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圣经》环保思想:防过劳、守安息日

《圣经》环保思想:防过劳、守安息日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圣经》中的环保思想高智艳1.引言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世界各国工业文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然而,面临当今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圣经》作为基督教教义和经典思想的承载者,在某些方面为反思当前的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为防止万物过度劳累,《圣经》还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即安息日条例。

《圣经》环保思想:防过劳、守安息日

圣经》中的环保思想

高智艳

1.引言

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世界各国工业文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面对持续恶化的环境问题,人们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思考,力图寻找化解危机的出路,以逐渐恢复生态平衡,确保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关于现代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历史学家林恩·怀特把锋芒指向基督教,控诉基督教对目前的生态恶化负有罪责(1967:1204)。他认为基督教接受了《圣经》创世故事,把人类置于自然之上,可以剥削自然,正是《圣经》的这种态度影响了现代西方科技的发展,对环境构成威胁。社会学家蒙克利夫则指出,怀特的分析过于简单化,因为导致生态危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民主制、技术、城市化及对自然的侵略态度等(1970:510)。因此,把基督教视为人类生态灾难的罪魁祸首,是缺乏根据的、不科学的。生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绝非某种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不能把现代生态危机的帐算在基督教头上”(何,155;徐,79)。

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精神基础和思想源头之一,它的确对西方人的自然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面临当今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圣经》作为基督教教义和经典思想的承载者,在某些方面为反思当前的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其中创世原则、托管原则以及《圣经》对被造物内在价值和权利的肯定三方面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对缓减全球生态危机,改善当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无裨益。

2.创世原则:上帝是世界的主人

创世纪》开篇就明确交代,上帝从虚无中创造世界,世界属于上帝。上帝是地球上的最高权威,任何一个成员都无权支配另一个成员的命运。

正如《诗篇》第24篇所记载,“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中的,都属耶和华”,上帝才是这个世界的拥有者。上帝对约伯说“天下万物都是我的”(约伯记,41:1),他也曾多次明确表示,万物源自他手,他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主人,(出埃及记,9:19;19:9;以赛亚书45:12),“……因为世界与其中所充满的,都是我的(诗篇50:10-12)。”西方资本主义把自然视为一种“没有主人的财产”,任由人类占用、开发和剥削的观念是对上帝的侵权。莫尔特曼分析,“如果上帝是天地的创造者,那么天地就是他的财物,因而本身必须视为神圣,并应当受到尊敬。任何称自然为上帝的‘创造物’的人,都应尊敬上帝在地上的律法,而抵制人类对自然的毁灭,这种毁灭始于一种虚构:自然是‘无主的财产’,属于最先占有他的人”(何,183)。这里创世教义的道德结论显而易见。

上帝眷顾所造万物。鸟类得到上帝照顾,耶稣说:“你们看天空的飞鸟:他们不种不收,也不存粮食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饲养牠们!”野地花草也是上帝关爱的对象,“看看百合花怎样生长吧!它们既不工作又不缝衣,可是我告诉你们,甚至像所罗门王那样的荣华显赫,他的衣饰也比不上一朵野花那样的美丽。野地的花草今朝出现,明天枯萎,给扔在火炉里焚烧,上帝还这样打扮它们!”(路加福音,12:24,27-28)尽管上帝把大部分食物供给男男女女,他也满足动物,甚至大地之所需,他“使雨降在无人之地……使荒废凄凉之地得丰足,青草得以发生”(约伯记,38:26-27)。上帝尚且如此怜惜世间万物,人更理应如此。

为防止万物过度劳累,《圣经》还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即安息日条例。每逢安息日,人要安息,奴隶要休息,就是牛马也要休息。《出埃及记》23:12中神嘱咐人,“六日你要工作,第七日要安息,使牛、驴可以歇息”。为避免土地被重复使用而遭破坏,所以实行安息年和禧年的土地休耕政策,并培养跟动物和植物之间的感情,“六年你要耕种田地收藏土产,只是第七年,要叫地休息,不耕不种,使你民中的穷人有吃的;他们所剩下的野兽可以吃”(出埃及记,23:10-11)。这样,耕种时能够尊重牲畜和土地,此种农业伦理召唤人保持与土地的密切关系。人不可对他赖以生存的土地过分地索要,不仅要让自己生息,让野兽得以生存,也要让土地适时的休耕,以保持土壤的肥沃,确保正常的收成。这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为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提供支持,也为破坏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复原的时间。

