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钢琴的启示》中比较奥古斯特·威尔逊的两种钢琴态度

从《钢琴的启示》中比较奥古斯特·威尔逊的两种钢琴态度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过去中汲取力量在现实中站稳脚跟———比较奥古斯特·威尔逊的《钢琴的启示》中对待钢琴的两种态度金雪飞奥古斯特·威尔逊是著名的非裔美国剧作家,他尤其以其跨度一个世纪由十部戏剧组成的匹斯堡系列剧而著名,其中有两部为其赢得了普利策奖。其夫克劳里的死再一次证明了钢琴这个有着引起灾难和死亡的魔力,张耘在“继承与继承的困惑———评奥古斯特·威尔逊的《钢琴的启示》”中指出“钢琴既是遗产,又是忌讳”。

从《钢琴的启示》中比较奥古斯特·威尔逊的两种钢琴态度

从过去中汲取力量在现实中站稳脚跟———比较奥古斯特·威尔逊的《钢琴的启示》中对待钢琴的两种态度

金雪飞

奥古斯特·威尔逊是著名的非裔美国剧作家,他尤其以其跨度一个世纪由十部戏剧组成的匹斯堡系列剧而著名,其中有两部为其赢得了普利策奖。威尔逊非常关注非裔美国人的历史文化,并成功地将其融入他的创作当中。威尔逊认为继承和发扬非洲的传统文化对于非裔美国人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文化背景中确立自己的身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荣获普利策奖的《钢琴的启示》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如何继承带有浓厚象征意义的钢琴的故事。故事中的姐姐波尼丝坚持要保留这架钢琴,尽管她在她妈妈去世后几乎不去碰那架钢琴。而弟弟波尔·威利却只看重钢琴的实用价值,决意要卖掉这架钢琴去买曾经奴役他祖先的奴隶主萨特家的农场。然而,姐弟俩对钢琴的态度都有其不足之处并引起了不少他们无法单独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的态度,指出各自的不足,试图找出对待这架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钢琴的正确态度—继承并使用非洲文化遗产对于非裔美国人建立自己的身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两种不同的态度

《钢琴的启示》中的主要冲突就是姐弟俩对祖传的钢琴如何处理的问题。波恩在其文章中提到威尔逊借助此冲突向所有非裔美国人提出了个问题:“真正的问题是钢琴,即文化遗产,你们打算如何使用它?”(2009)姐弟俩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实际上反映的是两种对于家族历史或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是消极的继承还是积极的使用?在下面的论述中笔者将分析这两种不同的态度。

对于波尼丝来说,这架古老的钢琴记录了她的家族为了争取完全独立解放的奋斗史。波尼丝的叔叔多克为了让人明白为什么波尼丝不愿卖这架钢琴而讲述了它的来历。钢琴起初是奴隶主萨特送给他妻子的周年礼物,由于暂时缺钱,他用家中的两个奴隶换取了这架钢琴。而这两个奴隶就是多克的祖母和她九岁的儿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萨特的妻子非常怀念多克的祖母并试图换回她们母子却未能如愿。后来萨特命多克的祖父威利·波尔将他妻子和儿子的像雕到钢琴上,他却将他们家族发生的大小事情都刻到了上面。而多克的哥哥波尔·查尔斯常常把那架钢琴挂在嘴边,照他的话来说,那架钢琴是他们家族的历史,只要萨特拥有它,他们仍旧被奴役着。于是,在1911年的7月4日,他和他两个兄弟将这架钢琴从萨特家偷了出来。波尔·查尔斯也因此被萨特烧死在黄狗车里,遇难的还有其他四个黑人。而波尔·查尔斯的遗孀在其夫死后的17年里日日含泪擦拭钢琴,有时都会将手磨破,而她还会用混着血泪的布子继续擦拭,她还常让波尼丝弹奏钢琴招来死者的亡魂而与之交谈。母亲这种哀悼方式使得波尼丝下定决心绝不会和母亲一样。所以母亲去世后,波尼丝再也没有去碰那架钢琴。

对于波尼丝来说,钢琴还有另一个象征意思,那就是所有灾难和痛苦的源泉。她将家中的所有苦难都归咎于这架钢琴。父亲波尔·查尔斯因此被活活烧死,母亲却为其进行了长达17年的血泪哀悼,而这17年的血泪哀悼对波尼丝影响尤为深刻,这是一个漫长的,痛苦的,和鬼魂相处的经历。在剧中,波尼丝指责这架钢琴只会引起“偷盗与死亡”:

十七年的寒夜和独守空房,为了什么?为了一架钢琴?一块木头?还是和人平起平坐?我看你和其他人都一样!你,爸爸波尔·查尔斯,叔叔温宁·波尔,还有多克叔叔,还有克劳里…你们都一样!除了偷就是死!又能怎么样?只能引起更多的偷和死!我看不出它能带来什么。要么就是被烧死,要么就是被枪打死,要么就是落井而死。永远不会停止!

