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特别强调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根据小平同志讲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精神,李鹏总理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应当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统一战线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毫无疑问,也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把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为整个统战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
一、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客观依据
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客观依据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其必要性,二是其可能性。
从必要性来看,我国现阶段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由此决定了党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中心任务,就是坚定不移地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专心致志、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党的一切工作,包括农村工作、城市工作、宣传工作、组织工作、统战工作、科技工作、教育工作等,都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统一战线历来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一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战工作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党的基本路线对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统一战线在新形势下继续发挥“法宝”作用的基本前提。江泽民总书记在与全国统战工作座谈会代表座谈时指出:“实现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确定的伟大目标,需要举国上下共同奋斗,这就要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大家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实践证明,统战工作只有自觉地、有效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工作内容,才能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法宝”作用;反之,统战工作如果脱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变得十分狭隘,就会丧失活力,失去自身特有的地位和价值。
从可能性来看,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广泛政治联盟。统战工作的对象包括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知名人士,党外的知识分子干部,起义和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原工商业者,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爱国的宗教领袖人物,去台湾人员留在大陆的亲属,台湾同胞和港澳同胞,归国侨胞和海外侨胞,以及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的代表人物和外商投资企业中的“三胞”等。统一战线的广泛性和统战工作对象的特殊性蕴涵并显示了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的巨大的优势和潜力。首先,统一战线汇集了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和大量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人,就总体而言,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其次,统一战线的许多成员拥有广泛的社会关系和海外联系。这些宝贵的“社会资源”是进行经济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推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再次,统一战线在全国建有各种组织,包括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以及工商联、台联、侨联等人民团体。它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组织网络,可以在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中发挥出集团和群体的功能。最后,统战工作所联系的广大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中,不少人是财力雄厚的企业家或经贸、科技、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他们在祖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统战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充分调动这些因素,努力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实现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服务。
二、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主要途径
统战工作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自然有一个如何服务即通过什么途径开展服务的问题。根据经济建设的要求和统战工作的特点以及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其主要途径可大体概括为以下五种:
1.支持、鼓励各界人士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参政议政,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出谋献策
参与国家大政方针以及全国性和地方性的重大经济建设等问题的协商、决策,是我国各民主党派、各有关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的一条经常性的重要途径。从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到1991年底的两年半时间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参加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举行的民主协商会、谈心会、座谈会共计33次,其中一部分会议就是协商和讨论经济建设问题的。参加会议的各方面代表人物本着“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精神,就《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等重大问题坦诚地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等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民革中央的《关于积极开发煤炭资源缓解能源危机的意见》,民盟中央的《关于建立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的建议》,民建中央的《关于当前商品流通领域中若干问题的建议》,农工民主党中央的《关于加强对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领导和重点扶持的建议》,九三学社中央的《关于建立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区的建议》等,就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后提出来的。这些意见和建议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重视,有的已被采纳,有的被批转有关方面研究参考。
2.帮助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做好非党知识分子工作,动员他们在本职岗位多作贡献
我国约有70%的知识分子属非党知识分子,他们分布在工业、农业、商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国防等各条战线,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民主党派成员,不少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等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统战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做好非党知识分子的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当前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势必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情况下,做好非党知识分子的工作,使他们立足本职工作、多作贡献,意义尤为重大。
3.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获得了迅速发展,出现了数以万计的“三资”企业,数以十万计的私营企业,数以千万计的个体工商户。1990年,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工业产值已占全国的9.8%,社会商品零售额占全国的21.4%。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公有制经济起到了必要的、有益的补充作用。今后我们仍将继续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和鼓励其他经济适当发展的政策。为了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建设发展,就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党的“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基本方针,使他们做到“爱国、敬业、守法”,为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生产力贡献力量。(www.xing528.com)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主要通过工商联来做。工商联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统战性为主,兼具经济性、民间性的人民团体,自身具有很大的优势。到1990年底,工商联已有会员50多万,建立县级以上组织1786个,各种类型的同业公会300多个,还同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会组织进行接触,建立了联系。工商联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完成历史赋予它的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使命。这个工作做好了,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就从一个方面体现了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真正价值。
