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图们江名称的历史沿革
在清代以前,图们江本为中国的内河。
今图们江,中国在清代时称为“土门江”,简称“土门”,朝鲜自朝鲜王朝时期即称之为“豆满江”,沿用至今。
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东南麓,东流入日本海。图们江有64条大小支流,其主要支流,在今中国境内有红旗河、海兰河、布尔哈通河、嘎呀河、密江河、珲春河等;在今朝鲜境内的有石乙水、小红丹(洪端、红湍)水、西豆(头)水、延白水、城川水、甫乙水、会宁川、八乙川、五龙川、阿吾地川等。
图们江之名源自满语,原为“图们色禽”。从字义上看,“图们”意为“万”、“众”,“色禽”意为“源”、“河源”,“图们色禽”即“万水之源”之意,后来略去“色禽”,简称“图们”。从发音上看,“万”的满语发音为“chituman”。[233]
图们江最初的名称是“统门水”、“徒门水”,出现于辽代。
据《金史》记载,辽道宗咸雍九年(1073年),金朝的先祖六世景宗乌古乃将其势力扩展到了图们江流域:“景祖稍役属诸部,自白山、耶悔、统门、耶懒、土骨伦之属,以至五国之长,皆听命。”[234]“(金天会六年,1128年)戊申,命以徒门水以西,浑疃、星显、僝蠢三水以北闲田,给曷懒路诸谋克。”[235]及至穆宗盈歌时期,又进一步统一了徒门、浑蠢、耶悔、星显地区的女真诸部。其中的“浑蠢”即指今之浑春河,“耶悔”即今图们江的爱也窟河,“星显”即今布尔哈通河。彼时女真温迪罕部即分布于统门水流域,乌古论部即位于统门、浑春水合流处,纥石列星显水部即分布于今布尔哈通河流域,纳喝部即在今爱也窟河流域。[236]
《埒克传》中有关于“统门”的记载:“埒克,统门、浑蠢水合流之地乌库里部人也。”[237]《金史·高丽传》亦载:“厥后,曷懒甸诸部尽欲来附,高丽闻之,不欲使来附,恐近于己而不利也,使人邀止之。斜葛在高丽及往来曷懒道中,具知其事,遂使石适欢往纳曷懒甸人,未行而穆宗没。康宗嗣,遣石适欢以星显统门之兵往至乙离骨岭,益募兵趋活涅水,徇地曷懒甸,收叛亡七城。”[238]即是说,石适欢奉命前往曷懒甸收纳彼处的女真部落(蒲卢毛朵女真),出发地即今布尔哈通河下游及图们江一带。所过之山乙离骨岭,即今朝鲜咸镜南北道之间的摩天岭(一说今咸兴之北的咸关岭),活涅水应指今旧南大川,而曷懒甸则在其南,即今咸兴平原。
又《金史·太宗纪》载,金天会九年(1121年)正月,太宗“命以徒门水以西,浑疃、星显、僝蠢三水以北闲田,给曷懒路诸谋克。”[239]金朝的“曷懒路”辖区,大致是南起定州(今朝鲜定平)长城,北至图们江的支流珲春河、嘎呀河、布尔哈通河、海兰河流域,西界长白山,东临日本海,即今中国延边地区的一部分以及朝鲜的东北部。引文中的“徒门”亦即“统门”,二者应是同音异写。至于“浑疃”亦即“浑蠢”,而“僝蠢”则是今嘎呀河。
清代时,图们江的名称趋于统一,史料大多记为“土门”,间或记载为“图们”。
始修于清康熙年间的《盛京通志》记载:“长白山东流入海者为土门江。”[240]
据《东华录》、《皇朝通考》记载,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帝谕大学士等曰:“朝鲜国有八道,西道接我凤凰城,北道与瓦尔喀地方土门江接界。”[241](www.xing528.com)
康熙五十年(1711年)五月初五日康熙帝圣谕:“土门江自长白山东边流出,向东南流入于海。土门江西南系朝鲜地方,江之东北系中国地方,以江为界。”[242]这一内容在《清史稿·朝鲜》中记载为:“(康熙)五十年五月,帝谕大学士曰:‘长白山之西,中国与朝鲜既以鸭绿江为界,而土门江自长白山东边流出,东南入海,土门江西南属朝鲜,东北属中国,亦以江为界。’”[243]
康熙年间已经出现了“图们”的称谓:“长白山在乌喇南千三百里路……南流入海者有三:曰图们、曰鸭绿、曰佟家。”[244]
乾隆年间亦有“徒门”、“土门”:“徒门江,经建州卫东南一千入于海”,[245]“土门江出长白山东麓,曰土门色禽”。[246]
