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专传的做法及其重要性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专传的做法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章专传的做法专传在人物的专史里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各传虽分,同类的仍要自成系统。上段讲的缺点,第一种竟不能用人物传,只好参用文物的专史,做一篇《上古的文化》,叙述各种文化的最初状况。我相信,用这种新的专传体裁做一百篇传,尽能包括中国全部文化的历史。专传也并不是很呆板的拿一人作主,也可平叙二人,参用合传的体裁。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专传的做法及其重要性

第六章 专传的做法

专传在人物的专史里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历史所以演成,有二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人物由环境产生,一种是人类的自由意志创造环境。前人总是说历史是伟大人物造成,近人总是说伟大人物是环境的胎儿。两说都有充分的理由而不能完全解释历史的成因。我们主张折衷两说:人物固然不能脱离环境的关系,而历史也未必不是人类自由意志所创造。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倘使换了一个环境,成就自然不同。无论何时何国的历史,倘使抽出最主要的人物,不知做成一个甚么样子。所以我们作史,对于伟大人物的自由意志和当时此地的环境都不可忽略或偏重偏轻。

中国人的中国史由那些人物造成?因为抽出他来,中国史立刻变换面目的人,约莫有多少?倘使我们做《中国通史》而用纪传体做一百篇传来包括全部历史,配做一传的人是那一百个?——我们如要答复这些问题,不能不有详细的讨论:

南宋郑樵似乎曾有伟大计划,以《通志》代替“十七史”:但是没有成功,除了《二十略》以外,看的人便很少了。他为什么失败?只因他太不注意纪传了。我们翻《通志》的纪传看看,和“十七史”的有何分别,那里有点别识心裁?读者怎么不会“宁习本书,怠窥新录”?其实我们要做那种事业,并非不可能,只要用新体裁做传,传不必多而必须可以代表一部分文化,再做些图表来辅助,新史一定有很大的价值。

我常常发一种稀奇的思想,主张先把中国全部文化约莫分为三部:

  (一)思想及其他学说

  (二)政治及其他事业

  (三)文学及其他艺术

以这三部包括全部文化,每部找几十个代表人,每人给他做一篇传。这些代表须有永久的价值,最少可代表一个时代的一种文化。三部虽分,精神仍要互相照顾。各传虽分,同类的仍要自成系统。这样,完全以人物做中心,若做的好,可以包括中国全部文化在一百篇传内。

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就是恐怕有时找不出代表来:第一,上古的文化几乎没有人可以做代表的,因为都是许多人慢慢的开发出来。虽然古史留下不少的神话人物如黄帝、尧、舜、大禹、伊尹等,但都是口说中堆垛出来的,实在并不能代表一部分文化。所以我们要想在上古找几个人代表某种文化是绝对不可能的。第二,中古以后,常有种种文化是多数人的共业,多数人中没有一个领袖。譬如《诗经》是周朝许多无名氏的作品,在文化史上极有价值,但我们找不出一个可以做代表的人来。若因孔子曾删《诗》就举他做代表,未免太卤莽。又如《淮南子》是道家思想的结晶,在秦、汉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我们也找不出一个人做代表。若说是刘安编辑的书就举他做代表,也未免不明事理。所以我们对于这种许多人的共业真是不易叙述。

上段讲的缺点,第一种竟不能用人物传,只好参用文物的专史,做一篇《上古的文化》,叙述各种文化的最初状况。第二种却可用纪传史中《儒林传》、《文苑传》、《党锢传》的体裁,把许多人平等的叙述在一篇合传;如《诗经》不知作者姓名,则可分成若干类,既叫他“某类的作者”,合起多类便可成一传,便可包括此种文化。

我很希望做中国史的人有这种工作——以一百人代表全部文化,以专传体改造《通志》。试试看,一定有很大的趣味,而且给读者以最清楚的知识。这种做法并也没有多大奥妙,只把各部文化都分别归到百人身上,以一人做一代的中心,同时同类的事情和前后有关的事情都摆在一传内,一传常可包括数百年,我们即使不去改造《通志》,单做一部《百杰传》,也未尝不可。