4.充分利用各种“海外关系”为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穿针引线
海外统战工作与经济工作密不可分。它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广交朋友,宣传政策,反映情况,协调关系,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在对外关系上,我国统一战线拥有雄厚的“社会资源”,许多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知名人士等与台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有着极为广泛的联系,他们在对外开放,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地说,通过他们,可以积极开展对台湾、香港、澳门和国外的联谊工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广交朋友、深交朋友的办法,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向来大陆的投资者、参观旅游者、探亲访友者介绍和解释到大陆投资经商的有利条件和当前存在的实际困难,消除其疑虑;有计划、有重点地为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为进出口贸易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外商投资情况,协同选择适合的外商合作伙伴,为促成合作项目的谈判等提供便利条件和必要的服务事宜。
5.充分利用统一战线的人才优势,积极开展讲学办学、智力支边、咨询服务等活动
统一战线的最大优势之一是人才优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展各类服务活动,是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一条好途径。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在这方面已经做出显著成绩,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据统计,近几年来,它们举办各类学校1200所,各类培训班16500多个,各种讲学、讲座近8000期次;成立了近2000个咨询服务机构,完成咨询服务项目(内容涉及经济、科技、教育、法律、医卫、文化等)32000项;先后派出近3万人次到150多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完成各类智力支边、扶贫项目23000项,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八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从1989年起还重点支援贵州毕节地区,组织各类专家、学者200人次前去考察咨询,协助毕节地区制定并论证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社会发展规划》。现在这个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从而使该地区成为我国唯一的内陆石山地区开发的试验区。这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和途径,今后还要继续坚持和完善。
以上五个方面是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主要途径,虽然还不是全部,但只要抓住了这些环节,实现统战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有了基本保证。
三、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基本特点
丁关根同志曾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各个部门、各条战线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统战工作也一定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这在思想上必须明确,关键是如何服务。统一战线工作是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做党外有代表性人士的工作。统战部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着力点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努力创造团结稳定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环境,发挥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与经济部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式是不同的,不是直接去做经济工作,不是直接表现为产了多少钢、多少煤。当然,统战部门的工作也有比较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作,如组织党外专家咨询,智力支边,通过统战关系引进技术、资金等。地方统战部门特别是沿海地区,在这方面的工作更多一些。”这里,丁关根同志不仅明确阐述了统战工作必须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的思想,而且言简意赅地说明了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所具有的间接性的基本特点。
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团结大多数。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实质就是最大限度地团结人、调动人,使各方面力量会聚成强大的合力和动力,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统一战线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而不是经济组织,因而一般不直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统战工作同经济工作的关系,是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关系。在这个服务系统中,统战对象是“中介”,是统战工作和经济工作的连接点。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就是要着眼团结,立足调动,调动统战对象及其所联系的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利用一切方式努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基本特点是间接性,但不能因此而否认或排斥统战对象直接参与某些经济活动。例如,统一战线系统内的一些团体——工商联、台联、侨联等,在协助企业和经济部门搞好引进工作的同时,适当兴办一些经济实体,作为对内对外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窗口”,不仅是适宜的、可行的,而且应当受到鼓励。在一定意义上,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就是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的统一。
只有正确把握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基本特点,我们才好理解这个服务同其他几个服务之间的关系。江泽民总书记在1990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曾经提出:“四个服务”,即统战工作要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在当前治理整顿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大前提下,这四个服务中,核心的问题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其他三个服务都是以此为中心的。相对说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良好的国内环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护航”;用“一国两制”的方法和平统一祖国也是为了避免和减少社会震荡,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在和平环境中顺利进行,而不致受到影响和干扰。从这个角度来看,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团结、协调、沟通和自我教育的功能,协助党和政府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党派关系、民族关系、党与非党知识分子的关系、公有制经济成分与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关系、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关系等,都是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体现。因此,切不可把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同其他三个服务对立起来。我们应当明确,统一战线领域不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大量的统战工作实际上并不直接表现为为经济建设服务,但同时又没有离开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中心。
在对待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克服“急功近利”和“无所作为”的倾向——既不能脱离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间接性特点,片面追求直接服务和经济效益,或者用经济指标作为衡量统战工作好坏的标准;也不能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大潮中缩手缩脚、无所作为,或者认为统战工作是“软任务”,做与不做对经济建设作用不大。在当前的统战工作中同样存在着反对“左”右摇摆的问题。尤其“左”的东西,在我国是根深蒂固的,它在一定时期对各个方面的工作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妨害和干扰党的中心工作。今天,全党全国人民正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新的姿态致力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投身于改革开放;统战工作领域同样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理直气壮地把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为统战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并围绕这个中心,做好统一战线内部的各项工作。
(原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