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目的论视角下的委婉语翻译成果

目的论视角下的委婉语翻译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的论关照下的委婉语翻译赵娜1.引言语言学家将委婉语称为“语言学中的无花果树叶”,因为当人类开始用“无花果树叶”遮羞时,委婉语就和人们的日常交际活动形影相依。作为协调各类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委婉语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所以,重视对委婉语的翻译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非常规的间接言语行为并非委婉语,委婉语与间接言语行为之间应是交叉关系。汉语中多将委婉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将其称为委婉辞格更为贴切。

目的论视角下的委婉语翻译成果

目的论关照下的委婉语翻译

赵 娜

1.引言

语言学家将委婉语称为“语言学中的无花果树叶”(linguistic fig leaf),因为当人类开始用“无花果树叶”(fig leaf)遮羞时,委婉语就和人们的日常交际活动形影相依。作为协调各类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委婉语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所以,重视对委婉语的翻译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委婉语翻译中可能遇见的问题

2.1委婉语与间接言语行为

委婉语表现为一种语言的间接性,间接言语行为与委婉语之间并非所属关系,它分为常规的和非常规的间接言语行为两种。我们将常规的间接言语行为看作是委婉语,比如Could you please passme the book? I’d rather you don’t do it again,please.等,这些委婉的表达方式都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为了照顾对方的面子,较委婉、客气、礼貌地表达自己的用意。非常规的间接言语行为并非委婉语,委婉语与间接言语行为之间应是交叉关系。

2.2隐含与明示

委婉语本身是以间接的、不明确的、迂回的方式表达,因此它有隐含信息。一般来说,原语中的委婉语应该译为目标语中相应的委婉语,委婉义不应挑明,语用隐含应保留在目标语中(钱冠连,1997:295)。例如:

In private Ishould merely call him a liar.In the Press you should use the words: reckless disregard for truth and in Parliament that you regret he should have been so misinformed.

对这种人,我个人是直称其为骗子。而报界说的是他“不顾事实真相”;在国会呢,人们只是歉然地说“他是受误传之害”。

原文中的画线部分是telling lies的委婉语,译文保留了原文的隐含义。有时,不同的委婉语表达相同的意义,但隐含程度不同。例如:

明示隐含

0 1 2 3 4 5

死—上西天了—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出事了—不在了—上山了

tell lies—regardless of truth—story teller—misinformed

上面的例子表明委婉语的隐含程度,“0”表示明示,数字越大,委婉语的隐含程度越大。

2.3委婉语与euphemism

英汉委婉语在两种语言当中均被当作修辞方法来使用,汉语中的“委婉语”通常被当作英语中的euphemism的对等词,实际上,它们并非完全对等。

2.3.1范围

汉语中的委婉语也被称作婉曲,通常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来定义,包括婉言和曲说。我国学者陈望道从狭义的角度将其定义为“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换句话说,汉语委婉语仅指曲说,而婉言则成为另一种独立的修辞手法。从广义的角度,许建章在他的《标准现代汉语教程》中将委婉语定义为“用同义的语言形式婉转地烘托、暗示某些不便或不愿直说的本意的修辞方法”。史锡尧和杨庆惠也有类似的定义:“所要表达的意思不是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用委婉曲折方式暗示给读者,这种修辞手法叫婉曲。”他们赞成将汉语委婉语分为婉言和曲说,前者指用间接的表达替代话语当中不愉快或令人尴尬的表达方式,后者指“为了强调话语的目的,说话人有意间接地或以迂回的方式来表达”。汉语中多将委婉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将其称为委婉辞格更为贴切。

我们现在看一看英语委婉语的定义:

Substituting an unpleasant or impolite idea for an indirect,agreeable or ambiguous expression.(Language and Linguistic Dictionary)

Euphemizing isgenerally defined as substituting an inoffensive or pleasant term for amore explicit,offensive one,thereby veneering the truth by using kind words.(Enright)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英语委婉语与汉语中的婉言一致,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用间接的或令人愉快的近义表达来代替令人不愉快的、不礼貌的或不尊敬人的说法”,例如:to answer the nature's call代替go to toilet,I've got some trouble代替I'm ill,nomore代替die,gain weight代替become fat。然而,英语委婉语却不包括汉语委婉语中的曲说,汉语中的曲说实际上近似于英语中的innuendo(暗指)。

