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基层就业研究: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基层就业研究: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部分为OT,为外部就业条件,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内因和外因剖析了农林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二)农林高校综合实力强大农林高校综合实力强大,增加了农科毕业生就业砝码。作为农林科大学生,其具备的良好专业素养之一就是对信息的捕捉、分析和利用更具优势。

大学生基层就业研究:现状及对策

第三节 农林高校毕业生就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或挑战(Threat)。通过了解自身优劣势、激励自己充分调动其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外部机会、规避威胁,从而制定良好发展战略的方法。从整体上看,SWOT分析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为外部就业条件,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内因和外因剖析了农林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一)知识面广

农林高校的学生入校时,大都不是因为喜欢农林的专业而进入的,而是由于升学考试成绩不理想和填志愿时出了问题才被分到农林高校的。所以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刚开始时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校开设的课程而是通过自修和自学等渠道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但是,通过几年的适应和学习,同时迫于学分制度的限制,绝大多数学生最后都能较好的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所以很多学生不仅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同时还发展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二)吃苦耐劳

农林高校的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另外,农林高校的很多课程要求学生下到基层林场或到田间地头进行学习和实践,在艰苦的生产作业环境中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收新员工的时候,都要求应聘者能吃苦耐劳,这恰恰是林业高校的学生具有的一大优势。

(三)踏实勤奋

受专业所限,很多农林高校的毕业生都要到基层农林业部门工作。在学校学习时,不少同学就通过老师和师兄师姐了解到农林业基层单位工作环境,要想有所作为,及早脱颖而出,就必须勤奋努力,踏实稳重,从基层做起,不畏艰辛。所以在学校学习期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养成了踏实勤奋的优良品质,获得了人生的一大财富

(四)好学进取

农林高校的学生,都有一种紧迫感。这种紧迫感来源于学校的学科对比,社会的专业歧视和就业的专业限制。正是这些不利因素时刻警醒着农林高校的学生,使他们养成了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良好习惯。

五、劣势分析(Weakness)

(一)自我定位不明确

高校毕业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一种优越感,都期待获得一份高薪、轻松的工作,农林高校毕业生也不例外。在择业过程中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定位,一味追求体面、高薪、稳定的工作。这种片面的职业定位,使很多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错过了原本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甚至不能正常就业。

(二)社会适应能力差

和其他类高校学生一样,农林高校的学生在学校中非常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毕业生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往往不知所措。很多学生都要经历挫折才能掌握与人共事、同各种人打交道的能力。

(三)知识结构不合理

农林高校的课程开设十分重视理论知识和技术教育,对学生动手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关注不够,造成很多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差,只会“纸上谈兵”,面对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同时,“重理轻文”的思想导致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偏低。

(四)就业的自卑心理

人才招聘会上,涉农林专业的用人单位少,农林高校毕业生有时连简历都投不出去,更别提就业机会。报考公务员时,农林高校的毕业生四处碰壁,因为很少有单位招收农林业口的学生。而身边学习管理、工程、计算机、会计、外语等专业学生的热火朝天的场面,使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反差。招聘会上的冷遇,报考公务员的尴尬,其他专业的火爆,使农林高校毕业生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他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是属于不受社会欢迎的一类人。有些人甚至干脆故步自封,根本不去职场求职,抱着听天由命的无所谓态度,这对毕业生的就业是极为不利的。

六、机遇分析(Opportunity)

(一)我国农林业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

宏观上讲,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具有不可动摇的支柱地位优势。而且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业领域将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其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地位将更加凸显,特别是伴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及其相关的生命科学与生命技术等产业将具有更强劲的发展势头。因此农林科毕业生将有更多机遇。同时,2003年6月2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是我国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该决定发布以后,我国林业发展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期,各种形式的林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整个林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充满了活力。林业的大发展,离不开林业人才的支撑,所以这个时期也是林业人才稀缺的时期,这为农林高校的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二)农林高校综合实力强大

农林高校综合实力强大,增加了农科毕业生就业砝码。农林高校是进行农林科研的主要单位,有着强大的专业科技优势,有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农林科技人才,有着其他科研机构无法比拟的教育培训优势,可以为社会培养大批农林生产、经营、管理等不同类型的多层次高质量人才。近年来,农林高校不断加大与涉农部门的合作,加快了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和农林业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地方经济效益,为农林科专业学生的就业也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

(三)就业信息网络日益完善

就业市场逐步规范,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就业信息的传播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作为农林科大学生,其具备的良好专业素养之一就是对信息的捕捉、分析和利用更具优势。因此,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开通和各地区的就业信息网的不断增加,为毕业生提供更丰富就业信息资源,同时便于用人单位从网上挑选自己所需的毕业生。这些变化不仅使毕业生就业逐步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远程服务,而且也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市场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管理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随着毕业生就业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也相继出台,这样大学生就业便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www.xing528.com)