道光年间延续了“图们”称谓:“绥芬河在宁古塔之南,图们之东”。[247]
朝鲜王朝亦知界河“图们”之称谓。吴禄贞在《延吉边务报告》第四章引用的朝鲜国王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八月致清政府的一份咨文中记载:“大小两界,原有天限图们江,分隶吉林与咸镜、平安地。三百年疆宇宁谧。鄙邦愚氓,冒禁逾犯,私自垦种。幸蒙字小,不予惩责,俾令内附……”[248]
朝鲜将图们江称之为“豆满江”的起始,与朝鲜将其领土“北进”到图们江南岸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此之前,长期以来,朝鲜东北地区与中国的边界主要是在今朝鲜龙兴江南北,彼时因图们江是中国的内河,与高丽、朝鲜王朝并无关系,故而人们不知,文献亦未加以记载。及至元末明初,高丽、朝鲜王朝趁中国无暇顾及之机,将其势力扩展到了图们江南岸,该江才为人所知。朝鲜的《龙飞御天歌》和《朝鲜王朝实录》中皆有记载。
《朝鲜王朝实录》太祖年记事云:“上(指李成桂)即位,量授万户、千户之职,使李豆兰招安女真。被发之俗,尽袭冠带;改禽兽之行,习礼义之教;与国人相婚;服役纳赋,无异于编户。且耻役于酋长,皆愿为国民。自孔州迤北至于甲山,设邑置镇,以治民事,以练士卒;且建学校,以训经书。文武之政,于是毕举。延袤千里,皆入版籍,以豆满江为界。江外殊俗,至于具州,闻风慕义,或亲来朝,或遣子弟,或委质随侍,或请受爵命,或徙内地,或进土物者,接踵于道。”[249]这段文字叙述的是朝鲜在朝鲜半岛东北部扩张领土后同女真族的关系。原来该地为女真人的家园,朝鲜经扩张后,方始“延袤千里,皆入版籍,以豆满江为界”。这里的“豆满江”,无疑是指图们江,“豆满”、“统门”、“徒门”,亦皆同音异写。
概括说来,清代的史料文献中,大都将今图们江记为“土门”。朝鲜史料则将“豆满江”和“土门”混用,如《龙飞御天歌》中,便将图们江记载为“土门”——“兀良哈土门括儿牙八儿速”。[250]一般来说,朝鲜文献在本国记事中多使用“豆满江”,而在记载与中国相关的事件时,尤其在对清王朝的照会中,基本都依照清方的称谓方式,使用“土门”。[251]可以断定,清王朝所谓之“土门江”(“土门”)与朝鲜之“豆满江”(“豆满”),均指一江,即今图们江。后文将专门对此加以论证。
历史上,山名、江名、地名均经历了各自的沿革过程。在各个历史时期,地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不同;由于语言的不同,不同民族的称谓方式亦多有不同。例如黑龙江,俄语称为“阿穆尔”(指什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之会流处下),汉语自松花江以下称为“混同”,满语则称为“萨哈连乌拉”。[252]不同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一座山或同一条河冠以不同的称谓确是寻常现象。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今图们江与古时的“土门江”、“豆满江”虽确指同一条河,但从流程上看,古时之“土门江”(“豆满江”)并不完全等同于今图们江。原因是长期以来两国并未对图们江正源加以确定,图们江流经今吉林和龙崇善附近时起才较为分明,之上的江段由众多的支流汇流而成,这些支流大多发源于长白山。准确地说,穆克登查边之前,“土门江”(“豆满江”)可以确定的河段是指今吉林省和龙市崇善以东的今图们江中、下游部分,其上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今图们江的起点,已经被明确规定为图们江最北的源头——红土山水与弱流河的汇流点,则是后世中朝两国最终议定边界线后所做出的规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