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邓小平与新时期中国政协-中国政治民主研究

邓小平与新时期中国政协-中国政治民主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邓小平与新时期人民政协人民政协已走过50多年的光辉历程。在这一重大转折时期,历史把邓小平同志推向了党中央第二代领导核心的地位,也把他推上了人民政协这个特殊的舞台。1979年6月15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的功垂史册的重要讲话。

邓小平与新时期中国政协-中国政治民主研究

邓小平与新时期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已走过50多年的光辉历程。这50多年中有两个辉煌时期。一个是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时期,一个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如果说第一个辉煌时期是同毛泽东周恩来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的话,那么,第二个辉煌时期则深深印记着邓小平的功绩。

拨乱反正,人民政协进入新时期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继毛泽东、周恩来之后的第三位全国政协主席。他在以非凡的气度和胆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恢复和发展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制定和确立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理论、方针、政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成为新时期人民政协事业的奠基人。

人们不会忘记,“文化大革命”伊始,林彪、“四人帮”集团极力推行极左路线,肆意践踏统一战线政策,把人民政协说成“牛鬼蛇神的黑窝子”,提出“政治岂能协商”等谬论,对大批政协委员和爱国民主人士进行打击迫害,使政协工作陷于停顿,统一战线遭到严重破坏。政协系统成为“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党和国家面临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面临新的重大转折。在这一重大转折时期,历史把邓小平同志推向了党中央第二代领导核心的地位,也把他推上了人民政协这个特殊的舞台。1978年2月24日至3月8日,与全国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相隔13年之久的五届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邓小平同志众望所归,当选为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由此掀开了人民政协迈向新时期的序幕。

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是各项工作包括政协工作得以恢复和发展的根本思想前提。邓小平同志正是从这个问题入手,以政治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致力于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他在1978年11—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宣言书。在邓小平同志支持下,人民政协的民主气氛也日益浓厚,各界人士的思想空前活跃。1978年5—6月,一些政协委员冲破“两个凡是”的“禁区”,大声疾呼,率先提出为“天安门事件”平反,为“二月提纲”、吴晗和“海瑞罢官”平反的意见。这些意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反响和重视。下半年,全国政协又组织部分委员、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各界爱国人士近200人,分别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学习讨论,为人民政协的全面拨乱反正、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彻底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合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人民政协也随之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伴随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邓小平同志还为组织上的落实政策做了大量工作。在他的亲切关怀下,不少蒙受冤屈的党外民主人士得到彻底平反,获得政治上的新生。他曾在党外著名人士黄琪翔先生的遗孀郭秀仪的来信上作了“彻底平反”的批示,使黄琪翔被划为“右派”的错案以及“文化大革命”期间强加给他的一切不实之词,得到了彻底改正。为此,郭秀仪同志激动地说:“邓小平主席对琪翔和我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的关怀、信任和照顾,使我永志难忘。”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和支持下,全国政协还分别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宗教政策,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归国侨胞、去台人员亲属以及原工商业者、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政策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这对于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调动各方面人士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推进新时期人民政协的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1979年6月15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的功垂史册的重要讲话。在这篇讲话中,他全面分析、阐述了我国社会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和由此带来我国统一战线内部结构的深刻变化,对我国统一战线的性质、对象、范围、方针和任务以及人民政协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论断,成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邓小平同志指出:进入新时期以后,我国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工农联盟更加巩固;广大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和工人、农民一样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存在,原属于剥削阶级的人,绝大部分已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政党;国内各民族早已结成社会主义的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的不同宗教的爱国人士也有很大的进步;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心向祖国,爱国主义觉悟不断提高。由于这种社会阶级状况包括阶级关系、党派关系、民族关系的变化,统一战线已不再是原来几个阶级的阶级联盟,而发展成为包括大陆和大陆以外两个范围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他还强调了人民政协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中的特殊作用,指出人民政协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继续发挥协商和监督的作用,等等。邓小平同志的这篇讲话,为新时期人民政协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基础。

开拓进取,政协工作呈现新局面

邓小平同志是一位思想深邃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开拓进取的实干家。他在政协主席这个享有崇高荣誉的岗位上谋划改革开放大计、构想中国现代化建设伟业的时候,也为人民政协工作的再兴倾注了心血。

(1)邓小平同志努力恢复政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1979年12月,他亲自批准了全国政协机关党组关于举行“双周座谈会”问题的报告,使中断13年的各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会得以恢复。通过座谈会这种形式,就国家一些重大方针问题同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协商讨论,交换意见,或者就一些国内外大事向他们通报情况或进行沟通,对于发扬民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2)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在他的关心与主持下,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多次邀请有关政协委员举行宪法修改草案专题座谈会,就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问题、文教事业和知识分子作用等问题分别进行了讨论。在邓小平同志重视支持下,有关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等内容首次写入宪法。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中载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人民政协由此有了根本的法律保障。

(3)邓小平同志主持了政协章程的修改工作。1980年9月,全国政协五届三次会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作出了对政协章程(1978年)进行修改的决议,邓小平同志亲自担任政协章程修改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了修改工作。在章程修改过程中,他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或作出批示,就修改章程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应当注意或把握的重大原则问题,提出明确的意见和要求,为章程的修改指明了方向。新章程于1982年12月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通过。这是新时期第一部比较完备的章程,成为新时期人民政协各项建设和活动的基本规范。(www.xing528.com)

