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及其文化重构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及其文化重构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崔璨1.引言电影,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途径。电影片名的翻译属于劝说功能型,应侧重于交际翻译,翻译重点是译文读者,翻译目的是规劝读者。电影片名的翻译,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再创造。如果说话的审美意义表现在色彩上,那么英语电影片名的审美意义就体现在将原片名的美感经验传导给中国观众的字里行间。本文认为,对于由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组成的这类片名的翻译,多数情况下应进行文化重构。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及其文化重构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崔 璨

1.引言

电影,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途径。电影的交流,首先是片名的交流。片名是先行的使者,起宣传引导的作用。片名的佳译可为影片锦上添花,促进国际间跨文化艺术交流。

然而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若将一些英语片名直译为中文,势必削弱对观众的吸引力感召力。因此本文将在研究翻译片名四原则的基础上,探讨对由专有名词构成的片名的翻译。

2.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四原则

根据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原则的观点,语篇可分为表达功能型(包括诗歌小说、喜剧等富有想象力文学作品,权威性的声明、演讲、宣传、自传散文和私人通信)、信息功能型(新闻报道、科研论文、普通教科书、大多数非文学作品包括科技工商经济等为内容的格式文本,它的作用是面向读者,重在信息的传播)和劝说功能型(包括广告政治宣传品、通俗小说、公告、说明书规则,它强调的是读者获得信息后所实施的行为)。不同的文本适合不同的翻译原则。任何表达功能型的文本,其倾向于作者,原语语言和文化,都应侧重于语义翻译;而信息功能型和劝说功能型的文本,应侧重于交际翻译。因此,译者应采取何种翻译方法,首先要考虑所面对的文本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在翻译的语言上是倾向于原文还是译文,翻译重点是放在原作还是译文读者上,在翻译目的上是提供信息还是规劝读者,然后译者才能根绝各种文本的特点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电影片名的翻译属于劝说功能型,应侧重于交际翻译,翻译重点是译文读者,翻译目的是规劝读者。

因此电影片名应突显影片内容,传达主题信息,确立全片感情基调,以提供审美愉悦,吸引观众,增加票房为终极目标。在电影片名翻译跨文化、跨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应体现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特性和价值取向。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与电影片名的特点相结合,就形成了指导片名翻译的四项原则,分别为:信息传递原则,文化重构原则,审美价值原则和商业价值原则。

信息传递原则就是要忠实传达内容,不能误译。如电影American Beauty流行的中译名有《美国丽人》和《美国美人》。但其实American beauty指的是美国产四季开花的红蔷薇。用以表示爱情的纯真和坚定,尤为恋人们所钟爱。电影以花喻人,以花表情,名花和美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台湾将之改译为《美国心?玫瑰情》,以中国玫瑰代替美国蔷薇,这才揭示了影片的精神内涵,别有意境

文化重构原则是本文主要讨论的原则,本文拟将其再细分为两类。一是表述风格重构,要符合中国观众的形象思维习惯。二是文化意向重构,有破有立,跨越“超语言因素”和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这将在下一部分结合翻译具体讨论。

审美价值原则即在字里行间将原片名的美感经验传导给中国观众。电影片名的翻译,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再创造。如果说话的审美意义表现在色彩上,那么英语电影片名的审美意义就体现在将原片名的美感经验传导给中国观众的字里行间。秦秀白在《文体学概论》中引用毛姆的话:“词有其力、其音、其形,惟有考虑这些,方能写出醒目入耳之举。”因此,实现审美价值,要讲求炼字,用词力求意、形、音俱美,达意传神。

最后,商业价值原则就是要吸引观众,增加票房收入。因为电影是一门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具的艺术,在片名翻译时需要考虑到商业因素,要求译者创造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影标题,引起其心理认同,激发审美愉悦而产生观看欲望。

3.文化重构原则和商业价值原则指导下的片名翻译

接下来本文将集中讨论由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组成的片名翻译。这类片名的特点是仅有单纯人名、地名构成,且冗长、不具有广泛意义。

下面给出两个例子,请分析更赞同哪种译名。

Casablanca—A.《北非谍影》

—B.《卡萨布兰卡》

A.B.两译法体现了中英文不同的风格。A贴近观众,B贴近原著。但作为故事片的片名,除了要忠实原文外,更重要的是要吸引观众,实现其交际功能,以实现功能对等。所以,作为观众,《北非谍影》比《卡萨布兰卡》更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商业价值要更高一筹。因为后者可能让一个不熟悉剧情的人认为是一部纪录片。这就为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究竟是要抛弃其原文,向译入语观众靠近,进行文化重构?还是保持其异域特色呢?本文认为,对于由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组成的这类片名的翻译,多数情况下应进行文化重构。同时,文化重构又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表述风格重构,二是文化意向重构。

