千差万别。在这里不是指研究内容的不同,而是指分析单位的差别。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然而社会又不能等同于个人的简单组合,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正是这些超越于具体的人之上的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会因某一个个体的变化而变化。社会科学研究的研究对象多种多样,除了个人,还包括群体、组织、社区和社会产品等。
1.个人
个人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常使用的分析单位,绝大部分的社会科学研究都需要通过分析个人的特征来解释和说明各种社会现象。有一些研究的分析单位虽然不是个人,但是也必须通过个人收集调查资料。但社会科学研究不同于生理学、心理学等研究,它所分析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现象,而不是人类共有的某些特征,即分析各种社会角色的特征,如家长与子女,学生与老师,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等等。这些社会现象不同于个人,它们具有特别的性质。这些现象不同于有机体的现象,后者是通过某些形态和动作表现而存在。它们也不同于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只存在于个人意识之中并通过个人意识表现出来。总而言之,这些现象具有一种新的性质,只有用“社会的”一词可以表明这种性质和它的含义。由此可以看出,社会科学研究一般不停留在个人的层次,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描述或解释个人或个人行为组合而成的社会现象。
2.群体
群体一般是指各类人群的联合体,以严格的社会学意义上的用法来讲,一个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共同认同和团结感的人所组成的人的集合,群体内的成员相互作用和影响,共享着特定的目标和期望。对群体的研究,侧重于内部的相互作用和外部的目标与期望。例如,社会学对于弱势群体的研究,就是首先确定了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人群,将其界定为弱势群体,研究的对象或分析的单位是这个群体本身的特征、现状和发展趋势,而不是某个具体的残疾人。只有对这个群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才能够制定出针对这个群体的恰当的福利政策。虽然群体的特征是通过收集若干个体的信息来获得的,但是群体和个体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一个为了扶助弱势群体而进行的研究中,分析单位只能是群体,而不应当是个人。再比如,家庭是一类初级群体,其中包含一系列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如夫妻关系、代际关系等,这些都是社会学考察的重要方面。
3.组织
组织是指那些具有确定的共同目标,其内部成员具有正式分工的群体。如果说群体是由相对比较松散的人员构成的话,组织则是带有控制力的一种正式的群体。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称为“法人”,是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主体,因此其本身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组织特征包括组织的规模、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组织行为、组织规范、上下级关系、任用、晋升、解雇等等。例如,我国城市社会独具特色的单位组织,就是社会学家研究的对象。人们经过研究发现,我国的单位组织的独特之处在于,单位处在国家和个人的中间环节,是连接国家和个人的桥梁,它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国家通过形形色色的单位组织,完成对于个人的统治,单位在更大的程度上履行着一种管理职能,这种研究的分析单位就是单位组织。组织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生活都与组织密切相关。因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组织性已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特征,所以,社会科学历来非常重视对社会组织的研究。
4.社区
与群体和组织不同,社区更侧重于区域性的生活,是按地理区域划分的社会单位。一般的定义是:“社区是区域性的社会,换言之,社区就是人们凭感官能感觉到的具体化了的社会”。社区本身就是一个区域性的小社会,将社区作为分析单位时,通常是描述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交往活动、文化活动、行为规范以及社区的历史发展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社区逐渐表现出阶层化和规模化的趋势,社区开始分化并逐步塑造自身的文化特征,所以对社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社会科学研究者的重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社区研究属于中观层次的研究,由社区研究可以扩展为对整个社会的研究,从而上升到宏观层次的研究。
5.社会产品(www.xing528.com)
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析单位不仅仅是个人以及由个人组成的群体、组织和社区,还包括由人的活动所衍生的其他一些文化产品,或称为社会产品。这些社会产品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镶嵌着人类活动的印记,它们不仅能够体现出人的本性,而且还会反映出不同时期社会的构成状态和活动规律,因此应当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析单位。例如将婚姻区分在人种、宗教、信仰上是混合的还是单一的,婚礼是宗教的还是世俗的,结果以离异告终还是持续的等等。在将犯罪、离婚、自杀、罢工、游行等行为当作分析单位时,不是把行为主体作为研究对象,而是侧重描述各个行为本身的特征及之后的社会根源。作为其他的社会产物,如流行歌曲、文化和服饰等,也可以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析单位。还有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与家族制度等更是社会科学研究经常涉猎的领域,它们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析单位,对认识社会历史、预测社会未来、制订政策措施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以上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惯常使用的分析单位。