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制度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的视角下对大学生服务基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系统地研究,从而试图建立大学生服务基层的就业保障体系。
(一)文献研究法
本文通过大量检索文献,查阅资料对论文所需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在收集所需资料的基础上,对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提炼出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和观点。
(二)理论分析法
本文首先提出了从公共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独特视角出发分析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外部性、公共产品、激励理论、外部性补贴等进行详尽阐述,运用这些理论对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其保障制度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分析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状况,把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等基本理论引入到这一问题中,再试图吸收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有意义的建议措施,从大学生的需求出发,通过引导和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积极的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并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加速这一进程的推进。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本文在理论的基础上,广泛查阅相关文献,搜集资料,对相关政策文献、理论文献、统计资料以及媒体报道进行梳理与分析,对现有的就业保障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及促进大学生服务基层的理论和方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运用实地调研与实证分析结合的方法,大规模实证调查研究法,统计数据与问卷调查数据相互补充。研究将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基层就业的描述分析以及对有针对性地问卷设计与分析相互补充,在已掌握的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四)实证分析(www.xing528.com)
农林高校大学生的基层就业难现状尤为突出,选取农林高校作为试点,对涉农林专业大学生的基层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农林高校现已实施的促进基层就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对现有统计数据的梳理、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开展有农林高校特色的就业教育及人才培养体制的创新,有助于实现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更好的服务基层。
(五)比较分析
在对国内外就业保障政策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照大学生服务基层的现状及促进政策进行研究,客观地分析问题。
二、创新之处
首先,完善了现有的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大学生作为就业的特殊群体,就业保障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社会问题,通过系统梳理相关理论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大学生服务基层的长效就业保障制度,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完善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提供参考,促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其次,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公共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等角度进行研究将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从激励的机制角度探索大学生服务基层的激励措施,分析当前服务基层就业措施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激励学生服务基层,探索如何完善其保障体系,使得大学生更好的服务基层,使其就业选择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保障学生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
再次,对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心理的进行探析,通过问卷分析、就业数据统计分析等方式,探索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困境,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分析,包括基层就业价值观和择业过程中的一些态度、基层就业保障政策的满意度等,有助于了解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心理特点,可以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和创业,是破解基层人才建设“瓶颈”难题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双赢之举。
最后,从就业教育理论出发,运用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分析,构建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就业教育模式。选择农林高校为试点研究,具体探索农林高校开展就业教育的具体特点及模式。通过试点研究,将相应的教育实践模式推广到其他农林高校,建立起真正服务于农林类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