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陆、日、韩学者参与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研究

欧陆、日、韩学者参与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陆学界着力于中国天主教史的研究较多,而新教史研究较为薄弱,但也不乏优秀学人与成果。韩国近年来也渐有学者进行中国基督教历史的研究。早期研究者是一些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者,关注的主题主要是教案、基督教与政治外交等。韩国总神学院师范学院的曹薰出版了《马礼逊——来华的第一位新教传教士》和《中国基督教史》两书,较系统地研究了早期来华的新教传教士。

欧陆、日、韩学者参与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研究

欧陆学界着力于中国天主教史的研究较多,而新教史研究较为薄弱,但也不乏优秀学人与成果。比利时学者钟鸣旦虽为治天主教的名家,但其所著的《基督教在华传播史研究的新趋势》、《文化相遇的方法论》等,对于新教史的研究甚有启发意义[20]。法国学者中,有天主教神父沙百里(Jean Charbonnier)的《中国基督徒史》等。德国学者中也不乏相关的优秀成果问世,像古爱华(Winfried Glüer)的《赵紫宸的神学思想》和尤思德(Jost Oliver Zetzsche)的《圣经在中国:和合版的历史,或在华新教传教士翻译圣经的顶峰》等。一些留学德国的华人学者,也有以此为研究议题者,如台湾学者陈志荣在海德堡大学博士论文《吴耀宗:社会主义中国的神学,1920—1960》(Wu Yao-tsung:ein Theologe im Sozialistischen China,1920-1960)和大陆奥格斯堡大学博士孙立新的德文著作《19世纪德国新教传教士的中国观——关于文化间接触和感知问题的一项个案研究》即属其列。

战后日本学者的研究,首推吉田寅,从1950年代开始,他发表论著多种,内容主要集中在医疗传道和传道文书的研究上。他出版了《中国医疗传道与合信的医学书》、《中国基督教传道文书的研究——天道溯源之研究》、《中国新教传教史研究》等,还编辑中国基督教史研究文献目录多种,影响甚大。其次是山本澄子,其代表作是1972年完成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以基督教的“土著化”为中心》,较早从本色化角度探讨中国基督教,另有相关论文若干。再次为深泽秀男,主要关注传教士与中国变法运动及基督教与中国现代化的研究,著有《中国近代化与基督教》等。还有都田恒太郎的传教士研究作品《罗伯特•马礼逊与其周围》(教文馆,1974年)和《郭实猎与其周围》(教文馆,1978年)。其他散见的篇章还不少[21],其视角的不同值得研究者注意。(www.xing528.com)

韩国近年来也渐有学者进行中国基督教历史的研究。早期研究者是一些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者,关注的主题主要是教案、基督教与政治外交等。像国立庆北大学历史系的金钟建主要关心山东义和团和教案的研究,国立江原大学历史系的崔炳旭比较关注四川地区反教运动的研究,庆南大学的俞长根则有文涉及基督教与中国政治社会的冲突。韩国总神学院师范学院的曹薰出版了《马礼逊——来华的第一位新教传教士》和《中国基督教史》两书,较系统地研究了早期来华的新教传教士。另在中文学界有一定影响的是李宽淑的《中国基督教史略》。此外,一些在中国留学的韩国学生,也有以此为博士选题的,像朴美敬在南开大学的博士论文《基督教对近代中、韩两国影响之比较》、卢在轼在北京大学的博士论文《中国内地会在华传教活动研究(1865—1905)》及在台湾师范大学受教于王尔敏的姜仁圭之《清末伦敦会在上海传教研究》等[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