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神龙逐臣的群体特征及创作概况
将神龙逐臣作为贬谪诗人群体,除了神龙贬谪这一历史事件成为联系他们的纽带之外,还因为这些诗人在朝时也不乏交往。他们在武后朝曾同殿为臣,其中苏味道、杜审言、李峤、崔融并称“文章四友”,作为一个群体的地位在文学史上早就得到承认。四人之间交游甚多,往还诗作也有不少。其余诸人之间也有不少往还酬唱。如杜审言有《送崔融》诗:“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当为万岁通天元年(696)诗人在洛阳送崔融随武三思东征契丹时所作;崔融有《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则为同时作品。神龙二年春崔融由袁州奉诏回长安,路经洛阳时,杜审言又有《赠崔融二十韵》:“十年俱薄宦,万里各他方。”高宗调露元年(679)七月,裴行俭将兵讨突厥,苏味道从行,杜审言作《赠苏味道》。圣历元年(698),杜审言贬吉州司户,有45人作诗赠……别[1],宋之问《送杜审言》即当时的赠别之作。宋另有《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前引崔融《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是贬谪时与宋唱和的作品。在广东端州驿,宋之问与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王无竞等四人先后题壁,惺惺相惜[2]。宋贬赴越州期间还有悼念王绍宗的诗作《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僚广陵好事》。王无竞也有《和宋之问下山歌》。另外,沈佺期有赠杜审言《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是神龙元年流放途中与杜相和之作,惜杜原诗已佚。神龙三年(707),苏味道、崔融去世,沈佺期作《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悼念。武后朝,李峤、宋之问、沈佺期、王无竞、刘允济、阎朝隐同为珠英学士[3],中宗朝,李峤、韦嗣立、刘宪、郑愔、宋之问、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韦元旦、刘允济同为修文馆学士,有不少同题应制诗[4]。这些相互往还的诗作,证实了他们之间在友情和创作上的密切联系。事实上,即使没有神龙年间的贬谪事件,他们也是作为一个创作群体而存在的。
据《全唐诗》统计,大多数神龙逐臣存诗不多,除李峤212首、宋之问198首、沈佺期151首[5]外,余皆存诗数十首至一首不等,或竟无作品存留。如杜审言43首,郑愔29首,刘宪26首,崔融20首,苏味道16首,阎朝隐15首,韦元旦11首,王无竞9首,韦嗣立8首,韦承庆7首,刘允济4首(另一首有疑),房融、王绍宗各1首,崔神庆、宋之逊、重福无(因崔、宋、重福三人无诗作存世,故暂不列入这里讨论的神龙贬谪诗人群体)。尽管神龙逐臣存诗不多,但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在初唐贬谪诗人中却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依据多种资料,编制成《唐五代贬官数据库》[6],将其中统计的初唐贬谪诗人、存诗数与神龙贬谪诗人、存诗数进行比较,得到如下结果(见表3):
表3 初唐贬谪文士不同层级存诗量及神龙逐臣所占比例(www.xing528.com)
初唐有名可考的诗人共计375人,其中曾遭到贬黜的共计139人,存诗共计1 828首,由上表可知,尽管神龙逐臣人数不足初唐贬谪诗人的20%,存诗量却接近贬谪诗人存诗总量的一半。而且在初唐贬谪诗人中存诗量居前三位的都是神龙逐臣,在存诗量越高的层级中,后者所占比例越高。由此不难看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在这些有贬谪际遇的神龙诗人中,沈佺期、宋之问的创作最具代表性。据陶敏等《沈佺期宋之问集校注》统计,宋之问贬越州、岭南之作72首,占其诗歌总数的2/5强。沈佺期在入狱流放期间存诗33首,占其存诗总量的1/5强,此外,据《全唐诗》统计,神龙逐臣所作诗与贬谪相关者,杜审言7首、韦承庆3首、崔融2首、房融1首、苏味道1首、王无竞1首、刘允济1首。阎朝隐等人贬谪不久即召回,没有贬谪诗歌存世。所以除沈宋外,其余诸人贬谪诗作总量不足20首。因此,神龙逐臣尤其是沈宋的贬谪诗歌作品构成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