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土山水三勘结果-《穆克登碑问题研究》

红土山水三勘结果-《穆克登碑问题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4]红丹水勘查完毕后,双方又在西豆水和红土山水的勘查问题上相持不下。[29]十六日,双方勘界代表于长坡会谈,会谈围绕着可否以红土山水分界展开。第一轮谈判无果,双方决定再勘红土山水。

红土山水三勘结果-《穆克登碑问题研究》

4.2.2 三勘红土山水

四月二十九日,双方勘界使行至长坡,在先勘哪一条图们江源的问题上又发生了争执。因西豆水是图们江水势最大、流程最长的源头,清方坚持先勘西豆水;朝方则坚持先勘距碑最近的红土山水。经过协商,双方折衷,决定先勘位于红土山水和西豆水之间的红丹水。[24]

红丹水勘查完毕后,双方又在西豆水和红土山水的勘查问题上相持不下。朝方坚决反对勘查西豆水,认为“西豆水之无关交界”;[25]清使认为“西豆一水,为江身之大流,焉能不勘?”[26]

在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下,闰四月十日,方朗向李重夏提出,清方虽主张以红丹水分界,但可适当让步,可折衷以“红土西南一派水最长者”为界,既可保证“不缩韩地,全保长坡之民”,又可向清王朝政府交待。但李重夏的态度反而更加强硬,称:“图们江自有其限,岂可缩定于其内乎?”[27]

三天后,双方议定先勘红土山水。[28]查得:红土山位于小白山东北100里处,与长白山最高峰东西相望,相距为120里;水不与碑、堆相接,两个源头距堆尽处很远:“由红土山西北行五里,平冈上,有一园池。池之两傍,各二、三里,有二水,由漫坡流出,绕过红土山合流,由长山岭南面曲折东南流,经甑山之北,过长坡,至小红丹地方,约共百余里。与红丹水合流,下入图们江。”[29]

十六日,双方勘界代表于长坡会谈,会谈围绕着可否以红土山水分界展开。与以往不同,本次会谈气氛较为紧张,但双方都未拿出有力的证据说服对方,仍停留在对各自此前的观点的陈述上。会谈概要如下:[30]

1.清方提出,红土山水虽为图们江之源,但水既不接碑又不接堆,水出处距碑已120里,不可以之为界;朝方认为,正因为碑、堆距红土山水尚远,所以才设置了石堆、土堆等标识于其间。但朝方对红土山水发源处距离堆尽处很远无法解释。

2.清方认为,碑现址并非原立位置,是被挪移后才立于当前所在处;石堆、土堆非朝鲜所设之界标,而是清廷为祭祀长白山用于标识路径的路标。

3.朝方提出,本次两国勘界的主旨为“指证旧界”,因为红土山水是穆克登当年确定的图们江正源,所以应依旧以红土山水分界,若以红丹水分界则属于重新划界。

李重夏在记载会谈纪要的《照会谈草》中总结道,清使“皆欲声明红土水之不接碑堆、不接董水,以打破我红土之说,而又打破我向日外署所送伏流之论之计也。”[31]这里的“伏流”是指石堆、土堆尽处距红土山水水出处尚有四十里之遥的无水之地,朝方将此四十里指为红土山水的伏流。清方始终认为将此“漫冈”地段称为伏流太过牵强,长达四十里的“伏流”令人难以信服。此外,从李重夏所用“之计”一词考察,朝方所主张的“红土山水伏流”似有故意设计之嫌。

在本次界谈中,双方所持论据均不够有力,尤其是清方,在辩论中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www.xing528.com)

朝方坚持以红土山水为界的唯一证据,是强行将红土山水定义为清王朝《皇朝一统舆图》中所记的“大图们江”,称“《皇朝一统舆地全图》所载大图们江,实敝邦几百年界限”。对此,清使却仅以朝方所执之图非清廷所赠,不可引以为据为由来反驳朝方,却不加以考证,显然是无力的。

清使如能认真查阅史料,对舆图的生成背景、时间以及绘制方式详加分析,如能对穆克登查边的事实经过进行细致考辨,便不难得知穆克登确定的图们江正源决非红土山水,对此前文已经作出论证。假设如李重夏所称,红土山水早已经成为两国几百年来的界限,那么绝不应该有穆克登立碑、寻找图们江源之举;在穆克登查边时,朝鲜的争地目标尚局限于对“白头山距甲山六七日程”之地的获得,[32]可见,以红土山水为“大图们江”应属强加。并且,会谈中,朝方的观点始终不确定,时而称红土山水是几百年来的界限,时而称其为穆克登查边时所定,而关于穆克登查边的所有记载中均未提到过“大图们江”这一称谓。清方谈判代表却始终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只是从问题的表面与对方进行周旋,显得十分被动。

第一轮谈判无果,双方决定再勘红土山水。

第二次勘查时,由于雨水的影响,原本不接于红土山水的董维窝棚水[33]发生了一些变化,“东南距红土之源,才不满四里许”,[34]朝方认为四里之距可以认为近似相接,对朝方观点有利,便要求更改上次勘查所绘地图,提出须按照本次勘查的结果进行谈判。

朝方强调,本次勘查中董维窝棚水的水流较前次变长,如果从这次所见的“伏流”后方向不可辨别的杂流计起,距红土山水仅为4里,间接地说明了红土山水与碑、堆相接。但朝方的用意被清方识破,被清使严词拒绝。[35]

二十三日,秦令瑛会同李重夏又进行了第三次勘查。[36]

此次勘查,新勘出了石乙水(乭水)。石乙水发源于小白山,位于红土山水以南、小红丹水以北:“此水发源于小白山……溯流而上查去,除乭水上沟口踞三汲第一泡十八里,以及两边汇入石乙水,小沟短流不计外,查由红土、石乙两水汇流处向西南行,复向西至石乙水,水流涸处,计四十一里二百十五步。又有水流涸处接连一沟,向西南行,计长十二里,沟宽二三丈,深五六尺不等,此沟又接黄花松甸,此甸向西计长五里,其甸复接一沟,向西北,计长二十二里,至小白山西面第一峰之东麓下,计沟宽四五丈至两三丈不等,深一二丈不等,沟之两岸,均系沙,石崖相间。……再小白山以西有水,流入鸭绿江合行。”[37]

朝方对“黄花松甸”提出质疑,“……查石乙水上流水涸处,黄花松甸,敝邦本无此等地名,未知其义之是冈是水,敝随员池,问于贵测量委员刘,则刘答称冈之总名云,未知是否为此照复,烦乞贵局处查照可也。”[38]清方答复:“盖黄花松甸,并非岗之总名。因其处尽产黄花松树,非冈非岭,俨若平坡,若有水,若无水,泥土常湿,足迹所经不时淤陷,此等地方通称黄花松甸。据查乭水上流水涸处,溯沟而上,视之若似漫冈,及由小白山顺沟而下,察看地势,又似平坡。该处情形实是甸子,又有黄松,故谓黄花松甸,取其通称如此。”[39]

综上,两国代表几经踏查,在以图们江何源分界的问题上仍未达成共识,便从长坡返程,于五月五日返回会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