说起这种体裁的好处,最少也有二种:第一,譬如哲学书或哲学史,不是专家看来,必难发生趣味。假使不做哲学史而做哲学家传,把深奥的道理杂在平常的事实中,读者一定不觉困难而且发生趣味。因为可以同时知道那时的许多事情,和这种哲学怎样的来历,发生怎样的结果,自然能够感觉哲学和人事的关系,增加不少的常识。哲学如此,旁的方面无不如此。专门人物普通化,专门知识普通化,可以唤起多数读者研究学问的精神,注重历史的观念。

第二,事业都是人做出来的。所以历史上有许多事体,用年代或地方或性质支配,都有讲不通的;若集中到一二人身上,用一条线贯串很散漫的事迹,读者一定容易理会。譬如鲜卑到中原的种种事实,编年体的《资治通鉴》不能使我们明了,《纪事本末》把整个的事团分成数部,也很难提挈鲜卑人全部的趋势。假使我们拿鲜卑人到中原以后发达到最高时的人物做代表——如魏孝文帝——替他做一篇传;凡是鲜卑民族最初的状况,侵入中国的经过,渐渐同化的趋势,孝文帝同化政策的厉行,以及最后的结果,都一齐收罗在内,就叫做《魏孝文帝传》;那么,读者若还不能得极明了的观念,我便不相信了。

我相信,用这种新的专传体裁做一百篇传,尽能包括中国全部文化的历史。现在姑且把值得我们替他做传的人开个目录出来,依文化的性质分为三部。但凭一时思想所及,自然不免有遗漏或不妥的地方,待将来修补罢!

(一)思想家及其他学术家

(1)先秦时代: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为什么没有老子呢?因为老子带神话性太浓,司马迁已经没有法子同他做详确的传,我们还能够么?《老子》这部书在思想史上固然有相当位置,但不知是谁做的,我们只好摆在《庄子传》里附讲,因为他的思想和庄子相近。这种确是一个方法:书虽重要而未知作者,只好把他的思想归纳到同派之人身上,才不会遗漏。

(2)汉代:董仲舒,司马迁,王充。

西汉的《淮南子》虽是道家最重要的书,但非一人的作品,不能做专传,或者可以另做《道家合传》,或者可以附这种思想在《庄子传》后。

(3)三国、两晋、北朝、隋。

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伟大的中国思想家。魏王弼的思想似乎有点价值,但他的事迹很少,不够做传。隋代的《中说》倘使真是王通做的,在周、隋那种变乱时代有那种思想总算难能可贵。但其中大半是叙王通和隋唐阔人来往的事,阔人都是王通的门生,俨然孔门气象,其实都不可靠。假使这种话是王通说的,王通是个卑鄙荒谬的人。假使这种话是王通门人说谎,这部《中说》便根本没有价值。所以《中说》虽和思想界有点关系而王通还不值得做传。

(4)北宋:张载程颢程颐合。

专传也并不是很呆板的拿一人作主,也可平叙二人,参用合传的体裁。程颢、程颐是兄弟,有分不开的关系,又不能偏重一人,所以只好平叙。为什么北宋又没有周敦颐呢?周敦颐虽宋儒最推重的人,但他的《太极图说》是真是伪,在宋代已成问题,除了《太极图说》又没有旁的可讲,怎么能代表一种学派呢?

