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督教在中国:文献和工具书编写现状

基督教在中国:文献和工具书编写现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前,已有不少学者、士人致力于基督教在华文献的搜集整理。同时中国基督教教育调查会也出版了《中国基督教教育事业》统计资料。从1949年至文革结束,大陆学界对中国基督教历史文献的整理及工具书的编撰,均较为薄弱;并且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基督教历史文献损失惨重。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辑、1954年创刊的《近代史资料》中也时有基督教在华文献的刊印。“文革”后,基督教在华文献的整理及工具书的编撰多了起来。

基督教在中国:文献和工具书编写现状

1949年前,已有不少学者、士人致力于基督教在华文献的搜集整理。晚清士人在义和团运动冲击下,为消弭教案、增进民教相安和教务的了解,特别注重教务方面文献的辑录。其中重要的有徐家干《教务辑要》,沈祖恩、王念祖《教务辑要》,李刚己辑录、魏家骅等修订的《教务纪略》,程宗裕《教案奏议汇编》、《增订教案汇编》等,后三书使用频率较高,主要辑录晚清以来关于教务的谕旨、奏章等文字,是了解清廷官方对基督教政策与态度的重要文献[1]。

进入民国后,对基督教在华文献、目录的出版整理多了起来,其中以基督教界出力最多。1922年,中华续行委员会以调查的方式,将1901—1920年间的在华基督教事业加以统计,编成《中华归主》一书于1922年出版。同时中国基督教教育调查会也出版了《中国基督教教育事业》统计资料。这些都是了解20世纪初中国基督教的重要资料[2]。

1920年代非基督教运动期间,争论的教俗双方都编辑了一些相关的文献。教界有张钦士的《国内近十年来之宗教思潮》和张亦镜的《最近反基督教运动的纪评》及《批评非基督教言论汇刊全编》,非宗教界则编有《非宗教论》等[3],成为人们了解1920年代反教思想及基督教界反应的关键文献。故宫博物院1930年印行《清季教案史料》,后故宫文献馆又分别于1937年、1948年编成《清季教案史料》(一、二)。1941年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印行有《教案史料编目》(吴盛德、陈增辉合编)[4]。这为后来《清末教案》的整理出版奠定了基础。另外,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图书馆还于1949年将其馆藏编为《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图书馆藏书目录》一书出版。

从1949年至文革结束,大陆学界对中国基督教历史文献的整理及工具书的编撰,均较为薄弱;并且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基督教历史文献损失惨重。但附属在其他文献编撰的背后,也有一些关涉基督教在华历史的文献出版。建国初,以郭沫若吴玉章范文澜为正、副会长的中国史学会成立之初,就提倡中国近代史研究。在以徐特立、范文澜、翦伯赞陈垣郑振铎、向达、胡绳、吕振羽、华岗、邵循正、白寿彝等十一人组成的总编辑委员会的指导下,组织人员编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编成大型史料集10种,其中以《义和团》、《太平天国》、《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涉及基督教在华历史者最多,在中外学界都影响很大。在张静庐1950年代编辑出版的《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中,也有大量基督教文字出版事业的文献[5]。

另外,从1959年起,在时任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的倡议下,开始收集各界名人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在全国政协及全国各级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努力下,编辑《文史资料选辑》及各地文史资料,从亲历者手中抢救出一些资料,其中有不少中国基督教史料。只是该书在1985年前一直在内部发行,1985年始改为公开出版。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辑、1954年创刊的《近代史资料》中也时有基督教在华文献的刊印。其他可见的有1957年南昌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历史沿革组编的《一九○六年南昌教案资料专辑》等。

“文革”后,基督教在华文献的整理及工具书的编撰多了起来。以上提到的由政协编辑的文史资料编辑工作仍在继续。除散见的单篇外,比较集中的可参见《中华文史资料文库•民族宗教卷》和《文史资料存稿选编•25•社会》[6]。《近代史资料》的出版也仍在继续。近年创办的一批全国性或地方性的档案史料杂志,如《历史档案》、《民国档案》、《档案与历史》、《北京档案史料》、《内蒙古档案史料》、《云南档案史料》、《天津历史资料》等,都间有教会史料的刊布。1980年创刊的《世界宗教资料》(1995年改为《世界宗教文化》)也发表了不少相关史料。

