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政治民主研究: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问题

中国政治民主研究: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问题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的几个问题一、统一战线和统一战线理论的内涵统一战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统一战线理论则是理论依据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由此可见,在我国,人民民主是和统一战线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而人民政协正是体现了二者的统一。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

中国政治民主研究: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问题

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的几个问题

一、统一战线和统一战线理论的内涵

统一战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统一战线是指一些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政治联盟。这种统一战线作为一种联合的战略,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就出现了。古今中外任何阶级、任何政治力量都可以运用它去实现其政治目的,如我国战国时期的“合纵”与“连横”,三国时期蜀、吴的联合抗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反法西斯联盟,美国“9·11”事件后的世界反恐联盟,等等。

狭义的统一战线即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并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以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的政治联盟。我们通常所讲的统一战线就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和组织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理论是伴随无产阶级统一战线而产生的。在前资本主义时期,虽然许多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过统一战线这种联合的战略,但却从没有使之上升为理论。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随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地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他们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也随之形成。

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统一战线理论是适应无产阶级斗争需要而产生的,而“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和同盟军的问题”[1],因此,统一战线理论一开始就是把无产阶级统一战线而不是把广义的统一战线确定为研究对象的。这样,统一战线理论的内涵就应当界定为:它是关于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地说,统一战线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无产阶级统一战线为研究对象,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和同盟军问题为主要内容,研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统一战线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统一战线理论从创立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里,它先后经历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马克思、恩格斯为这一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第二阶段,列宁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这一理论;第三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统一战线理论在中国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理论、方针和政策;第四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给统一战线理论增添了许多新内容,把这一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在中国,没有科学的统一战线理论的指导,就不会有成功的统一战线实践。历史证明,统一战线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统一战线理论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定正确的统战工作方针和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这是由中国社会具体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阶级的状况是两头小、中间大,即革命的无产阶级和反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占少数,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绝大多数。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中国无产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并提出“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2]。然而,“正确地理解”统一战线问题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自觉地运用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在付出巨大努力之后,在经过曲折历程和艰辛探索、克服右倾错误和“左”倾干扰、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内容之丰富,形态之完备,体系之完整,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正是有了这样一套科学的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据以制定一整套引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的统战工作方针和政策,提出一系列正确的策略和原则,从而使统一战线作用在我国革命实践中得到了最充分、最有效的发挥。

第二,统一战线理论为人民政协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人民政协是中国所独创的一种政治组织,它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之所以建立人民政协并通过人民政协完成建立新中国的任务,是有其深刻的历史依据和理论依据的。统一战线理论则是理论依据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3]其后不久,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人民民主专政和统一战线的关系作了完整的表述,即“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4]。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由此可见,在我国,人民民主是和统一战线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而人民政协正是体现了二者的统一。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统一战线理论不仅为人民政协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而且是人民政协长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

第三,统一战线理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提供了理论指导。统一战线在民主革命时期是一大法宝,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仍然是一大法宝。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5]邓小平在谈到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时指出:“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6]然而能否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和如何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这里不仅牵涉到思想认识问题,而且牵涉到方式方法问题。如果缺乏正确的认识,看不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或者不懂得统一战线发展的规律,不能够遵循其规律采取适当的方法开展工作,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是难以得到发挥的。统一战线理论为此提供了锁钥。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指南。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统一战线发挥其广泛团结、凝聚人心,多党合作、参政议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安排人事、合作共事,联络友谊、沟通感情等功能,为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促进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统一战线理论和人民政协理论的关系

关于统一战线理论和人民政协理论的关系,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统一战线理论包括或涵盖着人民政协理论,人民政协理论是统一战线理论的一部分,因为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谈政协就不能离开统战。另一种观点认为,统一战线理论和人民政协理论是有区别的。理由是,统一战线理论难以解释人民政协的全部工作。邓小平同志讲过,政协既是统一战线组织,又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形式。党的十六大也明确提出,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政协章程在对政协定性时同样规定,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因此,统战理论只是人民政协的一个理论基点。除此以外,人民政协还有另外一个理论基点,即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我基本上赞成这种观点。我认为,统一战线理论和人民政协理论的确是两个理论而不是一个理论,但二者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那么,统一战线理论和人民政协理论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概括地讲,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历史形成看,统一战线理论和人民政协理论具有渊源关系。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先于人民政协理论。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统一战线理论算起,这个理论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而人民政协理论则是在人民政协建立以后才逐步形成的,它形成的历史只有50多年(明确地提出“人民政协理论”更晚一些,具体地说,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正如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发展的必然产物一样,人民政协理论也是由统一战线理论衍化而来的,统一战线理论是人民政协理论的主要理论来源。