(4)邓小平同志领导重建了政协工作组。政协工作组是政协专门委员会的前身。1949年政协刚成立时,就根据周恩来同志的建议,设立了8个工作组作为日常工作机构。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期间,人民政协停止工作,各工作组的活动也停止了。1978年4月14日,即在邓小平同志担任政协主席一个多月后,五届政协就召开第一次常委会议决定重建12个工作组。五届二次会议后又增设了几个工作组。这些工作组的重建,大大活跃了政协工作。仅在五届政协一次会议至二次会议的一年多时间里,就组织了近百次有关国际形势、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文教卫生、侨务、民族、宗教、工商业等问题的报告会、座谈会。委员们在座谈会上积极反映民意、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紧密配合和支持了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5)邓小平同志重视从制度上保障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1989年1月,他在对民主党派成员关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问题所提建议的批示中,提出要“拟定民主党派成员参政和监督职责的方案”,并要求“在一年内完成”。按照批示的精神,中共中央于同年12月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其中对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作了明确而系统的规定。

(6)邓小平同志担任政协主席期间,中共中央决定恢复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1992年,在该校纪念复办10周年和新校舍落成之际,邓小平同志欣然为该校亲笔题写了校名。邓小平同志还亲自批准了关于《政协会刊》复刊和关于全国政协机关建设的一些请示报告,阅批了全国政协机关工作计划和许多政协委员及群众来信。1983年《人民政协报》创办时,他也亲笔题写了报名。

邓小平同志以其开拓性的工作,为新时期人民政协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使政协工作日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理论奠基,政协事业迈向新世纪

对新时期人民政协的理性思考及其所产生的思想观点、奠定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同志对政协的主要贡献之一。邓小平同志一方面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基本理论和毛泽东、周恩来等关于人民政协的基本思想;另一方面又从新时期我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阐明和系统地回答了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任务和职能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政协的理论,使人民政协理论有了更完整的内容、更完备的形态。由邓小平同志奠立的新时期人民政协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不仅为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人民政协胜利迈向新的世纪提供了科学指南。

关于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地位。新时期人民政协是以往人民政协的继续,但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邓小平同志指出:新时期“人民政协是巩固和扩大我国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这个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扩大了,它“不仅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还包括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他还强调在中国不搞西方式议会民主,不搞三权分立,不搞两院制,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而“人民政协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重要组织,也是我们政治体制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互相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发扬人民民主、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组织”。2004年修改后的政协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这一科学界定,应该说,也体现了邓小平关于人民政协性质、地位的思想。

关于新时期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政协的职能有若干项,但主要职能是三个,即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更带有基础性。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职能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已经存在了;民主监督职能则源自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互相监督。在新时期,邓小平明确肯定了这一点。他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需要政协就有关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生活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各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实行互相监督,发挥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作用。”根据邓小平的思想,1982年的政协章程第一次把“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为政协的主要职能确定下来。

关于新时期人民政协的任务。人民政协的基本任务是同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相适应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其后不久,全国政协召开五届二次会议,确定了新时期人民政协的任务。邓小平为这次会议所致的开幕词中,开宗明义指出,“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动员、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并进一步阐明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这里是就政协的基本任务或总的任务而言的。与此同时,邓小平对政协的工作任务还有若干具体表述。概括起来,他主要讲到六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一切爱国的党外朋友们的合作,促进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二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三是广泛联系各界人士,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四是加强人民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维护安定,增强团结;五是促进台湾早日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六是积极开展人民外交活动,加强同国际朋友的友好往来。在上述各项任务中,最主要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也可以说是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于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方针。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的方针是与统一战线的方针相一致的。1982年党的十二大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方针。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在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是使我国革命得到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仍然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我们党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合作。必须尽一切努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按照这个精神,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后不久召开的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一切爱国的党外朋友们的合作,共同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开创爱国统一战线的新局面,为开创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这是为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确定的基本方针。在五届政协期间,邓小平同志还提出“要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要继续推动各界人士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专业知识”;“发扬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传统,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继续进行思想改造的工作,帮助各方面的人士和群众在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共同基础上不断增强团结,取得新的进步”;等等。这些也都是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方针。

关于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政治基础和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也是人民政协的重要政治基础。在1980年9月29日政协章程修改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人民政协的政治基础。在此基础上,人民政协应当在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充分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在四项基本原则中,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也是人民政协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根本政治保证。虽然现行政协章程中对人民政协的政治基础作出了新的表述,但邓小平同志的有关思想仍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关于新时期人民政协的前途。人民政协在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就确定了政协要长期存在的方针。周总理在1949年9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政协会议还将对中央政府的工作起协商、参谋和推动的作用。”老一辈革命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作出这样的判断和决策,是基于两点依据:一是统一战线将长期存在,二是民主党派将长期存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这两个依据并没有消失,而且仍将长期存在。邓小平同志据此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各民主党派“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容忽视的作用”。与此相联系,他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任务是十分光荣的,工作是大有可为的。”这为新时期人民政协指明了光辉前景。

人民政协已经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随着社会阶层结构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的变化,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施,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人民政协必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由邓小平所奠基的新时期人民政协事业,也必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原载《人民政协报》,2004-08-02;获“华明杯”邓小平与统一战线理论征文二等奖;发表时有删节,现按原稿收入本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