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与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导人,在其丰富的革命生涯中,为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问题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尽管毛泽东晚年在实际工作中有过一些失误,但他对知识分子问题的许多重要思想和观点却依然熠熠生辉,成为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知识分子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依笔者粗浅之见,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
1.毛泽东肯定了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大多数是高级知识分子。毛泽东作为党的创始人之一,对知识分子在革命运动中的作用有着深切的体会和认识。他认为,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1]。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大的传播和接受”[2],首先就是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进行的。“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3]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把知识分子问题放到了关系革命事业成败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并且高度评价知识分子在革命中起着先锋和桥梁作用。他在1937年陕北公学举行的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上首次提出,“陕北公学的任务是培养抗日先锋队”。其后不久,他又在1939年写的《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文章中进一步阐述知识分子“在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4],并指出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等都是“显明的例证”。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样重视知识分子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他曾一再告诫全党,革命需要吸收知识分子,建设尤其需要吸收知识分子。他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把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作为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在千头万绪中必须做好的八项工作之一。1957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提出:我国是一个文化不发达的国家。500万左右的知识分子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是太少了。没有知识分子,我们的事情就不能做好。毛泽东对知识分子作用的充分肯定,为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和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2.毛泽东确认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力量
统一战线历来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组成部分,是党领导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由于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因而党在建立统一战线时就不能不把知识分子阶层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来考虑。早在1925年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毛泽东就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和政治态度,提出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而是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只有一部分附属于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和大地主阶级的反动知识界是革命的敌人;绝大部分知识分子,包括“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都属于小资产阶级,它与半无产阶级一样,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是革命的重要力量。1939年,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文件《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中更加明确地指出:“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5]在这个文件中,毛泽东还严厉批评了党内存在的轻视和排斥知识分子的现象,分析了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并为吸收知识分子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和政策。例如,他提出对于具备了入党条件的知识分子要吸收入党;对于不能入党或不愿入党的知识分子,应该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共同工作关系,带领他们一道工作。毛泽东还特别强调要把广大同情我们的党外知识分子“组织到抗日和民主的伟大斗争中去,组织到文化运动中去,组织到统一战线的工作中去”[6]。毛泽东把知识分子确认为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力量这一思想,不仅贯穿于民主革命时期,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尽管建国以后毛泽东提出对知识分子“团结、利用、改造”的方针在后来的执行过程中不免有偏颇之处,但他始终把知识分子纳入统一战线范围、当作统一战线内部的重要力量,其积极意义却是无可置疑的。
3.毛泽东明确了知识分子的“劳动者”地位
能否正确把握知识分子的性质、地位,是能否全面正确地认识知识分子问题的一个关键。早在1933年10月,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布的由毛泽东签署的《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中已经明确指出:“知识分子在他们从事非剥削别人的工作,如当教员、当编辑员、当新闻记者、当事务员及著作家、艺术家等,是一种使用脑力的劳动者。此种脑力劳动者,应受到苏维埃法律的保护。”这样,就把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看作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这种对知识分子“劳动者”地位的明确肯定,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是党在幼年时期对知识分子问题认识的重要突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毛泽东于1957年一次党的会议上又进一步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主要的社会成员是三部分人,就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他们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也就是为工人农民服务的。”邓小平在新时期明确宣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可以说是对毛泽东有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毛泽东提出利用旧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过程中曾一再强调要利用地主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为苏维埃服务,并称之为“苏维埃文化政策中不能忽视的一点”。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尤其需要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继续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为此,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人民政府对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给他们绝大部分安排了适当的工作和职位,给许多知识分子代表人物以相应的社会政治地位。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争取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他在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又指出:“凡是真正愿意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知识分子,我们都应当给予信任,从根本上改善同他们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必须解决的问题,使他们得以积极地发挥他们的才能。”[7]
5.毛泽东提出无产阶级必须造就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
