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向上智慧人性——评李春平长篇小说《步步高》的独特视角[38]
吴少华
自被鲁迅称为“黑幕小说”、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官场现形记》诞生以来,“官场文学”就以其独特的体裁和个性牢牢占据文学一角。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和民众关注政治热情的提高,社会上出现了“官场文学热”。但总体趋势是,热衷于单纯地展览官场权术、透析政治斗争、开掘政治生态、谴责官场腐败、刻画人性劣根,缺乏积极向上、激进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自觉,审美格调和艺术品位基本处于低劣、粗俗和颓败的状态。李春平长篇小说《步步高》则一扫上述平庸之态,夹裹着清新浩然之气,成为“官场文学”一大亮点,被文坛认为是中国当代第一部“关注执政智慧和领导艺术”的“新官场小说”。正如上海文艺理论家毛时安所说,李春平正是追求了这一崇高的美学目标,才使其具有了积极向上的美学力量。
极力表现执政智慧
《步步高》出版后,在全国引起的强烈反响超过了所有官场小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中国图书商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李春平的长篇访谈,搜狐网以《公务员的阅读圣经》隆重推出,甚至有大型企业把《步步高》列为企业领导的必读书,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则以《教你如何做好一个领导》为题推荐此书。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陆文虎将军发出呼吁:建议领导同志“好好读一读,好好想一想。”为什么一部小说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我以为正是李春平有着一个党员作家极强的政治敏感,牢牢抓住“执政智慧和领导艺术”这一主线,站在历史的高度,写出了百姓心声,满足了大众呼唤好官,渴望好官的心理需求,才有鼓舞人心的力量。《步步高》则超出了人们对官场俗定的认识,塑造了一个起步很低而后走上中高级领导岗位的艺术形象,向世人说明了官小未必无为,关键是拥有执政智慧和领导艺术。如:古长书在任团县委书记时,采取“异地要钱”的办法,筹建了10所希望小说,把“闲职”做成了“实职”;在任副县长时,为避免财务人员与企业领导伙同作弊,一律将企业财务人员纳入财政局统一管理,解决了企业领导对财务人员制约的弊病,结果企业经济效益当年增长2%,一改扭亏的局面,并成为全市先进典型;在任常务副县长时,为有序拆除大明县违章建筑,采取了“异地执法”的办法,借用外县的执法力量,从而避免了人情关系,打击了黑恶势力,树立了政府威信;在任市长时,采取了公开调查与秘密调查两条线的办法,对“官霸”唐浩进行了有力查处,任其四处活动也无力回天。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古长书能把小事做得可圈可点,把大事做得轰轰烈烈,把难事做得举重若轻,即使在清除腐败分子这类难办的事情上,他也能做得珠圆玉润。在他的施政过程中,处处闪耀着别出心裁的智慧光芒”。(www.xing528.com)
深度发掘人性光辉
官场中的人性嬗变不再是《步步高》的主题。在这点上,不但有别于其他“官场小说”,也有别于作者已往的作品。如一度热销的《奈何天》,作者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在当今官场中不少走向毁灭的官员,他们都像杨子晨一样,曾经有着高尚的人格,有着辉煌的业绩,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胆忠心,但当他们的地位达到一定高度时,一旦放松了对思想的改造和对权力的制约,他们便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无法抗拒不良思想和各种诱惑的袭击,便私欲膨胀,狂妄骄横,一步步走向堕落……于是,他们就成了这样的双面人:正面是造福于人民的功臣,背面是贪污受贿的罪人。尤其是该作品对官场的人性嬗变,没有在主观上找原因,而且全归结于官场的险恶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步步高》没有把人性在官场中不知不觉被暗中置换掉做为主基调,发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喟叹,让我们从中看到的是,永远的坚持、良知和正义,没有内疚、挣扎和反省。古长书在任团县委书记时是锋芒毕露,在当市长时仍是叱咤风云;年少时对官场黑暗嫉恶如仇,壮年时对其仍是深恶痛绝;对小领域的改革是刮骨疗毒,对大领域的改革仍是壮士断腕。看破红尘,也许人人都能做到,但看破红尘仍爱红尘,未必人人都能做到。从创作追求的转变,足可以看出作者精神领域在经受痛苦炼狱后,得到了萃取、提炼和升华。人之大爱、人之大善,去而复得,重获新生。
恰当把握个人欲望
在《步步高》中,作者并没有把古长书塑造成“心里只有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圣人,而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凡人。他不是不近女色,对漂亮的顾晓你仍有一丝情怀;他不是没有官欲,在把工作干得有色有声的同时,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宣传、推销自己,为“更上一层”做好准备;他不是拒腐不变,也曾利用职务之便多次收受礼金和向上司赠送土特产;他不是没有亲情,在父亲和妻子打着自己旗号为人办事和调离工作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纵容和庇护。但他都把握了一个度。对顾晓你,只是在友情中掺杂了一点男女感情成份,并没有越雷池一步,特别是当市长后就主动与她减少了来往;对于收受礼金,除了人性化地退还外,在当市长后,力拔头筹地对行贿的官员进行了“人事调整”;对于父亲打着自己的旗号为别人办事,进行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解。也正是没有把古长书的人欲去掉,才使其在当今激变的社会里,这个人物显得丰满、真实、可信。艺术创作不是通讯报道,不能单靠单线条的陈述和直白的说教展示。不平凡人之所以成为不平凡人,当然有非同寻常的不平凡业绩,生动地再现他们不同凡响的人生历程和崇高精神,可以让人领略到常人难以企及的个人魅力,受到心灵震撼与教益。但不平凡人生活在大众之中,也有普通人共同的喜怒哀乐,如果一味地为尊者讳贤者忌,刻意避开他们作为普通人复杂内心世界和真实的生活感受,不平凡人就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只有在平凡中发现伟大,在平淡中展现崇高,才能拉近不平凡人与大众的距离,找到共同价值的认同基础。有鲜明个性、有时代感和亲和力的人物才会让人感到可亲可爱可敬可学,这样的艺术典型才能立得起、站得住、留得下、传得开,才能具有持久的艺术生命。作者很好地抓住了这点,通过从政治层面深入到历史文化层面去开掘政治心态、文化心态,把政治人物放在复杂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中全方位地展现,突现了古长书是人性的人、感情的人、意义世界中的人,具有很强艺术审美的内在张力和典型形象的性格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