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纵向并购重组模式的成本构成与分析
本研究是基于Riordan提出的占优企业的模型。一个占优企业与一组具有竞争性的次要企业生产同质产品,逆需求函数是P(Q),且P′<0,其中,P为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Q为产品的市场总需求。最终产品的生产需要一个固稳定的投入,称为生产力(Capacity),逆供给曲线是R(K),P′>0,其中,R为投入品(生产力)的市场价格,K为整个上游企业所能提供的产量。生产力为生产最终产品的可变投入组合,它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好坏。运用一个单位的生产力,次要企业的短期可变成本函数就是C(x),C′>0,C″>0。从长远来看,生产力也是变量,且有较为长期的常数规模收益。占优企业的每单位产出存在可变成本优势Y>0,Y可以理解成其产品的质量优势。设占优企业的产量是q,生产力是k,则占优企业短期可变成本的函数是:KC(q/k)-γq0。
次要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与价格相等,因为次要企业是价格的执行者,而非价格的制定者,次要企业的规模分布是不相关的。设每个次要企业只拥有一个单位的生产力,共有n个次要企业。n可以解释为由整个次要企业控制的生产力,设占优企业的产量为q是选定的,每一个次要企业将选择产量x,使
在次要企业的生产行为选好后。占优企业将使其利润极大化,给定占优企业生产力为k与n个次要企业,占优企业会选择(q,x)最大化其利润函数:
约束条件为(3-29)式,可称作占优企业的价格问题,且假定在k、n相关范围内该解为正的、唯一的以及可微的。该模型中具有3个层次:一是上游企业,其产品为下游企业的投入品,价格是R,产量是k2n;二是下游企业,由一个占优企业与n个次要企业所构成,其产量分别为q、x;三是最终产品市场,其产品价格是P,市场需求量是Q0。
占优企业具有先动优势,在次要企业进入市场前就与上游企业进行(生产力的所有者)谈判,给定k与关于x的理性预期后,次要企业的自由进入可以建立零利润条件。(www.xing528.com)
(3-31)式的左边是具有代表性的次要企业可变利润,右边为进入的固定投入成本,注意C′(X)=p(q+nx)也就是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
占优企业可能是部分向后垂直整合的。即初始具有k0个单位的投入k0,占优企业会选择(k,n,q,x)求
值得注意的是KC(q/k)-yq为短期可变成本函数,而R(k+n)(k-k0)为长期固定的可变投入(但不等于固定成本),即指只要产量是q′,长期需要投入的量。问题3-32式和3-33式是占优企业的生产力问题,该式能有唯一的解,如果在条件k>0,n>0下。从时间上来看,该模型经过:第一,占优企业选择k;第二,次要企业作出进入的决定n;第三,占优企业选择q;第四,次要企业选择x。对占优企业而言,需要作出两个决策:在第一阶段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在第二阶段就解决最终产品的定价问题。k0为外生变量。
对这个模型更标准的理解是:占优企业在两个阶段分别选择产出价格和投入价格,次要企业被作为价格的执行者分别来对这些选择作出反应,首先是进入决策,然后是生产决策。这也就是对“占优企业是唯一有市场力的企业”结论的更加清晰的表达。本书认为,并购是一种成本较高的投资行为,企业不可能不断地并购,因此将垂直并购度k0作为变量的假设与实际情况不大相符,所以将该假设修正为k0是常数。在k0为常数的假设下,分别对不同大小的k0来进行讨论,并就占优企业并购的效应进行简单的解析,最后就以具体的成本、收益和市场供给函数来进行计算和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