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科学研究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科学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科学研究

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科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统领社会科学研究,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科学,是我国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1.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就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社会科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就是指无产阶级的立场、人民群众的立场,就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上观察问题、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包括实事求是观点、实践观点、联系发展观点、劳动观点、阶级观点和群众观点等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中国的社会科学事业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事业,确立、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地位,是充分发挥社会科学重要作用的根本保证。

第一,马克思主义确保社会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个显著不同之处在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在总体上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社会科学始终存在着站在什么阶级的立场、为谁服务这一政治方向性的问题。方向正确,社会科学就能健康发展,对党和国家的事业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方向错误,社会科学就会陷入歧途,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损害。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事业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科学地回答历史、现实和未来提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才能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回击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和攻击;才能树立求真务实、扎实严谨的学风和文风,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精益求精,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经得起社会和历史的检验;才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足本职岗位、放眼全局,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力戒浮躁、潜心钻研,把做人、做事与做学问统一起来,努力创造出对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积极作用的科研成果。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代表了当今人类社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首先,马克思主义是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本工具。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要进一步推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研究,需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即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站在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来发展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使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武器。时至今日,当代社会出现的许多重大问题及其解决,都证明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马克思考察社会历史时所采用的根本立场和方法并没有过时。再次,马克思主义一直是社会科学各门具体学科不断发展的科学指南。在社会科学理论方面,你可以有这样或那样的观点,但有一条是不能变的,是要统一的,就是都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这其实讲的就是社会科学总的研究方法。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创新的强大动力。社会科学创新的意义,在于以先进的思维方式推动社会发展。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一方面来自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另一方面来自于人类社会已有的文明成果。社会科学的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既离不开社会实践的强力推动,也离不开理论源泉的深厚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不断创新,一方面来自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推动,另一方面源于不断汲取了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在这其中,马克思主义成为创新的思想武器,又成为它们创新的理论源泉。繁荣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但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科学研究中,仍然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神圣化、教条化或者边缘化的现象。反思当前存在的一些针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偏见,以及某些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种种错误观点,根源就在于没有牢牢坚持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一些人不能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体系,而是习惯于从老祖宗的著作里各取所需,把马克思主义当做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些人不能很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不了解经典作家对某一个问题阐述的来龙去脉,而是习惯于固守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不放,把一些论断模式化、教条化。这些做法都容易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的、零碎的、主观的理解,这种学习和研究也是低水平的,态度也是不严肃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我们依然照搬本本,用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词句和某些过时的论断来剪裁各种社会现实,评判各种社会生活,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就如同恩格斯所尖锐地指出的那样,“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16)。为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反对教条主义形而上学等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也就是说要解决一个如何坚持和怎样坚持的问题。

2.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必须搞好“三个结合”

第一,把运用理论与发展理论紧密结合起来。运用理论要提高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自觉性,统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决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在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最重要的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领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结晶,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和理论品质,全面展示了社会科学在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领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的研究上下工夫;就是要把是否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我国社会科学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就是要在繁荣发展社会科学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全面体现社会科学的时代性,把握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创造性地推进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在指导思想明确的同时,社会科学工作者又要大胆解放思想,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它不是由一成不变的既定的框架、公式、理论所构成的封闭体系,作为实践的、发展的、充满生命力的科学,它本身是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和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来没有把自己的理论看做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7)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18)邓小平强调:“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9)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思想认识、理论水平和研究方法的与时俱进。在研究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又不能拘泥于个别过时的结论,把马克思主义继续推向前进,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进程中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把理论创新与指导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社会科学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本要求。但理论创新不是标新立异,不是哗众取宠,理论创新只有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实现创新的真正价值。因此,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提高理论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立足国情、立足当代,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下苦功夫、下细功夫,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认识,作出新判断,创造新理论,指导新实践。

第三,把掌握方法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无疑是多元的,但在根本的方法上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重视它的方法论价值。恩格斯有句名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0)社会科学工作者不能一遇到新问题就立即到经典作家的本本里找答案,找根据,找说法,而是“应该像马克思那样思考问题”(21),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和分析问题。从方法论的意义而言,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科学的思想方法,如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抓主要矛盾的思想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等。当然,社会科学研究在强调要注重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对其他科学研究方法的排斥和否定,诸如实证和数量分析的方法、田野调查的方法、考据研究的方法,甚至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研究的方法都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所用。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研究解决现实问题是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更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必然要求。我们真正需要的理论家,是“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22)。这就要求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方法,以创造性的理论研究和具有理论说服力的正确结论,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回答现实生活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并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

【注释】

(1)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1。

(2)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8~249。

(5)参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8。(www.xing528.com)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

(8)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

(9)转引自[苏]伊利切夫.哲学与科学进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203。

(10)列宁.列宁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76。

(11)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31。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

(14)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5。

(15)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6。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06。

(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

(18)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27。

(1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

(2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

(21)转引自[苏]叶·斯捷潘诺娃.恩格斯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236。

(2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