使用较为方便的专题资料也陆续出版。教案史资料方面,有廉立之、王守中编的《山东教案史料》,四川省档案馆编的《四川教案与义和拳档案》,王明伦选编的《反洋教书文揭帖选》,福建师大历史系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的《清末教案》等。《清末教案》共六册,前三册为中文档案,后三册为英、美、法三国议会文件选译,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7]。基督教教育方面,则有楚材辑《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料:教会教育》、朱有瓛、高时良主编的《中国近代学制史料——教会教育》及《金陵大学史料集》、《燕大文史资料》等[8]。

综合性资料方面,有前面提到的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编译的《中华归主》、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编纂委员会编纂的《东传福音》等。前书使用频率较高。后者信息量较大,与新教有关者主要在第13—25册,所收文献主要有中外教士的中文著述、传记等,诸多是不易见到的,但侧重于基督教教理、思想本身,对其社会活动方面的材料则较少一些。

台湾同行相似,大陆也重新整理出版了一些近代教会刊物。如黄时鉴整理出版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日学者联手整理出版了《遐迩贯珍》(后附解题和索引)、南京1992年影印重版了《中西闻见录》和《格致汇编》。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档案馆还和美国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历史文化研究所合作,以光碟形式重版了民国最大的基督教妇女刊物《女铎》[9]。这些旧刊的重版对推动相关的研究有很大助益。张西平、卓新平编的《本色之探:20世纪中国基督教文化学术论集》围绕基督教本色化及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主要选择民国年代中国基督教界代表人物的论文,以新教为主,兼及天主教。李天纲编的《〈万国公报〉文选》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方便[10]。学界还陆续重印、重译了大量的近代来华传教士的著述、自传与回忆录,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此领域的研究资料,此类文献繁多,可参见书目,不再多述。另外,一些近代教会名人的文集及区域教会史料也有整理出版[11]。(www.xing528.com)

在工具书方面,大陆也从无到有,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翻译室编的《近代来华外国人名词典》和郭卫东等编的《近代外国在华文化机构综录》[12]两书,虽以整个近代的来华外人及其文化机构为范围,但传教士及其在华机构为其所收条目之重要部分,是较常用的工具书。文庸、乐峰、王继武主编的《基督教词典》,卓新平主编的《基督教小辞典》,雷立柏编的《基督宗教知识辞典》虽都以整个基督教为对象,但中国基督教历史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也是方便的常用词典。另一部专以中国基督教为对象的简易手册是卓新平主编的《中国基督教基础知识》,可作为初步了解中国基督教的入门书[13]。

在文献目录的编辑方面,北京图书馆历经15年编订的《民国时期总书目》,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书。其中的“宗教分册”是我们了解民国年间所出基督教论著的便利资源。上海图书馆“文革”前已编有《徐家汇藏书楼所藏基督教图书目录初稿》,但该目录篇幅小且不全。“文革”后又先后编辑出版有《上海图书馆西文珍本书目》和《上海图书馆馆藏近现代中文期刊总目》,其中不少内容关涉基督教在华历史[14]。一些馆藏基督教文献丰富的馆所也开始编辑相关的书目。近年编订出版的有《中国教会文献目录:上海市档案馆珍藏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基督教文献汇编》、《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英文中国基督教史珍善本书目提要(一)》等,都是方便研究者按图索骥的工具[15]。对于研究论著目录的辑录,学界尤其注重,先后完成的有李海的《近代中国教案研究论著、资料索引(1949—1985)》,王维江和廖梅的《基督教文化研究中文论著索引(1949—1993)》,边晓利、刘峥、张西平的《中国基督教史论文索引(1949—1997)》,金以枫的《1949年以来基督宗教研究索引》等[16]。尤以最后者最新最全,尽管以基督教研究整体为范围,但中国基督教史是其中重要部分。

大陆方面近年来也非常注重对中国基督教历史研究现状的梳理与回顾,整体或各个专题相关的综述、评论合计约30多篇。其中陶飞亚、顾卫民、徐以骅、马敏等学者关于大陆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和王美秀、聂资鲁关于西方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评述为研究者提供了必要的参考[17]。

