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政府公共服务衍生物和支撑者的事业单位,其人事制度变迁是中国公共部门制度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时代的环境特征对公共部门的管理目标、组织理念及运作机制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些要求显然也会反映到作为公共部门组成部分的事业单位的组织变革过程中。事业单位组织变革的时代要求又必然透过其人事制度供给表现出来,因为人事制度是组织的基础性制度,人事制度的供给构成了事业单位组织变革与机制创新的重要源泉。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管理的实践及环境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使得公共部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轫及勃兴正在打破原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障碍,对公共部门既有的行动方式、制度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等都带来了极大震荡,公共部门面临的治理环境更加变动不居,不可预测的突变在整个社会中随时发生,并可能引发混乱和危机。同时,传统的行政模式因其短视行为及过分关注内部问题而遭到广泛批评。在此背景下,公共部门面临信任危机、管理危机和财政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公共部门制度创新不可避免。
人事制度改革是公共部门制度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制度安排都是特定制度环境中的产物,公共部门制度变迁也不例外,“当经济和社会条件发生变化时,现存的制度结构就会变得不相适宜。为对新的条件做出反应,社会成员就会尽力修正制度安排(或者是惯例或者是所有权),以至于使它们与新的稀缺性、新的技术性机会、收入或财富的新的再分配和新的爱好与偏好保持一致。”(3)随着政府改革浪潮的全面展开,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的职能、角色、地位、组织结构及其与社会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共机构经常面临重组、合并和私有化的威胁,并被置于同私营部门竞争来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务的境地。如何在日益动荡的变革环境中通过制度创新增强组织灵活性、能动性和适应性,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业已成为公共部门管理者最基本的管理任务及内容。公共部门制度变迁的范畴是全方位的,其中当然也包括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从一定意义上看,在公共部门改革过程中,人事制度的演进始终与政府组织的理念改变和组织变革相联系,从而适应组织改革目标的需要(4)。换言之,公共部门人事制度变革也是回应制度环境变化的主体元素之一。事实上,具体到事业单位而言,日益复杂的制度环境,如相关领域竞争的加剧、资金筹措的困难、社会和文化的变革、个人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工作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对技术依赖程度的增加等,都要求其通过人事制度创新以提升组织竞争力。(www.xing528.com)
此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创新也是对公众要求提升公共部门服务质量的积极回应。任何组织的管理活动都以追求高绩效为主导目标,作为中国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之一的事业单位也不出其右。但是,“公共官僚部门是以外部对效率的控制无力和内部的激励微弱为特征的”(5),事业单位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供给同样缺乏效率,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事业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象。事实上,事业单位的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而其长期的巨额亏损又成为政府巨大的财政负担,财力不足制约了投资,使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难以增长,质量难以提高(6)。
事业单位公共物品的供给低效问题愈来愈引发公众的诟病,如何提升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效率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一般说来,组织绩效的高低取决于人与制度两大方面的因素,其中人的因素包括人的素质和人的行为,制度的因素则包括制度的科学性和激励性,而在制度的两项因素中,制度的激励性对绩效又更具有决定性作用(7)。不同的人事管理模式中的制度激励效果是有所差异的。传统人事管理制度以“事”为中心,专注于传统支持性事务工作层面、以及粗放和非系统的管理,注重于制度的制定,管理主动性缺失,从而普遍存在制度激励失灵的现象。较之事业单位传统人事管理方法,更为精致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则着眼于发掘人力资源的潜力,谋求优化人力资源的素质和结构,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充分开发组织成员的潜在能力,以及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现实能量,提高其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工作绩效。因此,就这一层面而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创新是对社会公众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呼声的积极回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