(5)南宋:朱熹陆九渊吕祖谦

(6)明代:王守仁。

元代只衍宋儒的学说,没有特出的人才。明代的思想家委实不少,但因为王守仁太伟大了,前人的思想似乎替他打先锋,后人的思想都不能出他的范围,所以明代有他一个人的传便尽够包括全部思想界。

(7)清代顾炎武黄宗羲,朱之瑜,颜元,戴震章学诚

顾、黄是清代两种学风的开山祖师,或分做二传,或合为一传,都可以。朱之瑜的影响虽然不在中国,但以中国人而传播中国思想到日本,开发日本三百年来的文化,是很值得做专传的。

——以上列的思想家都是中国土产,若能够好好的替他们做传,很可以代表中国土产的思想。虽然各时代的人数有多有少,却并不是说人多的便是文化程度高,人少的便是文化程度低。一来呢,略古详今是历史上的原则;二来呢,有的时代,思想的派别太复杂了,不是人多不能代表。所以宋、清两代的人数比较的多,是无法可想的。明代虽只王守仁一人,却已尽够代表一代,并不是明代的文化比宋、清两代低。

骤然看来,似乎中间有几个时代,中国没有一个思想家,其实不然。上面的目录不过为叙述的方便起见,先开出土产的思想家来。其实还有重要的部分摆在后面,便是从印度来的佛家思想。当土产思想衰歇的时代,正是佛家思想昌盛的时代,如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都是。现在可以把那些时代的思想家列在下面:

(1)南北朝:鸠摩罗什,道安、慧远合。

鸠摩罗什是最初有系统的输入佛家思想的第一人。从前虽有些人翻译些佛经,但很杂乱零碎。到了他才能举严格的选择,完整的介绍。他的门弟子很多,都继续他的翻译事业。从此以后,中国人对于佛家思想才能够有真实的认识和研究。到了道安、慧远便能自己拿出心得来,一个在北朝,一个在南朝,又有师生的关系,所以非合传不可。我们拿鸠摩罗什代表翻译者,拿道安、慧远代表创造者,有这二传可以包括南北朝的佛家思想界。

(2)隋唐:智img41玄奘,慧能,澄观,善道。

这五人中,玄奘完成输入印度佛家思想的伟业,余人创造中国的佛家思想。智img42天台宗的始祖,慧能是禅宗的始祖,澄观是华严宗的始祖,善道是净土宗的始祖。同样,玄奘也是法相宗的始祖,不过后来不久就衰歇了。这几派的思想内容和后来状况都可在各始祖传内叙述。

——佛家思想有这八人做代表足以包括全部。在印度时的渊源如何,初入中国时的状况如何,中国人如何承受,如何消化,如何创造新的,如何分裂为几派,一直到现在怎么样,都分别归纳在这八人身上,谅必没有甚么遗憾了。

正式的思想家有上面所列的数十人似已够了。此外还有许多学术也可依性质分别,那些人做代表,合做几篇传;不过比较的难一些。

(1)经学:郑玄、许慎合。

(2)史学:刘知几、郑樵合。

为甚么章学诚不摆在史学家而在思想家呢?因为他的思想确乎可以自成一派,比史学的建树还更大,并不是单纯的史学家。刘知几、郑樵却不然,除了史学,别无可讲;史学界又没有比得他俩上的人:所以拿他们做史学家的代表。

(3)科学:秦九韶、李冶合,沈括郭守敬合,梅文鼎、王锡阐合。

(4)考证学:钱大昕、王念孙合。

为甚么戴震不在考证学之列呢?因为他的思想很重要,和章学诚相同。

——正式的思想界较易举出代表,各种学术可不容易,尤其是自然科学,这里所举的未必都对,将来可以换改。

(二)政治家及其他事业家

(1)皇帝:秦始皇武帝东汉光武帝,魏武帝(曹操)、宋武帝合。北魏孝文帝,北周孝文帝附。唐太宗,元太祖,明太祖,明成祖附。清圣祖,清世宗、高宗附。

春秋战国以前的政治不统属于一尊,颇难以一传包括,纵使能够,也不是君主所能代表,况且当时没有皇帝?汉高祖虽然创立数百年基础,而政治上的规模完全还是秦始皇这一套,没有专做一传的价值。汉武帝却不同,确是另一个新时代。秦始皇是混一中国旧有民族的人,他是合并域外民族,开拓荒远土地的人。到了他那时代,中华民族涨到空前的最高潮,实在值得做一篇传。东汉光武帝在皇帝中最稀奇,简直是一个实际的政治家。魏武帝、宋武帝是混争时代的略有建树者,北魏孝文帝、北周孝文帝是五胡同化于中国的促成者,唐太宗是扩张中华民族威力的努力者。惟独宋代没有特色的皇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都只有庸德,无甚光彩。元太祖是蒙古民族的怪杰。他伸巨掌横亘欧、亚二洲,开世界空前绝后的局面。明太祖恢复中国,清圣祖等开拓蒙、回、藏:这些皇帝都可以代表一个时代。

