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型煤炭企业纵向并购模式的效率与效应分析

大型煤炭企业纵向并购模式的效率与效应分析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等式的解释是,对于垄断企业B不论其是否进行纵向并购,都会获取相同的利润。如果说交易费用理论解释了竞争性市场中的纵向并购,那么佩罗夫和卡尔顿则回答了垄断性市场上的企业行为。

大型煤炭企业纵向并购模式的效率与效应分析

3.2.2 纵向并购重组模式的效率与效应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佩罗夫和丹尼斯·卡尔顿从生产的角度对纵向并购的效应形成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佩罗夫与卡尔顿认为,如果企业A所在行业是竞争性的行业,其生产过程所使用的某一关键投入资源由垄断企业B来提供,那么,企业A就可以通过后向并购它唯一的供应商的方式而获益,企业B也可以通过前向并购来垄断生产产业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利润

假设企业A所在行业是竞争性行业,在该产业中,消费者按照价格P来购买Q单位的X产品,则该X产品的生产函数为:Q=F(K,L)。

其中K是关键投入品,其价格是e;L是劳动投入,其价格是w。

假设:(1)生产函数Q=F(K,L)的规模报酬是不变的,也即是投入品的投入和产出都将同比例的增加或减少;

(2)投入品按照固定不变的边际成本生产,也即是生产企业可以按工资w购买所需的劳动力;关键投入品K是按固定不变的边际成本m而生产出来;

(3)企业B所在行业是垄断性行业,关键投入品K存在着垄断,即是只有一家企业供应关键投入品K;

(4)企业A所在行业是竞争性行业;

(5)存在着纵向并购的成本,其隐含含义就是根据企业利润极大化目标,除非纵向并购能够带来净收益,否则企业将不会进行并购。

根据以上所列假设条件,下面对并购前后的利润变化情况作一些比较。(www.xing528.com)

第一,并购前的情况对于所在行业是竞争性行业的企业A来说,其生产的产品价格应为其边际成本,即

P=e+w=MC(Q),亦即e=P-w

对垄断性的企业B,假设此时的产出是K,那么企业B所获利润为:π=(e-m)K

将e=P-w代入得:

第二,对并购后的情况,现在假设企业B对企业A实施了纵向并购,那并购后的企业B生产品的成本为m+w,当MC=MR=m+w时,其利润将最大化。假设此时企业产出是Q′那么企业B所获利润是:

第三,比较3-34和3-35式,可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1:如果X产品的生产函数为固定比例时,企业B的前向并购将出现无利可图,故不具有合理并购动机,这是因为根据X产品的生产函数为固定比例这一前提,每当生产1单位的X产品,就无可替代地需要1单位的K,即Q′=K,则就有公式3-34等于公式3-35。这一等式的解释是,对于垄断企业B不论其是否进行纵向并购,都会获取相同的利润。换言之,如存在并购成本,它将会选择不并购。

结论2:如果X产品的生产函数为可变比例时,企业B对企业A的前向并购行为将有利可图。由于X产品的生产函数为可变比例,所以只有企业B提高了关键投入品K的价格,生产X产品的企业将会出现另一种选择,用更多的劳动力来代替关键投入品K。在此种选择下,如企业B将关键投入品K的价格提高1元,X产品的价格将不会等比例地上升1元,由于在X产品的成本组合中,关键投入品K的数量将会有所下降,相对便宜的劳动力L就会有所上升。如果说交易费用理论解释了竞争性市场中的纵向并购,那么佩罗夫和卡尔顿则回答了垄断性市场上的企业行为。当一个市场上存在着垄断的时候,比如说上游企业是一家垄断企业,那么该企业是否会选择前向并购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下游企业的生产函数必须为可变比例的。只有这样,上游企业才会有足够的动机去并购下游企业。卡尔顿和佩罗夫没有谈及下游企业存在垄断的情况,但我们可用相同的逻辑来进行推演:如上游产业的产品供给缺乏弹性,那么,下游垄断企业不必进行后向并购就会保持既得利益;如果上游企业的产品可供多家下游企业使用,那么,下游企业采取后向并购才会有利可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