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塑广东国民党:民国初期广东省政府研究

重塑广东国民党:民国初期广东省政府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改组广东国民党1923年春孙中山返回广州后,3月26日即命广东支部长邓泽如恢复广东支部。广东成为国民革命发源地,广州成为国民革命大本营。登记完成后,国民党中央派定各区主席和组织员。“一大”后,国民党的领导机构也进行了调整。而在广东,各市县党部设有秘书处、宣传部、组织部、农民部、工人部、商民部、青年部、妇女部,以支持工会、农民协会、商民协会、学生团体、妇女团体的成立,而使各团体成员加入中国国民党。

重塑广东国民党:民国初期广东省政府研究

(一)改组广东国民党

1923年春孙中山返回广州后,3月26日即命广东支部长邓泽如恢复广东支部。并委任林丽生为广东支部财政科科长、赵公璧为党务科科长、林云陔为宣传科科长; 4月1日广东支部正式举行恢复典礼。广东支部下令:“凡分部长及职员一律从新委任”,“公推资望相当者,开具履历列名报告本支部,以便审查呈请委任”。[123]其中,新委任的分部长占多数,兼任县长者不多。台山县长兼前任分部长刘栽甫等旧职员,被广东支部一律罢免。[124]广东省政府官员要面对一种新的政治局势,换上新的政治思维,紧跟“以党治省”的部署。

国民党在广东经营多年,广东的特殊地位再次凸现。国民革命纲领的提出并予实施初期,主要是在广东一省。广东成为国民革命发源地,广州成为国民革命大本营。国民革命,通过“革命”的手段实践三民主义,但是并非用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建立起一个新的国体,也不是推翻中央政府的统治夺取政权,建立起国民党的统治,与推翻满清专制政权大为不同;当然孙中山也不想通过宪政途径,在宪制的“体制内”,循议会选举道路争取执政机会。一方面是传统政治意义的要素,党、政权、军队的改造,大略包括国民党改组、筹划成立国民政府、组建军官党校成立党军等举措;另一方面,是对社会力量的动员,形成国民党人为中坚的核心队伍,通过对社会结构的重组,突出了工人、农民的地位,并试图动员工农群众加入革命行列,扩大拥护革命政府、参与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在广东,国民党改组的重点放在基层上。1923年10月28日,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以广州作为“试验地点”(或称“试点改组”)进行基层改组工作。首先选定分部地址,决定分部组织章程,制定登记表举行登记;再是组织登记委员会,推定邓泽如、吴铁城、谢英伯、谭平山为委员。10月30日,登记委员会指派12人担任各区登记事宜,指定交通站18处,并通告登记。由11月2至8日登记党员3,649人。登记完成后,国民党中央派定各区主席和组织员。11月11日,在广东高师召开“广州市全体党员大会”,党员出席1,000多人,廖仲恺代表孙中山致词,孙科宣布改组办法,依照警察区的配置分12区举行分区会议,提出各区设执行委员3人,互选秘书1人。[125]1923年11月2日起举行各区分部组织员联席会议,推动地方改组。12月9日,广东支部遵照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警察区改为代理区,下再设区分部,12个代理区共设67区分部,另有3个特别区分部。12月下旬,各代理区逐步改为正式区党部。至1924年1月,全广州市设9个区党部,3个代理区,66个区分部,3个特别区分部,党员人数,“已登记党员七千八百二十六人”。[126]从筹备到完成组建,各区分部的主要活动,包括动员参加国民义勇军、募集捐款、组织慰劳队赴东江前线劳军,以各种方式宣传、动员基层党员。区党部改过去的合议制为委员会制组织,把立法与执行合在一起,建立会议、汇报制度,集体决定,分头执行,事后检查,一改过去作风,成效显著。[127]孙中山对广州市的改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1923年11月25日在广州大本营对国民党员演说称:“今日各区分部之成立,时间虽甚短,而据各位同志之报告,成绩已大有可观。若继此以往,吾党终有最后胜利之一日”。[128]

广东的国民党改组,既改变了国民党本身的成分构成,亦促成了广东社会结构中的政治性变化。“国民党自改组后,以学生方面加入为多。查学校已成立分部者,计有高师、法大、甲工、一中等校。闻女师学生现亦从事组织,其党员人数亦有百余人”。[129]“越华路广东油业工会之地址,乃该会工人集资购置,以为办事及开会之所。该会职员多是国民党员,近来宣传党义甚力,故工人入党颇多。该会职员因每星期开演讲会一次,训练工人党员”。[130]劳工界、警界、教育界入党人数已经相当可观。(www.xing528.com)

自1924年4月起至1925年9月止,广州市党部各区党部的党员职业分布为:工界4,160人,占27%,居第一位;警界3,279人,占21%,居第二位;学界2,111人,占13%,居第三位;军界1,839人,占12%,居第四位;政界1,087人,占7%,居第五位;居后依次为商界553人(占4%)、法界461人(占3%)和农界381人(占2%)。[131]

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确立了孙中山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明确了以孙中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将国民党统一在孙中山和三民主义的旗帜下。“一大”后,国民党的领导机构也进行了调整。

改组后的国民党组织结构,根据国民党“一大”公布的《中国国民党党章》规定,建立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制度,党的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为中央执行委员会;规定了国民党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组织系统,由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一省一县一区分部的层层递嬗相属,从下层构造而上的层迭式垂直关系,“全体党员依各级机关之指挥,而集中势力”,以便收束力量;实行委员制集体领导。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除设军事部军部之外,依职业分类设部,“有青年、妇女、农人、工人、实业、海外各部,皆前此所未有者”。[132]1924年10月2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又决定将实业部改为商民部,以伍朝枢为部长。而在广东,各市县党部设有秘书处、宣传部、组织部、农民部、工人部、商民部、青年部、妇女部,以支持工会、农民协会、商民协会、学生团体、妇女团体的成立,而使各团体成员加入中国国民党。军队军官和机关的职员纷纷集体加入国民党,“滇籍军官佐入党”[133]、“财厅职员加入国民党”。[1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