(2)实际的政治家:周公,子产,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司马光合,居正曾国藩、胡林翼合,李鸿章,孙文,蔡锷

周公虽有许多事迹,却不全真,有待考证。但割弃疑伪部分,专取真实部分也可以够做一篇传。《尚书》里有《大诰》、《洛诰》、《多士》、《多方》是周公的遗政,《诗经》也有些,《仪礼》、《周礼》向来认做周公制定的,其实不然。周代开国的规模还可以从《左传》、《国语》得著些。近来王国维著《殷周制度论》,从甲骨文东周制度推定某种制度是周公制定的,也可供我们取裁。所以周公的传还可以做,凡殷、周以前政治上的设施都可归并成一篇。(www.xing528.com)

春秋时代很难找个政治家可以代表全部政治的。管仲似乎可以,而《管子》这书所载的政治有许多和《左传》不同。但那种贵族政治又不能不有专篇叙述,我说与其找管仲做代表,不如找子产更好。因为子产本身的事迹,《左传》叙的很明白详细;他虽然是小国的政治领袖,而和各大小国都有很深的关系,又是当时国际间的外交中心人物,所以我们很可以借他的传来叙述春秋时代的贵族政治。

从贵族政治到君主专制的政治是中国的一大改变,最初打破贵族政治创造君主专制的是商鞅。所以商鞅很值得做传。本来,要说君主专制政治的成功,还属李斯,似乎应该替李斯做传,但李斯的政策是跟商鞅走的,时代又和秦始皇相同,所以可把他的事业分给那二篇传。

汉朝真寒俭,没有一个政治家。宰相以下不曾见一个有政治思想或政治事业的人,萧何、曹参都只配做李斯的长班。好在有二个伟大的皇帝,尤其是光武帝的稳健政治,简直没有别的皇帝可以比配得上。

两晋、南北朝、隋、唐也没有政治家,王猛可以算一个,而他的政治生命太短,又不能做当时政治的中心。

大概有伟大的皇帝就没有出色的臣下。譬如房玄龄杜如晦总算有点设施,却被唐太宗的光芒盖住,不能做时代的中心。唐朝一代的政治本来很糟,姚崇、宋璟、裴度、李德裕都算不了什么。宋朝却刚好相反,皇帝不行,臣下却有很鲜明的两个政党,两党的领袖就是王安石、司马光,所以我们替王安石、司马光做合传,足以包括宋朝的政治。

明代有种特点,思想家只有一王守仁,事业家只有一明太祖,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

清代前半,有皇帝,无名臣,道光以后,有大臣,无英主。曾国藩打平内乱,李鸿章迭主外交,都可以代表一部分政治。

民国的酝酿,成立,纷乱,没有几次和孙文无关系。现在孙文虽死,而他所组织的国民党仍旧是政治的中心。所以近代政治可以归纳在《孙文传》内。中间有一部分和他无关,可以做《蔡锷传》来包括。但蔡锷做时代中心的时期太短,不十分够。

——上面讲的都是关系全局的政治或事业家。此外有些虽不是拿全局活动而后来在政治上有很大影响的,如:

郑成功、张煌言。

二人支持晚明残局,抵抗外来民族,和后来的辛亥革命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替他们做合传,包括明清之间的民族竞争。