所以,汉语中的委婉语比英语中euphemism的范围要广得多,将euphemism译为“讳饰”可能更为恰当,它不等于汉语的委婉辞格,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2.3.2文化因素

委婉语在一种语言中委婉,可能会在另一语言中直说。相同的词在不同文化中的联想意义有时会不同。在汉文化里,“老”经常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和礼貌,如“李老”、“老师傅”、“老师”,“老王”,而在西方文化里,老年人不如中国老人受尊重,“老”具有消极的联想意义,通常使人联想到不中用了或晚年的孤寂生活,因此,英语中有大量关于“老”的委婉语,如home for adults,the longer living,third age,well preserved man等。“怀孕”在汉文化里通常以委婉的方式表达,如“有了”,“有喜了”,“行动不便”,“快要生了”,“大肚子了”,而在西方文化里通常直说。对于疾病,英美人较多地使用委婉语来掩盖疾病的严重程度,如condition(疾病),eat around my heart(心脏病),French disease(梅毒),the big C(癌症),color deficient(色盲)等,而汉语中此类委婉语却少得多。另外,英语中有很多关于毒品的委婉语,如California sunshine,Angel Dust,Corporation cocktail,Lucy,baby等,而汉语中除了“白粉”外,一般都直说。

汉语当中有很多关于人际关系、称谓、金钱、性格等方面的委婉语,而关于犯罪、惩罚、疾病和宗教等方面的委婉语却很少。由此可见,英汉委婉语存在着非对等性。当翻译上述委婉语时,是否将委婉语译为直接语应考虑到社会和文化语境。

3.委婉语翻译的理论指导———功能目的论

3.1关于功能目的论

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诞生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为译者的翻译实践提供了灵活翻译的理论依据。功能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汉斯·费米尔(Hans J.Vermeer)在与其师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合作撰写的《翻译理论基础概述》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功能目的论”这一概念。费米尔认为“翻译是一种转换,也是一种人类行为,而任何行为会导致一种结果,一种新的情景或事件”,在费米尔的目的论框架中,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产生的语篇”。毋庸讳言,目的论强调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亦即译文在目的语中对译语文化以及译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和影响是译者首要考量的因素。

3.2功能目的论在委婉语翻译中的指导意义(www.xing528.com)

首先,委婉语的使用功能明确,目的性强,这要求译者需选择恰当的表达将原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和目的再现于译文中。李国南先生曾说过:“委婉语的使用与其说是一种手段,毋宁说是一种目的”。无论是避免忌讳,减少刺激,还是修饰美化功能,都表明委婉语在不同场合的使用都带有独特的用意,传达了语言使用者要将交流继续下去以达成某种具体目的的意愿。这可以说与功能目的论的首要法则———目的法则(skopos rule)不谋而合。目的法则指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整个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为有效实现委婉语翻译的目的,译者应根据译文的不同预期功能来灵活选择翻译策略,决定处于特定语境中的委婉语信息哪些可以保留,哪些必须根据译语语境进行调整。

其次,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委婉语翻译是实现委婉语由源语文化向目的语文化转化的交际活动。如何处理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关系是译者在委婉语翻译实践中必须斟酌的重要步骤。功能目的论的连贯法则(coherence rule)认为,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的准则,即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正如上面我们谈到的,中西方对待“老”的不同态度决定了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中文环境中,“老”是对阅历丰富者的尊称;而英文传统中,“老”却是“无用”的代名词。为避免伤害老年人的感情,在翻译时就应用“senior citizen”来代称“old man”。

当然,目的论在重视实现译文功能的同时,从未忽视忠实性(fidelity)在委婉语翻译中的重要性,认为原文和译文之间应该语际连贯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即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一个责任心不强的译者在处理某些委婉语信息时很容易偏离原文,或干脆弃之不译,这样一来无疑造成了欠额翻译。不过,忠实于原文远比忠实于形式重要,不然对译语读者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

4.委婉语翻译的具体处理方法

4.1删减

英汉语属于不同语系,语言形式有很大差异。为了对特定文化下的读者产生应有的效用,使译文在译语文化中达到预期目的,译者必须采取符合译语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这样对原文信息作必要的取舍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手段。如下例: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The world is still divided into three,and our base in Shu is beleaguered.At this time our very survival hangs in the balance.(David Pollard)

