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外作业中的运用
刘琳琳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学内容、形式、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创新,许多小学英语教师转变了教学理念,从运用语言的任务入手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已初步形成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喜人局面,讲课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气氛如火如荼。尽管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的活动多了、笑声甜了、兴趣浓了,但学生掌握英语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毕竟一周120分钟左右的课时有限,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也不能达到熟练运用英语的目的。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作业成为了广大教师应该大做文章的不可多得的可靠资源。
2.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现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毋庸置疑,适时、适量、适度的课外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然而,就目前而言,许多教师仍然缺乏对课外作业的科学认识,导致课外作业成为英语学习的瓶颈。简单而言,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设计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2.1课外作业设计简单乏味,机械重复,学生缺乏兴趣
小学英语作业简单乏味,偏重记忆,多限于单词和句子的抄写,背课文、听录音等,作业内容枯燥单一,多以巩固语言知识点为主要目的,作业量大且没有弹性,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个体差异。
2.2在“减负”口号的影响下,不布置课外作业(陈达赞,2003)
这种情况势必导致当天所学内容得不到及时的巩固,造成前学后忘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以后新知识的接受。
面对以上两种极端的现象,如何科学地布置课外作业,使完成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而不是成为他们的负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紧迫问题。
3.任务型教学与英语课外作业的衔接
任务型英语教学(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在语言习得理论和交际教学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理论。所谓任务型英语教学,就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用所学英语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英语的能力。课堂和学校只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而语言的习得与学习是无处不在的,仅仅依靠课堂是不够的;而传统课外作业的弊端又是人所共知的,那么把任务型教学的理念延伸到课外作业的设计中是不是对英语学习的一种有利补充呢?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理由如下:
(1)在任务型的课外作业中,学生通过做事情来感受语言、体验语言、使用语言,并在这些过程中学习语言。这种语言学习的途径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2)任务型的课外作业有较明确的目的,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在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4)在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到自我的不足,有助于激发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动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
(5)在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任务型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6)任务型课外作业需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决策应变,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思维能力。
(7)在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使用一种语言技能或一项语法知识,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技能和知识,因此,任务型的作业有助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由此可知,以任务型教学的理念为指导,延伸和拓宽学生接触、使用、学习语言的手段———课外作业不失为一种有效且易于操作的方法。
4.课外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从教学大纲的视角来看,《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去创造、实践应用。”从语言学习的视角来看,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学生在完成真实、有意义的任务中学习和使用语言。这就为广大教师在对学生课外作业的布置上提出了总体创意和设计原则。
4.1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课外作业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让学生将提供的东西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无论在兴趣爱好,能力大小等方面均有差异。因此,在完成同一任务时,必定有好有坏,有快有慢。传统作业大都一刀切,缺乏弹性,导致“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状。所以,教师在设计新型的课外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外作业,以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4.2以课本为中心,辐射性地设计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的设计基本上围绕课文中心的话题来进行,在一项作业中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对象渗透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训练,只设计大框架,尽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4.3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有获得、处理和传达信息的过程,有具体的活动结果(product)。
4.4学生使用语言时,重点是表达意义而不是操作语言形式(meaning-focused)。
4.5关注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和参与程度,对作业的完成给予及时的评价,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
5.课外作业的类型
5.1听读类作业
教师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盘空白录音带,每周录制一次,录制的内容可以是自己朗读的课文、儿歌、故事等。如果作业中有对话的内容,可以由学生独自表演,也可由家长或其他同学共同参与。然后以抽签的方式抽查学生的录音带,在课堂上放给全班听,请全体学生一起参与评价。
5.2趣味类作业
兴趣是成功的动力,小学生在单调、机械、重复且无穷无尽的写写背背中很难扬起学习的风帆,久而久之,还会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这是小学英语教学中致命之伤。所以,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以点带面,从而带动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才是最佳方案。比如喜欢唱歌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老歌新唱”的方式把所学的内容唱出来;喜欢画画的学生可以用图画来表达;喜欢看电视的学生让他们收看英文卡通片并注意收集与学习相关的英语信息。记得在字母的教学阶段,我让孩子们回家找一找英语字母并读一读认识的字母,然后制作成字母卡片,当26个字母全都写完后,孩子们找到的词能按字母一个个读了,他们有的在电脑上找到了DVD,Exit,Enter,有的在电视上找到了skyworth,有的找到了“White cat”,学生觉得自己挺棒的,才一个月,就认识这么多词了,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而成功的感觉是学习最好的心理准备。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这种成就感是由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的最佳途径。它可以不断地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类似的作业形式还有:搜集英语标语、英语物品名称、卡通人物名称﹑玩英语游戏﹑英文书法比赛﹑英文歌曲PK等等。
5.3制作类作业
教师可以设计制作类作业,让学生享受“Ican do it in English!”的乐趣。在学完“Happy Birthday”以后,可以让学生制作生日贺卡、圣诞或新年贺卡,并亲身用英语写上祝福的语言;在学完“What's your name?”后,让学生制作自己的名片;在学完祈使句后,可以让学生为校园制作各种英语警示牌,“Don't push! Don't climb the tree! Keep quiet,please! Don't spit!…”在平日搜集单词、英语标语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的“爱心字典”,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此外,一月一次的英文手抄报,并向学生讲解应注意的细节,然后,由四人一组进行模仿、创新设计。小组成员在制作过程中各显其能、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与合作精神。学生设计出来的手抄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美观漂亮,不由让我这个老师也自叹不如,连连感叹“不可小瞧这些小孩子。”
5.4实践类作业
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类作业不失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科学的形式。
(1)“我来做记者”
以河北版的《小学英语》教材为例,可以设计有关采访的作业很多。比如,Student Book2中,在学完Lesson6: What's for Breakfast?和Lesson7: What's for lunch?后,让学生对身边的父母或同学朋友作一番调查。调查表如下:(www.xing528.com)
表一 What's for
表二 What's for Lunch?