(2004: 1225)

波尼丝认为只要她不去碰那架钢琴,她就不会惊醒沉睡其中的鬼魂,而所有的“偷盗和死亡”就会停止。然而,这也仅仅是她逃避过去和痛苦的一种方式。波尼丝否认黄狗车的鬼魂推萨特落井却说看见萨特鬼魂的事实足以证明她在自欺欺人。她不敢承认,所谓的“偷盗和死亡”根本就没有随着钢琴的紧闭而停止。

而弟弟波尔·威利却持有和姐姐截然相反的态度。他过分看重钢琴的实际价值。波尔·威利从一开始就企图卖掉钢琴,尽管他显得鲁莽冲动,可他的做法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波尔·威利看来,钢琴唯一的价值就是其上的雕刻:精致,逼真,工艺精湛,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在本剧开始时,威尔逊曾花笔墨着重描写这架钢琴上的雕刻,他把这架钢琴奉为一件艺术品而远非简单的雕刻。波尔·威利之所以想急切卖掉这架钢琴,是由于他想买萨特的地来耕种,从而在经济上能够和白人平起平坐,做自己真正的主人。剧中波尔·威利也不是不看重钢琴的“情感价值”。他只是不愿意姐姐只停留在这毫无意义的“情感价值”上,在他看来,那钢琴放在那什么都不干,若干年后还是架钢琴。可若变卖之后买了地,那价值就会翻上几番。他最看不惯的是,姐姐非但不让他卖钢琴,还把它放在那不用直到它烂掉。波尔·威利看不到波尼丝坚持守护钢琴的苦心,而波尼丝也无法理解弟弟“卖掉灵魂”的做法的积极意义。

2.两种态度的局限性

波尼丝的确能够清楚钢琴的深刻意义,它是家族历史的象征,是祖辈们争取独立解放的奋斗史。可现实生活中的她多数情况下是把它看做痛苦与灾难的源泉。而波尔·威利对钢琴实际价值的追逐,让他一直以来否认萨特鬼魂的存在,从而导致最终的与鬼魂的对峙。

波尼丝对待钢琴的态度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继承。因为她在她妈妈去世后,就再也没有碰过钢琴。而她丈夫去世的三年里,她过着毫无生气的生活。在本剧开始时,有这样一段话来描述波尼丝居住的房子:“房屋里稀稀拉拉地摆了几件家具,虽然有女人打扫的痕迹,却少了一丝温暖和生气”(2004:1191)。通常状况下,有女人住的屋子常常是温暖舒适,充满生气的。然而这间屋子却明显不同。通过多克叔叔接下来的介绍,我们才知道波尼丝仍旧沉浸在对丈夫的哀悼中。这个哀悼的时间远比一般的哀悼要长。波尼丝不只是为其夫的死而哀悼,更多的是深陷于过去的痛苦中而无法自拔。其夫克劳里的死再一次证明了钢琴这个有着引起灾难和死亡的魔力,张耘在“继承与继承的困惑———评奥古斯特·威尔逊的《钢琴的启示》”中指出“钢琴既是遗产,又是忌讳”(2007:100)。而她一直拒绝追求她三年的艾弗里牧师,也足以证明她跟本就没有真正地面对生活,只是行尸走肉般地浑浑度日。(www.xing528.com)

波尼丝的这种消极继承在剧中引起了另一个挥之不去的麻烦,那就是不断有白人买主光顾,想以高价收购这家历史悠久的钢琴。波尼丝试图以不去碰那架钢琴来回避过去,可这造成的其他买主的光顾也使她不得不一次次地面对钢琴,面对过去。剧中有一个白人专门收购黑人的各种乐器,他曾找过波尼丝多次来买钢琴,可都被她拒绝。然而这种拒绝却是一种消极的拒绝,只要她一日不用钢琴,还是会有人来打钢琴的主意,包括自己的弟弟波尔·威利。值得注意的是,白人所要收购的乐器,直接会让我们联系起音乐,而音乐在非裔美国人生活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刘风山在“奥古斯特·威尔逊与他的非洲中心美学”中指出音乐是“一种思维方式,一剂治疗伤痛的良药,一种创造,一种生活…一旦拥有了音乐,就拥有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也就拥有了自我”(2008:52)。白人收购乐器的举动,就是一种文化侵蚀的过程。而波尼丝放弃音乐,也就意味着放弃了生活,放弃了自我。

