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循环经济实现路径研究:企业合作模型构建

循环经济实现路径研究:企业合作模型构建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上述手段在销售过程中对企业施加影响。本章拟采取观测资源条件对不同产业影响的波动来判断其对企业间合作频度的影响程度。

循环经济实现路径研究:企业合作模型构建

第二节 企业合作模型的构建

在确定整个企业间行为互动模型框架的方案之前,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所应当选取的具体指标。企业间的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的要素过多,要是逐一选取,那么构建模型的难度是难以估计的。为了简化运算过程,本书决定选取其中的若干关键要素进行分析,所选取的要素都是从相关的历史文献中确定,已有过相关的成功经验,所以在操作上可以被认为是可行的。

构建模型,首先是要确定模型的基本思路,为了增强模型的解释力,本书需要预设若干假定。本书首先假定若政府依据需求情况而对政策进行相关的调整来影响企业间的行为,进而对资源产业进行宏观调控。通常认为,政府有可能利用下述工具来实现其目的:财政政策与金融杠杆。通过上述手段在销售过程中对企业施加影响。例如,通过对价格的管控而影响企业的成本、利润等方面。但是这种情况一般会在资源型产业群落中发生(煤炭石油铁矿等),而很难想象会出现在快速消费品、服务业等行业领域,这是因为能源产品同时具有国家战略物资的属性。国家通过对价格的监控影响企业的生产量及销售量,就会迫使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尽量通过其他手段来规避上述制约。一般认为“资源条件”、“环境约束”、“技术创新”3个因素和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存在关联,并且相互影响。“资源条件”在资源型产业的生产中占有关键的地位,但这是一个真正的“客观条件”,难以对其进行控制,价格管控对于“资源条件”这一因素的影响事实上可以认为基本不存在,倒是资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目标市场的供给水平,进而影响价格(这与本书无关,暂时先不讨论)。本章拟采取观测资源条件对不同产业影响的波动来判断其对企业间合作频度的影响程度。第二个因素“环境约束”,与“资源条件”的情况类似,这里从两个方面分析:产业群落所处的自然环境对产业本身存在约束条件,这也是一个真正的“客观条件”,难以控制;另一方面,关于“市场环境”约束的解释,可以通过对市场集中度的调查得来,本章对于环境约束的度量主要来源于对市场集中度的分析。另外,“技术创新”因素是一个波动性极强的变量,“技术创新”会受价格管控手段的影响而波动,因为在价格管控的条件下,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一定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期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占有优势(核心竞争力)。

以上阐述的3个变量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企业网络中的位置,本书认为在一种由技术创新引导的企业间合作行为中有可能会导致循环经济的发生,这种情形应当是一种企业在充分考虑的企业网络后自我调节的结果。也可以认为企业作出这种调整是由于企业网络在某种技术条件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后的被动反应。本书持续强调“技术”这一因素在循环经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依据的主要理由就是来源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判断,在生产关系与经济形态的变迁过程中,“技术创新”的作用绝对不可以被忽略。如果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的话,那么其转变的关键原因是一种社会平均技术水准的更新,正如本书第三章对专家进行访谈的结果一样,一种结构性的创新才可以实现整体经济形态的转变。这种结构性的创新不同于以往我们熟知的渐进性与突破性的创新,而是通过创新导致整个组织的结构性知识转变,这种转变不依赖于现有知识的结构,而是对现有知识结构的调整。亨德森(Rebeca Henderson)和克拉克(Kim Clark)已经证明这种结构性的创新往往存在于企业间高频度的合作之中(Rebeca Henderson、Kim Clark,1995),如果这种推论无误,我们可以尝试将这种思路代入循环经济的研究之中。(www.xing528.com)

本章尝试设计一个方案,将结构性创新与循环经济的一些特点连接起来。言简意赅,循环经济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降低资源的消耗量,并且减轻自然环境的压力,因为这种压力来源于经济增长的需求,所以我们不能忽略企业在这个系统中的作用。在设计最终的方案之前,应当首先对将要模拟的问题作一些限定,以便于模拟的可操作性。本研究首先认为,企业数量的多寡,会直接影响到环境和资源的承载力,简单说就是企业数目越多,资源的消耗量越大,环境压力也越大,自变量“企业数量”与因变量“资源消耗量”、“环境压力”存在正比关系。第二,企业间的合作频度与企业间的知识转移速度正相关,这也较好理解,一个低频度的合作关系中,知识的转移速度不可能有多快。第三,技术投入的高低与“资源消耗量”和“环境压力”成反比,这种假定的前提是企业间的技术增长的目的除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还可能减轻自身的资源需求压力并尽可能降低排污治污的成本。以上3点为本章模拟方案框架的出发点,本章的模型将“企业数量”、“合作频度”与“技术投入”作为控制变量对模型进行调节,观察模型在不同的参数设定条件下结果的变化,具体观察的变量为:社会总产值、环境压力、资源储量、废弃物排放量,这些因变量都是与循环经济形态相关的关键因素。

上述假定是从第三章的推论出发。第三章通过专家系统的评价,归纳了技术创新对循环经济影响的3个关键因素,本章模型的构建思路就来源于对这3个关键因素的分析。具体的分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考察企业数量与资源储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数量”、“合作频度”与“技术投入”3个控制变量进行调节,比较不同调节方案之间的差异,对第三章的推论进行验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