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娟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位论文是反映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本文旨在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以美学专业为例,分析、探讨我国硕士生学制改革后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高教法》规定我国硕士学位学习年限是二到三年,学制改革是树立全面质量观的客观要求和培养目标调整的必然结果。“弹性学制”符合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时代的要求。1994年哈工大率先试行硕士研究生培养两年制,已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他们认为缩短学制的改革适宜优先在科研力量较强、研究生教学与管理水平较高的高校进行。不同类型的学科可以实行不同的学制,国家对于试行学制改革的高校应增拨相应的招生指标。哈工大的实践证明两年制探索总体上是成功的:该校按期答辩毕业和进行硕博连读的学生占每届硕士生总数的95%以上;专家对二年制硕士生的学位论文评价是好的,抽查的论文优秀占25%,良好占55%;从1994年实行到2004年共向社会输送9041名两年制硕士研究生,不但没有影响学生就业率,而且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2004年春武汉大学召开合校后首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发展纲要(2004—2010年)提出了“创新是主旋律,质量是生命线”的工作目标。这次会议的核心问题硕士研究生学制的改革成为近几年讨论的热门话题。目前,学校已有两届二年弹性学制的硕士研究生毕业,总结学制改革的经验对于培养过程的完善和提高各学科的培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二、改革措施
武汉大学是全国第二批试行二年弹性学制的综合性重点大学。硕士生的培养从三年过渡到二年弹性学制对全校特别是文科院系影响较大。改革的主要措施就是修改培养方案、精减学分。哲学学院根据形势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将课程设置原则定位在将一般性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学院在借鉴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国学试验班和人文试验班增设原著原典导读课程的基础之上,参考国外一流哲学系的成功经验,对课程设置提出几项改革思路:第一,必修课打破按每个二级学科设一门概论、原理或通史的传统做法,按哲学一级学科的要求,开设4—5门领域的系列通开课,以使每个学生能了解本学科几个重要领域的问题,而原典导读的增设使学生学到长期受益的读书方法。第二,根据各二级学科的研究特色开设若干系列选修课程菜单。选修课的内容一般比必修课的层次深,以学院教师们具有优势的某学科领域中的专题作为课程内容(如儒家哲学、康德伦理学、德国美学)。这也利于教师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开设新课,以科研促进教学,促进学科优势的形成。第三,拓宽系列课程菜单的领域。各领域的系列选修课程链接一些相关的自然科学学科和人文科学学科的课程,如中国哲学的学生可以去修历史学院开设的中国史课程;对审美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也可选修有关心理学的课程;有志于研究逻辑学的学生则选修一些数学的课程。这样既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又能对学生因材施教,把一般性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结合起来,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宽更广的发展空间,使哲学学院培养的学生不负于“博雅之学”、“智慧之学”的称号。
为防止二年弹性学制硕士生的培养质量有所下降,哲学学院采取多种办法来加强过程管理。
第一,进行分类培养。我校基地班、国学班、中西比较班、人文试验班、宗教学、心理学保送来的推免生,占录取总人数的1/3,他们本科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因为不用考研和找工作,学院让他们在本科最后一个学期适当提前选修部分硕士阶段专业课程。同时,他们与学识和思维水平略高一筹的研究生交流,有利于他们以较高的起点正式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第二,让新生尽快进入角色。新生入校后尽快了解本专业情况,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在第一学期末将研究课题选好。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有目的地为论文写作做准备、平时注意收集资料,第三学期开题后马上就能进入状态,以便合理安排时间,为提前进入硕士论文研究创造条件。对于非哲学专业考来的学生根据导师要求补修1—2门本科课程,以利于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
第三,推行优秀课程论文奖励制度。学院专门为两年制硕士生设立了一个“优秀专业课程论文奖”:经过学生申请、任课教师推荐、院学评分委会评审,2004级硕士生共有10人获奖,2005级硕士生共有9人获奖(美学专业已有3人获奖)。这一奖励制度旨在鼓励研究生积极从事科研,把每一门课程论文当作科研任务完成,对于鼓励硕士生在学术研究规范化的前提下有所创新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四,建设精品课工程。近两年学院共有5门通开课被研究生院评选为校级精品课程(哲学4门、心理学1门),每门课由1—2位高水平的教师来开设。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教材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教学制度的创新和师资队伍建设等等,学校对每门课投入2—3万元。彭富春教授主讲的《哲学问题与方法论》等课程已建有网页,在研究生中产生较大影响。(www.xing528.com)
三、质量对比
哲学是智慧之学和为人之学,这是哲学教育的理念。2003年12月揭晓的教育部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排名,武汉大学的哲学学科排第二名。《2004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中,我校的哲学学科评为A+,其中以美学为例:第1名武汉大学A++,第2名中国人民大学A+,第3名北京大学A。2006—2007年的全国学科评估排名,我院仍名列前茅。2006年6月我院二届硕士研究生共答辩100人,授予哲学硕士学位91人(含高校硕士3人),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9人(基础心理学专业)。2007年6月第二届改制的硕士生共毕业53人(含2004级推迟生5人),授学位56人(含高校硕士3人)。对比学制改革前后学位论文质量可从微观方面分析哲学院学术管理的水平。
表1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近两年硕士生学位授予情况[1]
续表
表2 哲学学院美学专业2006年硕士生毕业答辩情况
以上两表的数据说明,从学位论文质量上看两年弹性学制与三年学制学生的差距并不大,这说明哲学学院所采用的改革措施基本有效。硕士研究生两年制改革正处在探索阶段,实践中肯定会出现各类问题。2004级和2005级硕士生共有12人推迟毕业,主要是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这也符合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特点,体现弹性学制的优越性,有利于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当然,硕士生的培养质量还与就业率息息相关,人才的质量更需要得到市场的检验,从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阴影中走出的大学哲学专业,面临着社会市场经济的挑战。总之,哲学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必须立足于长远的教育理念,既要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注释
[1]数据统计时间:2003级和2004级毕业时间2006年6月,2005级毕业时间2007年6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