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基督教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基督教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宽泛而言,在基督新教踏入中华的前后时刻,中国基督教研究就开始了。它始于来东方的传教士的文字中——他们的书信、回忆录、报道及相关的反思与研究。当时传教士的看法和观点仍在为我们的研究所流传[3]。鸦片战争后,来华的传教士多了起来,相关的回忆、记述与研究著作也更为丰富。但其中显然有这些最早的亲历者对基督教与中国相遇的理解、基督教在华展开的反思以及福音和传教士进入中国的记录。

中国基督教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宽泛而言,在基督新教踏入中华的前后时刻,中国基督教研究就开始了。它始于来东方的传教士的文字中——他们的书信、回忆录、报道及相关的反思与研究。其中较早且较为重要的著作是米怜(William Milne)所写的《新教差会来华头十年的回顾》。该书是米怜对新教入华头十年的回顾与思考[1]。米怜去世后,马礼逊(Robert Morrison)整理出版了其回忆录。马礼逊死后,其夫人搜集整理其生前所写的日记、书信和文件等手稿,编纂成书出版。其后又有两本马礼逊的传记出版。著名传教士郭实猎(Charles Gutzlaff)和曾任英华书院院长的英国传教士基德(Samuel Kidd)也分别写有一本中国概要性的书,其中也不乏他们对基督教东传中国的理解[2]。一些传教士早期所办的中英文刊物——《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等,其中除了传教活动的记录外,不乏完整的统计资料及对传教活动的研究。如1835年1月出版的《中国丛报》,就撰文详细讨论了在华传教的障碍及其有利的条件,其罗列的条目与我们当今的研究相差无几。1835年4月,一篇讨论传教机构的设立和扩大传教的文章,就把布道、办学、出书、慈善等作为努力的方向。当时传教士的看法和观点仍在为我们的研究所流传[3]。

鸦片战争后,来华的传教士多了起来,相关的回忆、记述与研究著作也更为丰富。美国传教士卫三畏(S.Wells Williams)1848年首版的《中国总论》是详细介绍中国社会文化的百科全书,影响了几代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其中一章为“基督教会在中国”,在亲历与见闻之间,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新教入华早期与中国社会的碰撞与互动[4]。后来,卫三畏的儿子又整理出版了其生平与书信的专书。其他像裨治文(E.C.Bridgman)、叔何显理(Henrietta Shuck)、伯驾(Peter Parker)、倪维思(J.L.Nevius)、宾惠廉(Wm.C.Burns)、戴德生(Hudson Taylor)、丁韪良(W.A.P.Martin)、马根济(J.K.Mackenzie)、司督阁(Dugald Christie)、杨格非(Griffith John)、理雅各(James Legge)、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林乐知(Young J.Allen)、施约瑟(Samuel I.J.Schereschewsky)、柏格理(Samuel Pollard)、穆德(John R.Mott)及中国教徒席胜魔、梁发等都有传记或回忆录问世出版,多出于本人或其亲人之手,是了解这些传教士及其与中国相遇、早期中国信徒的关键论著。

除这些传记类著述外,其他的相关记述也不少。像德国传教士郭实猎(Charles Gutzlaff)的《在华医学差会》、美国医疗传教士嘉约翰(William Lockhart)的《医学传教士在中国:二十年经验的叙述》,青年会来会理(D.Willard Lyon)的《新教在华简史》和《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二十五年小史》,加拿大传教士、广学会的季理斐(D.MacGilliyray)编辑的《基督教新教在华传教百年史》和《庚子教会受难记》,英国浸会传教士贾立言(A.J.Garnier)的《基督教史纲》、《汉文圣经翻译小史》、《新约圣经流传史》,英国圣公会传教士恭思道(T. Gaunt)的《基督教在中国之概况》、齐鲁大学医学院院长巴慕德(Harold Balme)的《中国和现代医学:医学传教士的发展研究》,英国医药传教士戴敬心(W.A.Tatchell)的《与卫理公会相关的医药差会在中国》,内地会英国传教士金乐婷(Mary Geraldine Guinness)的《中华内地会的故事》,英国浸礼会传教士E.W.Burt的《在华五十年:浸会在山东、山西和陕西的故事,1875—1925》,女传教士吴立乐(Lila.F.Watson)的《浸会在华布道百年略史(1836—1936)》等即是其中的代表作,基本出于传教士之手。像内地会的海思波(Marshall Broomhall)勤于著述,撰书不下数十种,影响较大的有《创始者马礼逊》、《圣经在中国》、《冯将军:耶稣基督的好战士》、《中华内地会牺牲的传教士》,《华西的第一位主教》和《中华内地会的欢乐的故事》等[5]。(www.xing528.com)

上述著作还不能算是严格的学术著作,写作者的目的更多在于传播基督教。但其中显然有这些最早的亲历者对基督教与中国相遇的理解、基督教在华展开的反思以及福音和传教士进入中国的记录。它们不仅为当今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而且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许多后人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理解的整理、归纳与系统化。因此,它们记录的完整与理解的深刻直接影响着当今研究的水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