类似的句型还有“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Drink/ Colour/ Clothes/ School work?;how tall/Old are you?; What do you want to do?;What are you wearing?等等。这些“采访”作业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大大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且加深了与同学们之间的感情沟通,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值得广大教师借鉴。
(2)“我做小小观察员”
“任务型教学”以为,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真实的生活作业,这样即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能力,实乃“一举两得”。如在Student Book5中,学习完Lesson3: What Do They Look Like?以后,可以布置让学生观察并作记录然后在课堂上汇报结果。设计了如下记录表,可由学生选择使用。
类似的句型还有“How's the weather today?”;“What Do They(animals) Eat/ Live?”等等。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观察了自然,了解了社会,体验了生活。
5.5创新类作业
孩子们总是能从创新设计中找到乐趣和自信。《小学英语》为学生们提供了不少的歌曲,韵律诗,故事等,这为创新类作业提供了基础和平台。在学习了Student 3 Lesson11: Restaurant and Market以后,学生反映Let's go to a restaurant to eat cream这一句型不好掌握,于是我就把这布置为家庭作业,看看誰能想出好办法,一名学生用“吉祥三宝”的调子谱了一首新歌,“Mum,Let's go to a restaurant to eat ice cream,…”效果不错,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此外,“故事新编”,“诗歌新创”,“课本剧”等等也深受学生的喜欢。这些作业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6.课外作业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课外作业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我们发现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6.1注意课外作业的难度
作业过难或过易都会大大降低学生们对作业的兴趣。所以,必须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注意作业的弹性,层次性。教师必须严把难易关。
6.2课外作业的完成不可占用学生太多的课外时间
6.3把握不同类型作业布置的频率
有些课外作业所需花费的时间较多,不可频繁使用,可每周,每两周或每个月进行一次,具体情况每位教师可具体处理。
6.4注意对课外作业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展示机会
孩子们带着极大的热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完成了作业,如果老师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与评价,他们会感到非常失落,影响以后作业完成的动机,而且,如果教师只布置作业而不看结果,学生会产生敷衍了事的态度。通常在完成一项大的作业以后,我最少会用一个或少于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汇报自己的作业情况,也可期末留出一个专门时间对整个作业情况进行展示,并作为对学生形成性评价的一个内容。
6.5教师务必做好孩子们的坚实后盾
孩子们毕竟能力有限且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务必为作业的完成提供适当,耐心的指导与帮助。
7.结束语与尚待解决的问题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始终把课外作业的设计作为自己科研改革的一个方向,取得了初步的可喜成功。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创新与合作意识日渐浓厚了。当然,每一种新的尝试总要经过不断磨砺才会趋于完善,新型课外作业也一样,它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难题,比如:难以设计适合初学者或低龄语言学习者的作业;作业的难度较难把握:语言与非语言,语言与智力,理解与输出,思考与操作;作业的系统性与延续性难以把握;作业的合理评价等等。总之,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Nunan,D.Designing Tasks 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Addison Wesley Limited.1996.
3.Harmer,J.How to Teach English[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程晓堂.新课程中的课堂英语教学—任务型英语教学(讲座).河北,保定.2003.
6.黄宛辉.‘任务型教学’与小学英语作业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 (1).
7.刘宾强.课外作业项目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3).
8.卢焕玲.小学英语作业的改革[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2).
9.潘伟英.小学英语开放性作业的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2).
10.盛艳萍.改革课外作业,延伸任务型课堂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6).
11.汪建纯,方剑虹.‘表格’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4).
12.王艳红.快快乐乐学英语[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4).
13.魏利娜.小学英语作业的转变[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5).
14.徐敏.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9).
15.叶丹,严明贵.小学生英语作业的个性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 (7).
16.张正东,李少伶.英语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7.朱利萍.渗透新课程改革,改变英语作业模式[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