七、威胁分析(Threats)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

目前我国国内的劳动力富足整个就业市场已是“僧多粥少”的局面,甚至出现了“我国已进入高失业阶段”的说法,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饱和的劳动力市场对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农林高校毕业生就业十分不利。

(二)来自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竞争

当前用人单位都优先录用复合型人才,许多高校也提倡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在就业过程中,其他院校和专业的学生必然会和农林高校的学生竞争与农林业相关的岗位,而后者竞争其他岗位的能力和信心则相对不足。

(三)专业歧视

当前社会对于农林业的认识还不全面还有很多人认为农林业就等同于务农、种树砍树。农林高校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特别是那些想跨专业就业的学生,常常会受到冷遇。

(四)工作环境艰苦,鼓励配套措施不完善

农林业工作很多时候都要在基层农村、林场和林业生产基地进行,这些地方生活条件往往比较艰苦,很多农林高校的学生特别是女生在毕业后都不愿下基层从事农林业工作,或在很短时间内便选择离开。这种状况促使基层农林业单位在来年不敢招收来自同校的毕业生,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使林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雪上加霜。目前,培养一名农林科大学生一般需花费2~5万元左右。毕业生走向社会后的头几年,面临着要经济独立的生活压力,有的可能还需偿还上大学的开支,有的可能从此就担负着养活整个家庭的重任。但是,目前全社会还没有形成一种有利于毕业生下基层就业创业的良好风尚,典型宣传欠缺,在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两方面,都还缺乏鼓励大学生下基层的有效政策措施,由于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工资福利待遇普遍较低、职务和职称晋升机会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因素的存在,影响高校毕业生到广阔的基层开辟天地。

八、可供选择的战略

通过上述分析,应用SWOT分析的4种可供选择的战略,即SO战略(指利用内部优势去抓住外部机遇的战略),WO(指改变内部劣势来利用外部机遇的战略),ST战略(指发挥内部优势避开或减轻外在威胁冲击的战略),WT战略(指直接克服内部劣势和减轻外部威胁的战略),提出了解决农林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对策。

(一)SO对策分析

其一,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交流和合作。要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和人才交流的开放,企业事业单位应建立与学校的交流合作,通过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习和就业机会。甚至可以为企业订单式的培养人才,形成共赢局面。

其二,让学生不断到生产、工作的第一线学习实践。利用寒暑假和节日时间安排学生到这些单位去实习或参观学习,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实操性的技术和知识。

其三,让学生了解农林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讲座、参观和自主学习等途径,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农林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增强学生对林业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自愿、自主的去学习农林业相关专业知识。

(二)ST对策分析

其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竞争力目前用人单位都青睐知识面较广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双学位或是有专长或特长的毕业生。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因为选修或辅修农林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或是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也会和农林高校的学生发生竞争关系。同时,农林高校的学生也要努力掌握其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有实力和其他专业及院校的学生竞争同一个岗位。

其二,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夯实基础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农林高校的毕业生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获得较强的竞争力。专业技能是学生的基本竞争力,如果一个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那他很难在就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所以,农林高校应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夯实学生基础,其后再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

(三)WO对策分析

其一,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教育。学生进校时,学校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教育,并帮助学生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将其完善。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才会有目的地去学习。

其二,根据当前农林业发展需要安排学生课程,实行社会实践学分考核制目前我国的经济正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革,我国的农林业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但是,现在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仍然是多年前的,很多理论和技术已经落后于农林业发展。因此,学校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来重新设置课程,以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时效性科学性

其三,加强农林业政策和林业法规教育林业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只重视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而忽略了农林业政策和农林业法规的学习。所以很多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后,都成了“法盲”,不利于个人工作的开展,甚至会造成工作失误。因此,学校应加强农林业政策和法规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文理兼修”的高素质人才。

其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和社会也鼓励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目前,我国农林业正处于大发展时期,有很多投资发展的机会。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对有意创业的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和给予一定的帮助。

(四)WT对策分析

其一,进行系统的就业培训。在学生毕业就业前几个月,学校应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择业的注意事项、面试技巧、职业定位、就业心态、待人接物的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

其二,为农林业正名,矫正社会和学生对农林业的偏见。农林高校应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改变社会对农林业的一些不全面、不客观的认识,以减少人们对于农林业的误读。目前仍有很多人认为农林业等价于种地种树,对农林业和农林业工作者抱有轻视和无所谓的看法。要改善农林业的发展状况,改变农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就要纠正人们这种不正确的认识。同时,要让学生正视农林业,热爱农林业,只有对于所学专业不带任何偏见,学生才能更积极主动的学好本专业知识。农林业院校毕业生属于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的群体,这其中有用人单位人才招聘政策导向的原因,有农林院校教育制度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原因。要解决农林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必须处理好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依据三者间的关系制定农林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竞争力强的高素质毕业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