第二,从思想内容看,统一战线理论与人民政协理论相互渗透和影响。由于人民政协首先是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存在的,它的最根本属性就是统战性,因此在人民政协的各项工作中必须贯彻和体现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和政策。政协工作中的一些方针、原则是从统一战线工作中演变而来的;政协工作中的不少内容同时也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内容。例如,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就是来源于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互相监督;政协所实行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也是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基本方针。这些既是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又是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第三,从精神实质看,统一战线理论和人民政协理论是相一致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在总体上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任务。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一部分;人民政协是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服务的。不管是统一战线理论还是人民政协理论,其精神实质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统一战线和政协工作的规律,研究如何遵循这些规律,最大限度地团结人、调动人,把一切积极的力量和因素聚合起来并合理地发挥出去,为党在各个时期确定的总目标总任务服务。

第四,从学科性质看,统一战线理论和人民政协理论具有共同性。它们都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是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大的理论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在今天,它们又都是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二者在学科特点上还都有明显的综合性。统一战线理论不是政党学,却要研究政党问题;不是民族学,却要研究民族问题;不是宗教学,却要研究宗教问题;不是社会学,却要研究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问题;不是经济学,却要研究市场经济社会关系产生的影响问题;等等。人民政协理论虽然不像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的范围那样广泛,但也要涉及党派合作、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和民主政治建设等诸多领域。这两个理论由于有共同的学科性质,又有广泛交叉的研究内容,因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的研究与发展在许多方面也都是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的。

四、人民政协理论的特点(www.xing528.com)

人民政协理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政治性,一个是实践性。之所以说它有政治性的特点,是因为人民政协本身就是一个政治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政协的性质和地位、职能和作用、组成和运行等,无不与政治相联系。比如,政协的名称本身就包含着“政治”,叫“政治协商会议”,而不是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别的什么性质。再比如,在党外人事的安排问题上,我们通常把政府部门的安排叫作“实职”安排,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安排叫作“政治安排”,这就突出了政协组成上的政治代表性和包容性。无疑,政协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也都具有很强的政治内容。人民政协理论的政治性就是政协实践中这种政治性的反映。

人民政协之所以还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是因为这个理论从来都不是书斋中的学问,而是直接融入社会实践的。首先,人民政协理论不同于某些基础理论、基础科学,它的思想观点和原则,不可能通过逻辑证明的方法推演出来,而只能从工作实践中直接产生,从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加以提炼。人民政协理论的许多观点,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就是赋予理论形态的政协工作经验。其次,人民政协理论是同政协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原则密切相连,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例如邓小平关于人民政协政治基础的论述,就既是人民政协理论的基本观点,也是政协工作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再次,人民政协理论不仅直接来源于实践,而且直接应用于实践,其理论价值正是通过对实践的直接指导而体现出来。此外,人民政协理论作为一个科学体系还不完全成熟,尚属于探索之中。虽然在几十年实践的基础上,这个理论已具雏形,已形成一系列基本的观点和原则,但仍有许多问题若明若暗,需要与时俱进,需要研究探讨,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加以科学的阐明。

五、学习和研究人民政协理论的意义

人民政协理论是人民政协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这个理论是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始创立并奠定基础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这一理论,使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学习和研究人民政协理论的意义,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把握这一理论、运用这一理论,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人民政协工作在科学的轨道上运行。具体地说,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和研究人民政协理论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实现党和国家的总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政协不等同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但却是这一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通过学习和研究政协理论而加深对人民政协的理解,也就从一个方面加深了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解。

第二,学习和研究人民政协理论有助于在政协工作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人民政协作为政治协商机构,作为我国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关系到能否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到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历来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毛泽东在1954年就曾明确指出:“政协不能搞成国家机关,因为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政协也搞成国家机关,那就成为二元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政协不仅是人民团体,而且是各党派的协商机关,是党派性的机关。”[7]邓小平也强调不要把政协搞成一个权力机构:“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8]这里所强调的是人民政协的定性定位问题,同时也是人民政协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问题。这些论述属于人民政协理论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学习和研究人民政协理论,就要努力掌握这些基本思想、基本观点,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从而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利于在政协工作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三,学习和研究人民政协理论有助于提高政协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人类认识的一个完整过程包括“两次飞跃”,即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社会实践。这样的认识过程永远不会完结,永远处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前进之中。“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9]人民政协理论与政协工作实践的关系也是如此。我们学习和研究政协理论,用政协理论指导政协工作实践,主要就是为了使政协工作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八届政协伊始,李瑞环同志在第二次常委会议上曾指出:“要开创政协工作的新局面,做到主动、自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必须从基本理论上对人民政协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这段话可以说把道理讲得很透彻了。因为只有学习和研究人民政协理论,才能对人民政协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对政协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主动、自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也才能够开创政协工作的新局面。

(原载《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4))

【注释】

[1]《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575页,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

[2]《毛泽东选集》,2版,第2卷,605~606页。

[3]《毛泽东选集》,2版,第4卷,1437页。

[4]《毛泽东选集》,2版,第4卷,1472页。

[5]《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720页。

[6]《邓小平文选》,2版,第2卷,203页。

[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634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8]《邓小平文选》,1版,第3卷,220页。

[9]《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296~29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