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基督教人物的个案研究中,邢福增所撰写的陈崇桂个案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一本。该书是对中国近代基要主义的代表人物陈崇桂的全面研究,除对其生平的细致描述外,作者更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脉络,在与现实的互动中深入地刻画出了陈崇桂作为一个教会领袖所面临的两难困境,及其神学思想的图景与现实的抉择应对。这种完整性的探讨及本书甚强的可读性,注定了本书的成功。
全书共分九章。导论章主要介绍中国基要主义的概貌及本书的题旨、方法与资料来源,并点到中国基要主义及其与自由派的争论并非西方冲突的简单翻版,且其阵营并非铁板一块,从其神学到组织处处都彰显出多元化的繁杂面貌。第二章则是对陈崇桂传奇一生的历史还原,描画其在时代与信仰上的挣扎与抉择。第三章则从陈崇桂对基督教本质的理解、对圣经权威性的态度及其释经原则、信仰生活的实践来探讨其对基要主义的委身与其神学面貌。第四章处理陈崇桂与爱国主义的关系。陈抱着出世但不属世的态度,对社会福音的批评、对灵魂得救的注重,将传福音、建教会视为信徒关心社会的唯一途径,处处都表明其基要主义的信仰立场。但与出世主义的基要主义不同,他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并试图将其内化在其信仰系统中,将爱国主义与天国主义结合起来,对社会的拯救给予一种福音的解释,力图在表达爱国情怀的同时保留福音的整全性。第五章探讨陈对共产主义态度的前后演变。从20世纪20年代直到40年代,陈都认为基督教与共产主义是相冲突、对立的,并坚信基督教的优越性。但随着内战的爆发及对国民党的失望,陈开始转变,将中共的胜利视为上帝的审判,并在解放初期,开始视中共为政治的真理,需与基督教的真理结合,开始全面肯定新政权。第六章探讨三自革新运动和思想改造运动中的陈崇桂。抱着对新政权的希望,陈积极投入三自革新运动,参与对帝国主义的批判及自我思想的改造,企图在爱国的名义下护卫基督教在中国的合法地位,发出基要派的声音。第七章主要讨论陈在三自革新及思想改造运动中以自己的积极性获得了生存的空间,但他更关心的是福音在新时期的命运,所以他开始思考新时期的传道工作,开始形成自己的自传神学——什么人传、传什么、怎样传等问题,提出培养合格的传道人(信仰忠诚、重生且属灵)、传神的真理及加强对基督教本质的体认,在爱国爱教的前提下传扬基督教,力图为福音的推进开拓空间。第八章探讨陈崇桂在反右前后直至逝世的心路历程及其命运沉浮。第九章为结论,作者将陈定位为开放而温和的基要主义者。他一方面严守基本信仰的立场,不与自由派妥协;另一方面又与极端基要派不同。这也使他走了一条不同于自由派和基要派的道路。以基要派领袖参加三自,企图为基要派信仰在自由派主导下的新情势下寻找生存空间,保留福音的真谛。作者颇肯定其在委曲求全的处境中,为保留信仰所起的作用。(www.xing528.com)
邢著是人物个案研究的典范。人物个案全面研究的成功,需具备以下条件。首先是人物的选择,该人物在历史中的地位及其思想呈现是否值得这种关注与投入。其次是资料的规模,现有的资料是否足够支撑对其整体的探讨。再次为作者的学术素养与研究对象的关照,自我的知识训练是否达到了全面把握研究对象思想的程度。衡诸三者,作者的选择都是成功的。陈作为中国基要派的领袖,解放前在中国神学教育和传道方面功不可没,新中国成立后又以基要派代表问鼎三自核心。其传奇的一生本身令人着迷,而其道路的选择也有其代表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这样的人物研究有一定的难度,其本身跨越历史、神学、政治数重维度,尤以神学的解读为要,没有相关知识背景是难以把握的,否则不是流于表面,就是失掉中心,难以进入问题的核心。本书的成功说明了这种选择的成功,正如裴士丹(Daniel.H. Bays)在本书序言中所说:“我曾涉猎陈氏的著作,确信其重要性,陈氏绝对值得由兼具神学及史学训练的学者,作传记式的研究。邢教授是此研究的适当人选。”从资料上来讲,作者广泛利用陈所出版发表的著作文章,并充分挖掘其所服务的瑞典行道会和湖南圣经学院的相关档案,并广采时人所写的回忆文字,后又以陈氏后人的口述资料加以补充,基本足够支撑陈氏历史与思想的复原,在方法上也甚为可取。总之,本书是一本深入、持论客观、成功的个案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