原文用“危急存亡”一词来体现蜀国岌岌可危的形式。“存亡”是一个偏义复词,语意重点在“亡”,“危急”是修饰成分,用以突出局势的严峻程度。偏义复词,如“好歹”“贫富”“甘苦”“是非”,表达重点一般在于反面意思,而正面语素起到缓和效果,使言词听起来较温和悦耳,反映出中国人含蓄曲达的文化心理。在本例中,英国汉学家David Pollard将“存亡”一词中的正面意思译出,而将反面意思“亡”舍去,刘士聪先生评论说:“用survival表示汉语的危急存亡这一概念一下子就抓住了它的实质,再和成语hang in the balance连用,不但意思准确,且行文节奏也与原文非常符合”。

4.2增补

功能学派指导译者将原文文本看作一个开放性的信息源,认为“原文仅仅是译者使用的多个信息来源的一种”。当译文功能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在译语文化中取得预期效果时,译者自然有必要对原文内容进行适当的增补,使原文信息清晰化,然后激活读者的认知图示,从而使译文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预期文本功能。例如:

OPEC is still skating on thin ice.(OPEC Goes Figure Skating)

欧佩克现在仍然如履薄冰,尚未走出险境。

“on thin ice”是“处于危险境地”的意思。作者这里用此习语,一方面要表达出欧佩克当时所处的举步维艰的境地,另一方面用它与文章标题相呼应,使文章显现出几分幽默。译者在翻译中为了使译文更具体明确,将委婉义译出之后又增添了本义“尚未走出险境”。像这样补足信息的方法虽然使委婉程度有所降低,但有助于译语读者理解译文,增强了译文的可接受性。

4.3改译

诺德指出,“按照译语文化的准则来调整或改写原文是每个专业翻译者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由于中文与英文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两者在遣词用字,句法结构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此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差异也会影响中英文读者对某些相同事物的理解。为了使译文在译语环境中获得良好的效果,译者不得不对原文进行适当的改写。例如:

虽然应名来上学,亦不过虚掩耳目而已,仍是斗鸡走狗,赏花阅柳为事。(《红楼梦》)

He attended the school only as a blind for his visit to cock-fights,dog-races and brothels.(Yang Xianyi)

对于一般中文读者来说,读明白“赏花阅柳”的实际指称意义是没有困难的,将“花”“柳”与风月之事相联系是古而有之,如“寻花问柳”“花街柳巷”“眠花卧柳”。但在英文传统中,“花”“柳”不会带来相似的联想意义。故杨宪益先生没有将其对等译作flowers and willows,而是点出其具体含义brothels,这样一来既保持了句子结构的平衡效果,又满足了visit和brothels的搭配需要。

4.4对等译法

对等译法,“就是根据原文实际表达的指称意义(语言符号和它所描绘或叙述的主观世界或客观世界的实体和事件之间的关系)或语用意义(语言符号及其使用者之间的关系),采用译语中具有相对指称意义或语用意义的说法”。具体而言,译者可以大胆采用译语中现成的相应的表达方式,使译文符合译语表达习惯,又能保证原文的功能在译语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再现。例如:

On the 14th of the March,at a quarter to three in the afternoon,the greatest living thinker ceased to think.(Speech at the Graveside of Karl Marks)

三月十四日下午二时三刻,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了思考。

原文作者用ceased to think间接道出马克思的离世,think一词与马克思的身份thinker相照应。原文措辞隽永,匠心独运,翻译时应注意这一特色。汉语有“心之官则思”的说法,认为心脏是思考的器官。因此,译者将ceased to think处理成“停止了思考”能引起中文读者的恰当联想,而且也符合文中含蓄庄重的表达特色,达到苏轼所说的“言尽而意不止”的效果。

5.结语

功能目的论主张:翻译应该以译文的预期功能为参照系,当目的法则与连贯法则、忠实法则相冲突时,三者关系是:忠实性法则从属于连贯法则最后从属于目的法则。这一理论对委婉语翻译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本文根据这一理论探讨的几种具体方法,希望对委婉语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and Education Press,2004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李国男.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5.

4.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5.张美芳.功能加忠诚———介评克里丝汀·诺德[J].外国语,200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