(3)群众政治运动的领袖:陈东、张溥合。

东汉党锢是群众政治运动的嚆矢,但很难举出代表来,可以放在《陈东张溥合传》前头。陈东代表宋朝,张溥代表明朝,足以表现数千年群众的政治运动。

(4)民族向外发展的领袖:张骞班超合,王玄策、郑和合。

张、班、王都是通西域的,郑和是下南洋的,关系民族发展甚大。后来无数华侨繁殖国外,东西文化交换无阻,西北拓地数十万方里,都是受他们的赐。此外,如卫青霍去病、史万岁、李靖的战功本来也值得做传,不过卫、霍可入《汉武帝传》,史、李可入《唐太宗传》,无须另做。

(三)文学家及其他艺术家

最古的文学家应推《诗》三百篇的作者,但我们竟不能找出一个作者的姓名来。战国作《离骚》等篇的屈原,确乎是有名的第一个文学家,但他的事迹不多,真实的尤少。我们为方便起见,不能不勉强的做篇《屈原传》以归纳上古文学。所以

(1)文学:

战国:屈原。

汉赋:司马相如

三国五言诗曹植,建安余六子附。

六朝五言诗:陶潜谢灵运附。

六朝骈文律诗庾信,徐陵附。

唐诗:李白,杜甫,高适王维附。

唐诗文:韩愈柳宗元合。

唐新体诗:白居易

晚唐近体诗李商隐温庭筠

五代词:南唐后主。

北宋诗、文、词: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附。

北宋词:柳永,秦观,周邦彦。

北宋女文学家:李清照。

南宋词:辛弃疾、姜夔合。

元明曲:王实甫、高则诚、汤显祖合。

元明清小说:施耐庵,曹雪芹。

这不过把某种文学到了最高潮的那个人列出表来。做传的时候能不能代表那种文学的全部,尚不可知。临时或增或改,不必一定遵守这个目录。

(2)艺术家

艺术家很重要,但很难做传。因为文学家遗留了著作或文集可以供给我们的资料,艺术家的作品常常散亡,不能供给我们以资料。这是一层。某种艺术的最高潮固然容易找出,但最高潮的那个人未必就能代表那种艺术。这是二层。艺术的派别最繁杂,非对于各种艺术都有很深的研究便不能分析得清楚。这是三层。因此,有许多艺术家几乎不能做传,能够做传的也不能独占一专传以代表一种艺术。到了这里,普通的史家差不多不敢动手,一人的专传差不多不合体裁。大约要对于艺术很擅场的人,把各个艺术家的作品、事迹,研究得很清楚,以科学的史家的眼光,文学家的手腕,挑剔几十个出色的艺术家,依其类别,做两篇合传,才可以把艺术界的历史描写明白。这样,也是很有趣味的事情,但作者非内行不可。

上面讲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三大类都是挑剔几十个第一流人物来做传。此外还有许多第二流的经学家、史学家、理学家、科学家、文学家、医学家、绘画家、雕刻家和工艺的创作者,因其不十分伟大的缘故,不能专占一传;因其派别不统属于任何人的缘故,不能附入某传:专传之技术,至此几穷。但我们不妨采用纪传史的儒林传、文苑传、方技传的体裁,搜罗同类的人合成一传,以补专传的缺憾。

像这样,以几十篇专传做主,辅以几十篇合传,去改造郑樵的《通志》,或做成《中国百杰传》,可以比别的体裁都较好。但做得不精严时,也许比《通志》还糟。这个全看作者的天才和努力。

接著,本来想把专传的做法拈出几个原则来讲,却很不容易。现在倒回来,先讲我多年想做的几篇传如何做法,然后也许可以抽出原则来。那几篇传的目录如左:

  (一)《孔子传》。

  (二)《玄奘传》。

  (三)《王安石传》,司马光附。(以下四传略而未讲)

  (四)《苏轼传》。

  (五)《王守仁传》。

  (六)《清圣祖传》。

这几篇的做法各有特点,讲出来很可给大家以一个榜样。现在依照次序,先讲《孔子专传》的做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