3.托管原则:人是世界的管家

《圣经》中,上帝、人与大地之间先后有序。由于三者的价值和重要性不同,三者地位不能彼此取代。上帝是地球的“主人”,人是上帝的“管家”,被造的世界是上帝的“财产”。上帝是人类和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而人以上帝的形象而造,地位仅次于上帝,并被赋予管理大地的责任。大地的创造是为支持人类的生存,地位就在人类之下。人的管家身份,意味着人有责任代表上帝爱护一切生物,有义务合理利用和保护神造的自然资源。

根据《创世纪》1:26的记载,上帝在完成他的其它创造后,照着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并交待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这样,就把人与其它被造物区分开来。另外,上帝还嘱咐亚当和夏娃,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各种活物。”(创世纪,1:28)人自己要繁衍生息,同时要管理世界,通过使用上帝给予的“灵”,人可以带给世界美和精彩。显然,这里的启示是: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持续增加,人的子孙后代要各自看护各自的土地,就像最初亚当要看守他的一样。人要治理地球,就需要不断地认识和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掌握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另外,上帝用泥土造亚当,阐明了人与土地的关系。因为“Adam”(原意为人类)是“adamah”的变体,意为泥土、土地。可见,人与自然相互依赖,同是上帝创造物的一部分。任何对环境内部关系及整体性质的破坏,都违背了上帝的意旨,是对上帝的侵犯。

人要实现对地球的管理,就有权利用自然,有权吃地上的果蔬以及动物的肉,因为“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提摩太前书,4:4)。根据《圣经》记载,当上帝以人身出现在亚伯拉罕面前时,他也吃了“一只又嫩又好的牛犊”;耶稣还和他的门徒一起吃逾越节的羊羔肉(路加福音,22:7-8)。动物的皮毛也可用来做人的衣物。施洗约翰,上帝所称赞的妇人所生的最大的男婴,“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马可福音,1:6)。在亚当夏娃犯罪之后,上帝用皮子做衣服给他们穿,因而开了先例。同时,经上帝的允许,人可用动物旅行、运输或祭祀,也可砍伐树木木材、建房屋。人对自然的利用必须建立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即所用之处必须是上帝认为合情合理且有必要的。人需要善待自然,不可过度剥削和掠夺,也不可浪费奢侈。

身为上帝委任于地球上的代表,人就对这个世界负有双重责任。首先,依据《创世纪》的记载,上帝造人后,叮咛他们“治理这地”,这表明人具有代表上帝管理一切被造物的权利和义务。人不能任自然自生自灭,而要辛勤劳作,治理耕种土地,以示对造物主的膜拜和敬意。经文中“Subdue”或“rule”有征服、控制之意,这也说明人的地位不只是在自然之中,受自然界的支配,人同时也在自然之上,拥有管理自然的权利(孙,114)。其次,从创世记第二章来看,神造伊甸园后,便派亚当“修理看守”(创世纪,2:15)。人受上帝之托“管理”而非“拥有”神的创造,因而,要让各种受造物“各从其类”的发展,不能为了自身利益而破坏上帝所赋予世界的合谐性。林伯格(Limburg)在仔细研究希伯莱词“rdh”(常译为统治、治理)的基础上(在创世纪1:28以及在《旧约》其它篇章中的使用),得出结论:这个词最常用于政治语境中,指对一个王国或民族的统治。他发现在谈论这种统治的性质时,《圣经》强调一种仁慈怜悯的统治,其中包含对他者的责任,以及促使社会和平与繁荣的责任(Limburg,221)。也就是说,创世故事并没有倡导对自然的残暴剥削,相反它提倡一种爱护自然的环境责任,要人善待自然和生活在其中的各种生命。(www.xing528.com)

4.被造物拥有内在价值和权利

《圣经》中,自然是有生命的存在,它见证上帝创造的荣耀,传达上帝的启示。它不再只是为宗教辩护的武器,由于出自上帝之手,它本身具有价值,并因为与上帝的契约进而拥有一定的权利和独立性。

