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参政党建设的新课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参政党建设的新课题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参政党建设的新课题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在新形势下加强执政党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的工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又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参政党建设的新课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参政党建设的新课题

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在新形势下加强执政党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的工程。我国各民主党派作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共通力合作的参政党的自身建设,同样是我国政党建设总格局的一项重要工程。无论执政党建设还是参政党建设,在当前都有一个带根本性的特点,即都置身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之下,其内容和形式都要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本文谨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参政党建设面临的新课题作一探讨。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又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共中央确立的这一目标模式,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涉及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个转变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它将对社会经济结构、人们的利益关系、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与此相适应,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工作也都会产生一些变化,从而也给参政党建设带来一些新情况,提出一些新课题。概括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参政党建设的新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参政议政需要,提高民主党派整体素质。李瑞环同志在1993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一定会对过去许多习以为常的东西产生强烈的冲击,一定会出现新旧碰撞、好坏交织、利弊伴生的复杂局面,一定会对我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任何部门、任何个人,都要了解和研究这个社会发展大趋势,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各民主党派当前的中心工作和参政议政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职能,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献计出力。它们要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有所作为,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自身建设——学习市场经济知识,了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学会经济管理,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和掌握其他相关本领,从而提高各党派的整体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真正发挥参政党应有的作用。

第二,适应社会结构和统战对象变化,正确对待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结构和统战对象发生变化。其中直接影响到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数量增长很快,行业不断拓宽,资本积累加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形成新社会群体,产生一批新的代表人物。其二是知识分子队伍正在发生变化,分流加剧,一部分知识分子“下海”从事工商业、高科技产业的经营活动。在过去体制下,知识分子是“公家人”,现在有的办企业,甚至成为企业家、雇主;有的受聘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成为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有的自己开业成为独立自由职业者。这两部分人中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一部分人的政治参与意识也相应增强,有的已经和民主党派发生联系,甚至被吸收到民主党派中;而各民主党派也日益关注这种状况的发展,在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中如何正确处理上述人员同原有发展对象之间的关系,是参政党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

从目前情况看,八个民主党派中只有民建明确规定可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它规定的发展对象是:大中企业的经理、厂长和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包括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工程师等);经济方面的教学、研究人员;有关专家学者以及与本会工作有关的财经部门的中高级人员;适当发展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人士。除民建外,其他党派的一些地方组织也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入党的意向或举动,尽管有关部门对此尚未作出明确的界定,但我们在具体对待这个问题上还是应采取慎重态度。既要坚持各民主党派协商确定的重点分工,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搞“一刀切”和“一窝蜂”。(www.xing528.com)

第三,适应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工作向下延伸的趋势,加强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建设。政党的基层组织是政党活动的基础,也是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历来集中于大中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包括县级市),然而近几年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驱动下,随着整个统战工作范围的扩大,民主党派组织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程度向下延伸的趋势。过去的统战工作基本上在县以上的行政区划内进行。但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区域的限制和行政区划等级的限制,伴随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涌现的许多县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民间组织,如海外联谊会、三资企业家联谊会、台资企业联谊会、工程师俱乐部、私营经济研究会、私营企业家协会等都已延伸到乡镇;与此同时,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也延伸到了乡镇。这里,一方面,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知识分子的分流,使设在乡镇的许多工商企业等机构吸纳了相当一批属于民主党派联系对象和发展对象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另一方面,也有少量的民主党派成员“下海”后来到这些地处基层的单位,带来了自己的党派身份,也带来了政治影响和政治活动。因此,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建设不能不充分考虑这些新情况,注意这些新特点。

第四,适应新成员的增加和新老交替的任务,抓紧抓好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曾和共产党共同奋斗,在社会主义时期又和共产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各民主党派之所以能够同共产党长期合作,从根本上说,有赖于它们的老一辈领导人和一大批老成员甘愿与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随着历史的变迁,民主党派的老一代正日益向新一代过渡。现在各民主党派约80%的成员是进入新时期后入党的新成员;90年代成为民主党派干部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在民主党派新成员中,有一大批年富力强、富有朝气、锐意改革、思想敏锐、易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同志,他们中间已有相当一部分充实到民主党派的各级领导班子中,在各自的岗位上逐步起到中坚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催动的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变革,导致了民主党派新成员中呈现出思想观念多样性的特性。同时,民主党派的新成员许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成长起来的中青年知识分子。他们中不少人没有新旧社会对比的亲身感受。政治锻炼少,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历史及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等了解不多、认识不深。因此,在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适应新成员增加的情况加强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就成为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这件事主要由各民主党派自己来做,但共产党也责无旁贷,负有支持和帮助之责任。在参政党、执政党的共同努力下,参政党的新一代成员将尽快成熟起来,承继他们老一代的传统和事业,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同共产党长期合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贡献力量。

第五,适应参政党地位和改革开放的形势,经受参政党面临的各种新考验。在我国,各民主党派虽然不像共产党那样掌握政权,面临着为谁掌权和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如何用权的巨大考验,但它们作为参加国家政权的参政党,毕竟不是完全与权力无涉,而且同处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因此也面临着种种新考验。这些考验,至少包括四个方面:(1)要经受利益调整的考验。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的推进,将不可避免地触动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一部分人的利益要求可能会得不到满足。在这种利益的调整中,民主党派成员是从全局出发,以全党(盟、会、社)利益为重,还是争权力、争地位、争待遇,或者因自己丧失某些利益而对改革抱不正确态度,这无疑是对参政党的党员和干部的一次考验。(2)要经受市场经济的考验。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它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运行规则上是相通和相似的。这样,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带来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在体制转换过程中也难免会对参政党内的政治生活和人与人的关系产生某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商品和货币的极大诱惑,常会使意志薄弱者腐化。参政党不是生活在市场经济之外,它们同样要经受市场经济的考验,尽管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所经受的考验不像执政党那么严峻。(3)要经受变革观念的考验。我们的改革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同时也伴随巨大的观念变革。一切旧的观念,如因循守旧的观念、闭关锁国的观念、平均主义的观念、安于现状的观念等,都将被改革的大潮荡涤;而一切新观念,如劳动价值观念、市场竞争观念、时间效益观念、民主法制观念、自由平等观念等,都将进一步深入人脑。观念的变革也会带来阵痛。参政党也要经受变革观念的考验。在改革的大潮中,如果不能果断地抛弃旧观念,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进入新境界,各民主党派就不仅谈不上发挥参政党作用,而且会变成时代的落伍者。(4)要经受对外全方位开放的考验。伴随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等的引进,某些资本主义思想和生活方式也不可避免地会带进来。对于我国各民主党派来说,尤其需要注意批判和甄别西方的议会民主和多党制等观念,立足国情,不为“西化”思潮所动。各民主党派要经受住这些考验,根本的途径和办法就是加强自身建设。

(原载《福建统战理论学刊》,199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