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朝鲜人和清人的越境情况
中、朝两国政府均制定了禁越政策,严禁各自国民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进入对方国境的同时,还对两江地带不时加以巡查。但由于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源头众多,并且自发源处起相当长的河段河面不宽,水流量不大,即便是中下游的主河段部分,天旱时亦可穿越而过,冬季结冰后更加不受限制。尽管两国对越境者的惩罚甚为严厉,但利欲诱惑之下,长期以来,两国政府均未能有效地制止边民的犯越行为,双边越境案中又以朝鲜人进入中国境内非法牟利事件居多。朝鲜人结伙到中国境内抢劫、杀人等较大规模的案件时有发生,两国边民时而发生冲突。中、朝两国政府因越境事件多有交涉。
(一)清人越境情况
由于清廷封禁甚严,长期以来,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生活资源极为剩余。加之长白山地区严禁普通民众进入,所以,清人故意越过图们江或鸭绿江到朝鲜境内以偷采获利、违法狩猎为目的的情况基本不存在。越境者多为海上捕鱼时误入朝鲜境内的渔民,或于森林中迷路而误入。朝鲜《同文汇考》原编记载的17世纪后半叶至1712年间的清人越境事件仅如下几例:[253]
(二)朝鲜人越境情况
1636年“丙子之役”前后至1712年穆克登第二次查边期间朝鲜人越境事件多达数十起,这一时段被清王朝查获的朝鲜人越境事件简要整理如下: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条。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十五年十月条。
《同文汇考》别篇,卷3,犯越。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十九年十一月二日条。
《同文汇考》别篇,卷3,犯越。
《同文汇考》原编,卷49,犯越一。
《同文汇考》原编,卷49,犯越一。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二十五年十一月九日条。
《同文汇考》原编,卷49,犯越一。
《同文汇考》原编,卷49,犯越一。
《同文汇考》原编,卷49,犯越一。
续表
《同文汇考》原编,卷50,犯越二。
《朝鲜王朝实录》,显宗十年十月条。
《朝鲜王朝实录》,显宗十年十二月辛未条。
《朝鲜王朝实录》,显宗十一年九月壬戌条。
《朝鲜王朝实录》,显宗十一年九月己卯条。(www.xing528.com)
《同文汇考》原编,卷50,犯越二。
《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六年六月辛酉条。
《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六年闰八月己亥条。
《同文汇考》原编,卷51,犯越三。
《同文汇考》原编,卷51,犯越三。
续表
《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十六年九月十一日条。
《同文汇考》原编,卷52,犯越四。
《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十六年十一月丙申条。
《朝鲜王朝实录》,肃宗二十年十二月一日条。
《朝鲜王朝实录》,肃宗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条。
《同文汇考》原编,卷52,犯越四。
《朝鲜王朝实录》,显宗十五年八月条。
《朝鲜王朝实录》,肃宗三十年二月癸巳条。
《同文汇考》原编,卷52,犯越四。
《朝鲜王朝实录》,肃宗三十六年十一月癸巳条,十二月癸未条。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朝鲜人潜入清王朝境内采参、偷猎、抢劫、杀人之事屡禁不止。及至朝鲜肃宗王时期(1675—1720年),非法越境呈愈演愈烈之势。[254]不但人数多、次数频,武器装备益加优良,“多持鸟铳”,[255]并且多为团伙作案。犯越者不仅仅限于朝鲜平民,一部分守边士卒也前往清王朝境内偷采、偷猎,一些朝鲜地方官对此行为亦持默许态度。[256]
因朝鲜边民越境而不断发生的大小纠纷直接影响了中朝边境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朝鲜王朝与清王朝的关系。朝鲜越境者一旦被清方捕获,罪责往往累及地方官。发生于1680年(朝鲜肃宗六年)、1685年(朝鲜肃宗十一年)、1690年(朝鲜肃宗十六年)的犯越事件较为重大,清王朝均直接派员会同朝鲜共审案犯。其中1685年发生的三道沟事件中,不但案犯被依法处决,肃宗王也受到清廷的责罚。[257]
面对屡禁不止的犯越现象,朝鲜政府亦曾制定相应方案,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以减少越境的发生。1669年(朝鲜显宗十年),朝鲜平安监司闵维重对朝鲜边民犯越的原因曾作出了分析。闵维重认为谋取经济利益是犯越的直接目的,“江边之民越境采参,大利所在,人不畏死。冒犯禁令,为侥幸万一之计”;导致边民不惜冒死越境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本国农事不举,以致民众难以维持生计;穷农事不举之根源,则在于本国政策的弊端——“自四月至九月,每月六度聚点官门”,建议朝廷校正此项政策,改“五日一点”为“十日一点”。在对犯越者的处理上,闵维重认为,不严加处罚有违国法,惩治太严又于心不忍,建议朝廷进一步加强边境把守,设立赏罚和检举制度。[258]
朝鲜肃宗十二年(1686年),朝鲜备边司决定没收全部鸟铳,由政府统一保管,同时实行五家作统制,规定每隔一段时间查点一次军民人数,及时上报监司和备边司。检查的日期因地区和季节有所不同。肃宗十四年(1688年)起,茂山、庆源、钟城、庆兴等地每十天检查一次,稳城每二十天检查一次。肃宗三十七年(1711年),一律改为十天检查一次。[259]
但是,尽管朝鲜政府多方防范,惩治甚严,朝鲜边民的越境行为仍无法杜绝,不断给清方带来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这一情况越来越引起清廷的重视。康熙帝认为,犯越的原因之一在于边界线不够精确,虽然两国以图们、鸭绿两江为界是明确的,但两界江发源处以及上游地段之间的地域尚未明确划分,进一步精确划分边界线时不容缓。康熙帝决意派员前往长白山,勘查界河上源地段,分清鸭绿江和图们江两界江之间不明确的无水地带,以求杜绝犯越。[2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