实际上,在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中,这些分析单位往往是相互交织的,不存在明显的分野。在许多情况下,一项研究可以采用多种分析单位。例如研究犯罪问题,可以以个人、群体或社区作为分析单位,也可以用犯罪活动这个社会现象本身作为分析单位。研究者应根据社会现象的复杂程度和研究目的来选择分析单位。对于复杂的现象,只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收集资料才有可能得到更完整、更真实的信息。当然,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一般只选择一两个最主要的分析单位,以减少调查的工作量。同时,在研究中,如果以某一分析单位进行调查所收集的资料不能完满地解答研究课题的话,就应当增加或改变分析单位,例如,要解释“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最初以个人为单位,但当资料不能满足需要时,就应该考虑以学校或城市为分析单位。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分析单位的属性和特征。研究者一般是根据研究课题和研究假设的要求,确定出主要想了解的项目或指标。研究的内容不应过多,因为每一个分析单位都包含了多方面的属性和特征,牵扯到政治、经济、文化、态度和行为等多个方面。一般说来,一项具体的研究不可能分析所有的方面。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常涉及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大类:
1.属性与状态
属性是指事物的基本特征,状态是事物的表现形态,这些都是分析对象基本状况的反映。它们一般反映的是事物静态的特征。关于研究内容的选择,首先可以研究不同分析单位的各种存在状态。个人状态的描述,可以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出生地等。对社会群体和组织状态的描述,有组织规模、组织结构以及对其成员的概括性描述等;对物质性社会产品的描述,可以包括大小、重量、颜色等;对人际关系产物的研究,则包括对其在何时何地发生、涉及哪些人等状况的描述,研究者也可以根据研究假设选择其中的某些指标,例如,要研究人们的政治态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可以选择个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状态变量作为主要影响因素。状态变量一般可以作为自变量,它们对态度、行为及其他社会现象都可能有重要影响。
2.意向性
意向性是分析单位的内在属性,一种主观变量。分析单位的意向性,代表的主要是这些单位的行为倾向,而并非是已经存在的事实,这些倾向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来说往往具有重要的价值。意向性包括态度、观念、信仰、个性、动机、偏好和倾向性等。不仅个人具有意向性,群体、组织、社区甚至社会产品同样具有意向性。例如,在我国的城市社会,单位组织和非单位组织之间,在行为的意向性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体制内的社会组织,处在国家的统治序列之中,并且是国家完成统治的中间环节,其关注的主要是自身的管理职能,对创造经济效益的意向则相对较弱(尤其在计划经济时代)。而后者则是纯粹的经济组织,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是这些组织的主要的也是甚至是唯一的目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现象,而社会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它们包含了人的主观意义,所以必然具有一定的意向性。意向性是内隐的,难以直接观察。研究者常常通过设计特定的题目来描述人们的态度、动机、观念和行为倾向的不同类别或不同程度。对意向性的分析是,要以分析单位的行为目的、动机、手段、策略等来解释它的行为。例如,个人的宗教信仰、政治观点都会影响它的行为。又如,对游行活动可以区分为不同目的、不同动机(如政治动机和非政治动机)等。
3.社会行为
社会科学非常重视对社会行为的研究,社会行为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的一类行为,也是一种外显变量。研究者通过直接的观察,就可以获得关于社会行为的信息。相对于状态和意向性来说,社会行为是更高层次的变量,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对后者起制约作用。所以在一般的社会科学研究中,社会行为都是作为因变量出现的。社会行为可以分为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它们是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排列的。个体行为是一切社会行为的基本单元,当许多个体的社会行为被结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集体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比如有关集合社会行为的研究、组织社会行为的研究等,对于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行为从微观到宏观,从非正式到正式,存在着一个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的机制。例如,个人间的社会行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演变为群体社会行为,群体社会行为可能能演变成为具有高度结构化并且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行为。此外,对社会行为有影响的因素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等变量,它们是较高层次的分析单位的属性和特征。
研究内容的选择不仅取决于研究课题和理论假设,而且还取决于研究者的方法论倾向。依据理论和方法论的偏好,研究者可以在下列几个方面进行选择:(1)研究层次。以国家、制度、阶级等较大整体作为分析单位的大规模研究是宏观研究,它侧重于宏观层次,研究内容一般以结构变量、环境变量、文化变量所表示的社会整体的特征;以单个的个人和小群体作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则是微观研究,它侧重微观层次,研究内容主要是个人特征;介于两者之间的是社会学(群体、组织、社区)层次。(2)抽象程度。研究内容可以是非常具体的现象,也可以是高度抽象的概念。前者旨在提供丰富的经验资料,后者则试图作出抽象的理论解释。(3)解释的方式。可分为个性解释和共性解释两种。个性解释是以个人的独特因素来解释他的行为,需要详尽考察某一个案的各种特征和属性。共性解释则以大量样本的共同特征来说明一般模式或普遍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