创世纪1:31中叙述,“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自然的整体在上帝看来是好的,具有内在的、对人有用之外的重要性。在《创世纪》第一章中,“上帝看作是好的”这句话共出现了四次,这可以理解为:创造物的善是上帝的善的反映,就像《诗篇》第19篇所写“诸天诉说神的荣耀”。另一方面,上帝看着被造物是好的,说明被造物的善多少是独立的,造物主不但给了被造物善,还给了他们自由。被造物的善是由于其自身的缘故,并非因为它们对人的有用性。尽管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利用它们,它们仍然有独立于人的善,是上帝创造它们时所赋予的。《圣经》中还有许多诗篇一再重申“神造的一切都是好的”,这种思想对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见解。如前所述,大地万物在人类之下,并不表示大地万物没有价值。《圣经》把受造界视为具有意志与尊严的存在。上帝与所有受造物密切相关,他能跟所有受造物交谈,受造物也能回应上帝,所以人要敬重上帝,与自然建立良好的关系。

另外,《圣经》明确拒绝将自然还原为纯粹的机械装置。自然被描绘为有生命的存在,是上帝的化身,人们可以通过观察自然领悟上帝的旨意。看诗篇96: 11-13,“愿天欢喜,愿地快乐;愿海和其中所有的都快乐!愿田和其中所有的都快乐!那时,林中的树木都要在耶和华面前欢呼……”。非人类存在物是有生命的,它们在上帝眼中也是好的。显然,这些诗篇教导人尊重自然,承认世间万物的内在价值,并要维持自然的多样性和内在系统的平衡。

同时,被造的世界也在与上帝的盟约之中。按照《圣经·创世纪》的记载,上帝与人、人的后裔以及诺亚方舟里出来的一切活物立约。莫尔特曼从中总结出三重确权利:人权(上帝同我们立约)、后代人的权利(上帝同我们的后裔立约)以及自然的权利(上帝同一切活物立约)(莫,215)。自然是上帝立约的伙伴,与人是平等的,任何损害自然尊严的行为都是对上帝的不敬。是故,人无权恶待动物,正如《箴言书》中所言,“义人顾惜他牲畜的命;恶人的怜悯也是残忍。”(箴言书,12: 10)

希伯来人的信仰中,上帝是万物的主宰,也是一位慈爱的主。所有的受造物,都与上帝保有盟约的关系,不容人类去破坏。上帝非常严肃地对待死亡,不论是人还是动物。人可以和野生动物共存,也可以取它们为食物,但是不可以使他们灭绝。他不准他的子民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尽管他们可以吃羊羔肉(出埃及记,23:19)。上帝也绝不允许虐待动物,因为“经上说‘牛在场上踹谷时,不可笼住它的嘴’(提摩太前书,5:18);上帝甚至奇迹般地叫一只动物开口说话,反抗主人的鞭打(民数记,22:28)。出于对动物的怜惜,上帝还安排它们每个礼拜休息一次,并且指示人,丰收之时不可过度收取,要给野生动物留足食物(利未记,19:9)。由此可见,《圣经》同样重视动物,肯定它们的价值和权利。人应该承认各种非人类创造物独立生存的权利和自由,与它们和谐共存于地球家园。

5.结语

毋庸置疑,人类生存的地球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世界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给地球带来沉重负担,自然资源迅速枯竭,环境污染也在日益加重,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发挥宗教的作用不失为解决人类生态难题的一种重要思路。基督教在世界各地流传之广、信徒之多、影响力之大,均遥遥领先于其它各大宗教。据1982年《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统计:世界信奉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三大派)的人数达15亿。到2004年止,据不完全统计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三大派)信徒已超过20亿。宗教的功能之一,就是要通过宗教教义和思想影响改变信徒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因而,在人类生态危机的这个大背景下,很有必要以一种“绿色”的视角重新审视基督教经典—《圣经》的原有教义,建立新的生态化理解。让信仰与生态和谐,从而使基督教徒积极地投入到环境保护运动中来,为缓减生态危机提供了具有借鉴价值的思路。

参考文献:

1.Limburg,J.“The Responsibility of Royalty: Genesis 1-11 and the Care of the Earth”[J].Word and World,1991(11).

2.White,L.“The Historical Roots of Our Ecologic Crisis”[J].Science,1967(155).

3.Moncrief L.W.,“The Cultural Basis of Our Environmental Crisis”[J],Science,1970(170).

4.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5.孙毅.从《圣经》的角度看环境保护问题[J].宗教,2007(1).

6.莫尔特曼.创造中的上帝———生态的创造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

7.徐捷.浅谈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价值根源[J].伦理学,2007(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