关于中国基督教史资料的编撰,港台及美国方面起步更早一些。从1959年起,台湾中研院近史所开始编撰晚清总理衙门的《教务教案档》,将1860—1911年间民教冲突、教案史料汇集成册,于1974—1981年陆续出版,共七辑合计23册,成为晚清教案研究必备史料。在王尔敏的推动下,台湾还影印重版了《教会新报》、《万国公报》、《中外新闻七日录》等传教士主办的杂志,方便和推动了此领域的研究[18]。邵玉铭摘取20世纪中国本土信徒的论述辑录成《二十世纪中国基督教问题》一书,内容包括当时基督教徒们对基督教教义、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基督教与政治、基督教中国化等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成为研究20世纪中国基督教史频繁使用的资料。但该书选择倾向性强,主要选取民国年间及1949年后港台教界代表的文字,对大陆方面的文献关注过少[19]。在台湾出版的一些文献性刊物,如《台湾文献》、《山东文献》等也频繁登载有中国基督教史方面的资料。此外,沈云龙主编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共三编)中也刊有大量基督教在华史方面的旧集、文献。此外,台湾成文出版公司重印了一批高质量的早期中国教会史英文史著。

港台工具书编撰方面,较早有赖永祥的工作。他利用在台湾大学图书馆工作的机会,编有《有关台湾基督教文献目录初集》,收目144种。1965年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出版《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百年史》纪念台湾宣教百周年,赖永祥增补前文,以“基督教台湾宣教史文献”作为附录刊载于书后,收目256种,为台湾基督教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资料线索。1972年,赖到美国服务于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将该馆所藏来华传教士中文著作整理编目成《哈佛燕京社图书馆藏新教传教士中文著作目录》于1980年出版[20]。后来,在查时杰教授领衔下,台湾中华福音神学院中国教会史研究中心编撰成《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书目——中日文专著与论文目录》一书,将民国以来基督教史研究中的中日(港台、大陆、日本)文献详细编目,时间截至1980年,该书所收条目兼有史料和研究性质,为后人研究提供资料和著作导引,对于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汉、日语学界中国基督教史研究概况及民国基督教史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21]。1998年,台湾中原大学举办台湾基督教史料方面的国际会议,会后出版《台湾基督教史——史料与研究回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对台湾基督教历史资料及其研究现状给予总结与回顾,对了解台湾基督教历史情况帮助甚大。2001年,台湾中原大学邀约海峡两岸三地中国基督教史家与会,共同就三地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现状进行探讨,会议论文集成《从险学到显学——二零零一年海峡两岸三地教会史研究现况研讨会论文集》一书,是目前了解三地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现状的最完备的著作,其中有多篇为台湾学者所作的台湾基督教历史研究现状的文章[22]。另有康钰莹《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博硕士论文研究趋势之回顾与展望》与张妙娟《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史研究之回顾与展望——以近二十年来学位论文为中心》介绍了台湾博硕士论文中的台湾长老教会研究。李若文的《晚清教案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介绍了晚清教案研究现状及其前景[23]。近年来,王成勉编有《基督教在华史中文书目选要》,摘取要者加以简评,是一个精简的书目。林美玫则对台湾学界的基督宗教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编撰有《祷恩述源——台湾学者基督宗教专书论文引得(1950—2005)》,为了解台湾学界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供了很全面的信息[24]。

香港方面,早年有赵天恩编的《中国基督教史书目——初编》[25]。近年来,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和浸会大学在文献整理和收集方面,用力很勤。浸会大学成立“基督教在华历史文献部”,致力于中国基督教史资料的收罗,至2006年,馆藏中英文藏书已达4 000余册,另有三万多件缩微资料及有关各差会在华发展的历史文献,使学界受益不少。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则在1993年举办了一次中国教会大学历史文献的国际学术会议,会议论文结集成《中国教会大学历史文献研讨会论文集》,会议旨在探讨教会大学文献全球的馆藏分布及其使用研究等,是为其注重文献之始。后来在吴梓明、梁元生等教授的努力下,邀约大陆各藏有基督教档案的档案馆,联合进行教会大学文献的编目整理,编成《中国教会大学文献目录》5辑,第1辑为综览,主要介绍13间新教大学和3家天主教大学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馆藏资料的全球分布及其研究论著目录;另外4辑则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教育部全宗内教会大学)、上海档案馆(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东吴大学法学院震旦大学)、华西医科大学档案馆(华西协和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档案馆(华中大学)馆藏的教会大学文献目录[26]。目录的完成对教会大学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迁港的岭南大学则于近年刊印了《岭南大学文献目录:广州岭南大学历史档案资料》[27]。其他教会大学档案目录的编订则有待进一步的努力。另外,林荣洪编的《近代华人神学文献》,收入诸多中国教会名家的代表作,方便了学者的研究[28]。香港学者还有一特点是非常注重相关口述历史资料的收集,从香港教牧扩至海内外华牧,为此领域的研究积累了一些资料,相关成果散见于李金强主编《近代中国基督教史研究集刊》各期。

