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朝方力主以红土山水划界
朝方在承认“两江说”为本国杜撰,“土门”、“豆满”、“图们”均指一江以及图们江为中朝界河的同时,向清王朝政府提出了以图们江最北之源头红土山水划界的要求:“(金允植等)但云江源有数处,其一为西豆水,若以此源为定界,则朝鲜之茂山一境半属中国。其一为红丹水,若以此源为定界,则茂山之长坡等村亦属中国,均非其旧。惟据图所载之红土山,距碑下土堆尽处地名杉浦,计四十里,由长白山水伏流至此出见,流入豆满江,此即茂山边界之红丹水也。如以此定界,水以南依旧属之茂山,水以北依旧属之中国,庶为两便。至越垦边民,或为另求借地安置,以免播迁,倘以为可。即照此商办,不必派员再勘。”[9]
朝鲜再三强调双方没有必要再行勘查,拟通过非谈判途径达到以红土山水划界的目的,期望在图们江为界这一无法变更的底线上,争取获得最大的利益。
朝鲜力主以红土山水为界仍是以碑、堆为基础和依据,理由是当前石碑所在地距红土山水最近。朝鲜虽然承认碑文之“土门”为图们江,却依旧把石碑当前所在之鸭绿江与松花江的分水岭强指为碑文中所记之“分水岭”,以红土山水是距石碑最近的图们江源为由,坚决主张以红土山水划界。朝方设计的划界路线为:自立碑处沿石堆、土堆而下,至土堆尽处时距碑为四十里[10](该处称为“杉浦”),将其四十里之距视为红土山水伏流,便可谓“碑堆相符”。朝鲜一再坚持红丹水和西豆水都不是发自这一“分水岭”上,所以红丹、西豆二水不必再勘。(www.xing528.com)
在提出以红土山水为界的同时,朝方深知获取图们江以北中国领土的计划已化为泡影,于是将重点转移到向清方借地安置图们江北岸的本国垦民。对此,清廷没有立即允可,告知朝方:“应俟查勘江源明确后,划定界址,逐段建立石碑,方可将占垦流民或属吉林、或属朝鲜,各归地方官管束,编户入籍,以清疆界,而靖边氓。若如金允植所云,是辖境终未划清,而流氓究归何处管束仍未明晰,其土门划界及借地安置之说尚属含糊,殊难凭此结案。”[11]清王朝政府坚持对中朝边界线彻底查清之后,方可对朝鲜垦民安置问题予以考虑。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一月二十五日,金允植告知袁世凯,李重夏将于四月初到达茂山。[12]三月初,吉林将军增派方朗为勘界使,与秦令瑛、德玉共同前往勘查。[13]这样,经过一年多的交涉,清王朝在坚持图们江为界的基础上积极要求与朝鲜进行勘界;朝方则自行放弃“两江说”,承认“土门”即图们江,改变策略,力主以图们江最北之源头红土山水为界。最终,双方商定于四月举行第二次界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