在对待知识分子队伍的建设问题上,毛泽东始终强调一方面要注意团结利用非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另一方面要注意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他在1957年发表的两个讲话中指出:“无产阶级必须造就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这跟资产阶级要造就它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一样,一个阶级的政权,没有自己的知识分子那是不行的。”“无产阶级没有自己庞大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我们的党员和党外积极分子都要努力争取变成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他还要求各地都要有培养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计划,力争在十年内“基本上造成工人阶级的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专家队伍”。在毛泽东看来,造就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一般要采取两条途径:其一是在工人、农民和青年学生中进行培养;其二是把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经过改造转变成无产阶级知识分子。
6.毛泽东倡导重视和尊重知识分子
既然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那么,他们理所当然应该受到重视和尊重。毛泽东深谙此理。他要求全党同志必须认识到“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8]。“一切知识分子,只要是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著有成绩的,应受到尊重,把他们看作国家和社会的宝贵的财富。”[9]1956年,他在会见中国音乐家协会负责同志时的谈话中讲道:“你们是学西洋的东西的,是‘西医’,是宝贝,要重视你们,依靠你们。不要学西洋的东西的人办事,是不对的。”[10]毛泽东还批评了那种不善于团结知识分子、不尊重知识分子的劳动和用生硬的态度对待他们、在科学文化工作中进行不适当干预的错误倾向。毛泽东倡导重视和尊重知识分子,实际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蕴涵了后来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政策的基本思想。
7.毛泽东指明知识分子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毛泽东在肯定知识分子重要作用的同时,也看到了他们身上存在的弱点和不足,并指明克服这些弱点和不足的正确途径就是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他强调指出:“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11]在这里,毛泽东不仅阐明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必要性,而且把是否与工农相结合作为判断一个知识分子是否革命的最终标准。与此同时,毛泽东还提出了“知识分子工农化,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口号,要求知识分子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加强自我思想改造,确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倡导下,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已经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之一。
8.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知识分子的大多数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存留着许多旧的东西,这不仅有碍于他们的进步,而且还影响着新中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此,毛泽东提出了要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方针。在他看来,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他指出:“过去为旧社会服务的几百万知识分子,现在转到为新社会服务,这里就存在着他们如何适应新社会需要和我们如何帮助他们适应新社会需要的问题。这也是人民内部的一个矛盾。”[12]与此相联系,毛泽东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问题上还明确了以下观点:第一,知识分子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他们作为教育者,就要先受教育;要做好先生,首先要做好学生。第二,知识分子的问题首先是思想问题。对于思想问题,不能采取粗暴的、压制的办法;只能说服,不能压服。第三,思想改造的工作是长期的、耐心的、细致的工作;知识分子的改造,特别是他们世界观的转变,要有一个长时期的过程。第四,对知识分子的教育、改造要同对他们的使用结合起来,在使用的同时进行教育和改造。如果撇开毛泽东后期对知识分子基本状况的错误估计,他的这些思想观点显然是有其合理之处的。
9.毛泽东提出团结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基础是爱国主义(www.xing528.com)
在毛泽东时期,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虽然不像新时期这样明确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但爱国主义的内容实际上是包含其内的。毛泽东在1962年1月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对于知识分子,是不是只有革命的我们才去团结?不是的。只要他们爱国,我们就要团结,并且要让他们好好工作。”显而易见,这里是把爱国主义当作党团结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政治基础来看待的。除此之外,毛泽东还曾经在其他场合讲道:一些知识分子在思想上是始终不愿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愿意接受共产主义的,“对于这一部分人不要苛求;只要他们服从国家的要求,从事正常的劳动,我们就应当给他们以适当工作的机会”[13]。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有利于最充分地团结广大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0.毛泽东提出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的“双百”方针
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即将到来之际,为了加快发展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更好地团结知识分子、发挥知识分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毛泽东于1956年及时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他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这个方针,就是要允许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允许科学上不同的学派自由争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能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双百”方针的提出,在文艺界和科技界产生了巨大反响,使广大知识分子立即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全国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方针至今仍是我们党团结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重要政策,对于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总之,毛泽东在数十年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于知识分子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理论观点和政策,这些内容成为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中有些正确的思想在后来的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尤其在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甚至在某些重大方面背离了他本人提出的观点和政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但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所作的重要理论贡献却是不可抹杀的。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某些方面正是总结了毛泽东的实践经验和教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有关思想。
(原载《人民政协报》,1993-09-28;收入《回顾与开拓——毛泽东与统一战线“东升杯”征文文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
【注释】
[1]《毛泽东选集》,2版,第2卷,559页。
[2]同上书,641页。
[3]《毛泽东选集》,2版,第2卷,641页。
[4]《毛泽东选集》,2版,第2卷,641页。
[5]《毛泽东选集》,2版,第2卷,618页。
[6]同上书,620页。
[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339页。
[8]《毛泽东选集》,2版,第2卷,620页。
[9]《毛泽东选集》,2版,第3卷,1082页。
[10]《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182~183页。
[11]《毛泽东选集》,2版,第2卷,559页。
[1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338页。
[13]同上书,34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