3.1表述风格重构

请先观察下列三个例子。

The 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

Blood and Sand———《碧血黄沙》

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

通过例子,我们会发现这类英文片名直白平实,低调陈述。而中文译名则鲜明生动,含蓄意蕴。这是由于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为使译名鲜明生动,在选词造句上,特别喜欢用形象的词汇,含蓄意蕴,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中国读者也大都喜欢华丽、抒情的文体和语言风格。比起英文来说,可谓词藻华丽。通过对所搜集的大量英文片名及其中译名进行分析,发现英文片名大都习惯于低调陈述,平铺直叙,用平实的语言风格轻描淡述。不难想象,如果将这些英文片名直译成中文的话,其平淡无奇无疑将缺少中国观众所熟悉并期待的内涵。严复先生也说,“信”是“意义不倍(背)本文”,“达”,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尽译文语言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为“达”也是为“信”,两者是统一的。因此,在进行翻译时要突显影片内容,传达主题信息。

原本仅仅反应事件主人翁或发生地的片名,现在要抛弃冗长、或不具广泛意义、不为中国观众所熟知的人名地名,换成表属性的一般名词或干脆成为表达影片大意的单句等,这样更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丰华瞻先生说他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名叫《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这个片名使他十分反感,因为记不住,讲起来也很吃力。

首先,可以将这些专有名词构成的片名译成表属性的一般名词。如美国喜剧电影Mrs.Doubtfire有两种译名,一为《道布特菲尔太太》;另一种为《窈窕奶爸》、《肥妈先生》。显而易见,第一种译法明显在“实用性”上打了折扣,拗口且不好记。而第二种仅用寥寥数字便将原影片的内容及内涵译出无疑,实属言简意赅;且“奶”与“爸”,或“肥妈”与“先生”,形成矛盾语,也突显了影片的喜剧幽默风格。同样的例子还有:

The Truman Show—A.《楚门的世界》B.《真人秀

The Colbys—A.《科尔比一家》B.《浮华世家》

Jumanji—A.《朱曼古》B.《勇敢者的游戏》

102 Dalmotian—A.《102只达尔马提亚狗》B.《102只斑点狗》

Oliver Twist—A.《奥列佛.退斯特》B.《雾都孤儿

Rebeca—A.《瑞贝卡》B.《蝴蝶梦

其次,这类片名也可译为表影片大意的单句,这样一来更符合汉语的语言规范,适合我国观众的欣赏习惯。如:

Mr.Holland’s Opus—A.《贺兰先生的作品》B.《春风化雨》

Mr.Smith Goes to Washington—A.《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

B.《民主万岁》

Leon,The Professional—A.《这个杀手不太冷》

第一个例子,摘自蔡东东先生的《英美电影鉴赏》,源自一部美国校园生活片,影片讲述了一位平凡的音乐教师贺兰先生的故事。荷兰先生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干了30年,他“不富有,也不出名,但他的成就超过了名和利”,他所在学校的每个学生都受过他的影响,他就是交响乐团的指挥,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音符,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作品(opus)。片名直译应该是《贺兰先生的作品》,现在译为《春风化雨》,译名比原名有更深刻的主题意义,展示了影片看似平凡实际上不平凡的故事,让观众去体会一个教师水滴石穿,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这个译名的妙处还在于它寓意深刻,得影片之精髓,让观众产生美好的联想。“春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常用于比喻良好的教育。看到这个译名,中国观众很容易联想起古典诗词名句“润物细无声”,还会联想到“园丁”,从而对影片中的老师肃然起敬。同时,美妙的译名也像一件艺术精品,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因此,译名不必拘泥于原片名的语言形式,不一定原来是名词的就一定要译成名词,而是要进行灵活的语法转换,得其意而忘其形。(www.xing528.com)

3.2文化意向重构

谢天振在《译介学》中指出:“文化意向(Cultural Image)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达到思想沟通”,如中国的“梁山伯祝英台”和英语国家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它们分别代表了典型的中西方文化意向。

浸润在由西方民族的文学、历史哲学宗教、传统、习俗和传说等等因素构成的西方文化体系中的英语电影及其片名,形成了西方文化圈的隔膜,不为中国文化体系中的人所认识,成为翻译中的“超语言因素”和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为了能及时有效地使英语电影片名的中译名与中国观众沟通,达到令观众心领神会的效果,其片名翻译要受限于中国文化。在翻译的过程中,根据情况对英国文化进行选择、规范、强化、排斥、贬低,同时附加中国文化色彩,把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意向注入翻译中,重构为广大观众所熟悉、能意会、肯接受的崭新文化意向—这就是文化意向重构(re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image)。