香港学者也很注重对既有学术成果的总结与清理。1998年,《近代中国基督教史研究集刊》创刊,李金强邀约中美日三国学者介绍各地之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现状,方便读者了解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全球资讯。其中由香港学者完成的有李金强《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之兴起及其发展》、吴梓明《中国教会大学历史重寻的现代意义》、邢福增《本色化与民国基督教教会史研究》。吴、邢二教授还撰文对西方和台湾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进行了深度的讨论,另有多篇述评对香港学界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作出了总结与评价,为我们了解相关研究提供了方便[29]。

海外方面起步更早。美国的研究更是领先一步。较早的是朱信(Clayton H.Chu)1960年出版的《美国在华传教士:从传教士研究图书馆主题目录摘录的著作、文章和小册子》,该书主要从美国传教士研究图书馆(该馆是世界上收藏新教在亚非拉文献最好的图书馆)目录中摘取,收目近7 000条。该书对美国早期的中国研究帮助很大,现仍在被广泛使用。随后有莱斯利•马强特(Leslie R.Marchant)的《从英国到中国的新教传教士档案和记录的指南,1796—1914》,该书出版后影响较大,柯文、莫里斯•弗利德曼(Maurice Freedman)都有专文评论,是了解英国新教在华的资料导引。关于加拿大传教士在中国,则有密北德(Peter M. Mitchell)等编的《加拿大在东亚传教士的档案资源指南,1890—1960》一书可以利用,书后附有加拿大相关的研究书目。关于基督教教育的则有史茉莉(Martha L.Smalley)与凯伦•乔顿(Karen Jordan)合编的《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资料》,是较常用的工具书。学界使用最多的是柯乐智(Archie R.Crouch)编的《基督教在中国:美国图书馆和档案资料指南》,长达712页,堪称全面细致的巨制,是了解美国所藏中国基督教文献的方便途径。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将其馆藏编目,其中不少是关于基督教在华文献的[30]。鉴于《教会新报》、《万国公报》、《教务杂志》(The Chinese Re-corder)在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中的重要地位,美国著名中国基督教史家贝内特(Adrian A.Bennett)为前两种杂志写有目录提要及索引,而罗凯琳(Kathleen L.Lodwick)则花近十年之功为《教务杂志》作有完备的索引,方便了后人的检索与研究[31]。另外,不得不提及的是鲁珍晞(Jessie G.Lutz),作为美国研究中国基督教甚有成就的学者,早在1965年就编有《所传为何?——基督教在华宣教的检讨》,在文献与研究之间,对于了解传教士、本土信徒、中国人、学者视域中的基督教在华有很大帮助。书后有建议书目及其简评。鲁珍晞还贡献《中国基督教和基督教差会,西方文献:研究状况》一文,文后附有西方中国基督教研究的论著目录,为我们了解西方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提供了帮助[32]。

日本方面,有立正大学教授吉田寅,出版了《东洋基督教史研究论文目录》、《清代新教史研究文献目录》、《东洋基督教史研究文献目录》、《现代中国基督教史研究文献目录》等多种目录[33],对日语学界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颇有助益,也是我们了解日本相关研究的窗口。对日本中国基督教历史研究加以总结的,则有深泽秀男《日本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回顾与展望》和若松大祐《近代基督教史研究的两种文脉——以战后日文著作为中心》两文。前文提纲挈领,可得日语学界相关研究的概貌;后文则有批判性深入分析,可知日语学界的内在贡献。文后附有研究目录,方便了我们对日本学界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了解[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