为我国观众所熟悉的《魂断蓝桥》便是其中典范了,其原英文为Waterloo Bridge。我国观众所熟悉的滑铁卢是拿破仑被威灵顿打败的地方,它位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附近。而片名中的滑铁卢桥却在伦敦,是男女主人公初次见面的地方,在故事的结尾,女主角出于绝望在桥头走向迎面疾驰而来的火车。译者巧借中国文化中的“蓝桥”典故(相传其地有仙窟,为唐朝裴航与仙女云英相遇之处),用隐含中国文化意向的蓝桥,与原片名中的“桥”相对应,再增添“魂断”二字点题,揭示这是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既保存了原片名的基本形式,又非常贴切地表达了原片名的悲剧内涵,至今成为我国翻译史上有口皆碑的佳译。

由现实主义作家John Steinbeck(1902-2002)同名著作《人鼠之间》改变的Of Mice and Men,比喻农民的一切反抗都是徒劳的,都逃不脱John Donne诗歌里所描写的鼹鼠的命运—辛勤造好的房子中不能免于毁于人的犁耙。译者将其译为《芸芸众生》,即暗含“人鼠之间”的寓意,又激发了佛学中芸芸众生之苦的中国文化联想,令人拍案叫绝。

同时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若直译为《人鼠之间》更符合片名的意义。本文认为,由于我国观众缺少相应的文化背景,直译的话,对Of Mice and Men的第一理解应该是人鼠之间的对立,进而可能会把影片误解成一部人鼠大战的恐怖片科幻片,而片名恰恰是有渊源的,电影制作者想表明的是人鼠之间的共性,共同悲惨的命运,因此用《芸芸众生》来表达悲天悯人的情怀不是更好么?同时,一部好的影片应该是主题鲜明的,不同的影片有不同的风格,象Of Mice and Men这类的社会伦理片,主题严肃,予人以警示或启迪。译名,作为影片的画龙点睛之笔,应切合原影片的内容,反映原影片的风格。译者应着眼于原片意义和精神,而不必拘泥于原片名的语言结构,即不必拘泥于形式对应。

本文还搜集了一些例子,仅供参考:

North by Northwest—A.《西北偏北》、北西北B.《谍海疑云》

Patch Adams—A.《妙手真情》

Red Shoes—A.《红舞鞋》B.《红菱艳》

Blood and Sand—A.《血与沙》B.《碧血黄沙》

The 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

Pretty Woman—《风月俏佳人》

黄飞鸿—A.《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Forest Gump—《阿甘正传

3.3异域特色

英美有不少影视片是根据我国观众喜爱的著名文学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它们也常常采用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或故事发生地作为片名,但是由于不少观众对电影主要内容和人物已有所了解,这类片名直译,可以保留其异域特色,更能激起名著读者的观看欲望。如:

Mulan—《木兰》

Jane Eyre—《简爱

Tess—《苔丝

Sister Carie—《嘉莉妹妹》

Titanic—《泰坦尼克》

Schindler’s List—《辛德勒名单》

Jarassic Park—《侏罗纪公园》

同时,像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影片ET、AI,它们的中文译名是直译过来的,为《外星人》、《人工智能》,这类片名短小精悍,体现了影片的科幻题材,也是十分成功的。

片名用作宣传时,只是手段之一。如果电影发行商的前期宣传力度很大,要着重突出异域风情,直译也未为不可。但若片名是由译入语观众不熟悉的或过长的人名地名来命名,投资为中小形的,片名就尤为重要,所以其呼唤功能和商业价值就一定要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4.结语

片名翻译,不是简单机械地照搬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而是在译者对原片的内容,片名的来源和风格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译入语的优势,从而进行再创造,是译名在传达原片信息的同时,沟通观众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同时由于电影是非常商业化的艺术形式,电影片名也具有很明显的交际翻译特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时刻以观众为中心,使所译片名不但能符合影片内容,还必须符合译入语观众的理解需求,具有充分的吸引力,这才能成为理想的译文。

参考文献:

1.Peter Newmark,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Hertwoodshire: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1988.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蔡东东.英美电影鉴赏[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

4.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5.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6.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2001(1)

7.龙千红.英语电影片名佳译赏析—兼谈电影翻译对译者的要求[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8.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