波尔·威利一直以来想要卖掉钢琴,从某种象征意义上来说,他就是割断与过去的联系,无视他的文化遗产。其父为之丧命偷来的钢琴若重新回到白人手里,那么照爸爸波尔·查尔斯的话来说,就是重新回到了奴役,而这种奴役却是一种精神上或者文化上的奴役,想要获得解放就不会那么容易了。而波尔·威利和姐姐波尼丝犯了类似的错误,那就是否认萨特鬼魂的存在却相信黄狗鬼魂的故事。他们两个人都在逃避着自己认识上的局限性,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或是忘记了如何解决。当萨特的鬼魂被所有人听见时,波尔·威利冲上楼去与之搏斗,却是屡战屡败,甚至被鬼魂从楼上扔到楼下。即使是艾弗里的祈福都毫无用处。这时的波尼丝突然意识到自己该做些什么了。她开始弹奏钢琴并唱起了“又是命令又是恳求的”歌。渐渐的,搏斗的声音消失了,姐弟俩的误解也随着音乐飘向了远方。

波尼丝的消极继承使她毫无勇气去面对生活,也招来了一次次被动地面对过去。而波尔·威利一味地顾及钢琴的实用价值最终使他与萨特的鬼魂直面相对。两种态度都有彼此的局限性,而又不能只凭一方就解决。最终将两者逼到了那个或是不敢触碰或是遗忘的“钢琴”上去。

3.对待过去———继承并使用

萨特的鬼魂与波尔·威利最后的搏斗为姐弟俩提供了一次认识双方的偏见及局限性的机会。冲突的解决就是他们对待这个有着历史象征意义的钢琴的正确态度。

在萨特的鬼魂与波尔·威利搏斗这个场景里,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就是艾弗里祈福的失败。艾弗里这个基督教传教士此处暗示着非裔美国人对基督教的接纳。可是,这种接纳却没能解决非裔美国人的问题。仔细品读他的祈祷词,不难看出问题就出在祈祷词上。这段祈祷词如下:“我会给你一颗新的心,还有一个新的精神。我会将你的石心换成我的肉心。我会将我的精神传达给你,并使你按我的规定行事,你也会保留我的判断并遵从它们”(2004:1260)。此段祈祷词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并富有浓厚的种族色彩。传教者象征着白人,而听者却象征黑人。传教士想赋予听者新的精神并按他的意志行事,象征着白人想完全同化黑人的意图,而作为白人象征传教者声称自己的心是“肉心”,而听者的心是“石心”,也明显表现了白人的优越性,种族歧视在此处显而易见。而这段祈祷词驱鬼的失败也就明确表明:放弃非裔美国人的文化遗产而接受白人文化根本不能是非裔美国人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

当看到艾弗里祈福失败时,波尼丝突然意识到她应该靠自己了。威尔逊这样描述这段:“就在这时,从记忆的深处,波尼丝意识到她必须做什么了。她跨到钢琴处,开始了弹奏[……]这是一首驱魔的歌曲!这是一首战斗的歌曲!一阵风在两个大陆间吹过”(2004: 1260)。此处两个大陆指的是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而这阵风却充当了信使或者是桥梁的作用,它将查尔斯一家的鬼魂带到这里来帮助波尔·威利打败了萨特的鬼魂。而驱魔这一仪式也是非洲的文化传统之一。威尔逊将其放到此处想要传达的信息就是:只有继承并使用文化遗产,非裔美国人才会在这个充斥着白人的文化里站稳脚跟。

波尔·威利对钢琴的完全抛弃和波尼丝对钢琴的消极继承都有着同样的片面性,这两种态度的任何一种都不会使他们正确认识钢琴的真实意义。而情急之中波尼丝弹奏钢琴将萨特的鬼魂驱逐出去这个举动昭示着:过去不能被遗忘,也不能被搁置隐藏,只有借助过去的力量才能够打败现实中的种种困难。

参考文献:

1.Boan,Devon.“Call-and-response: parallel‘slave narrative’in AugustWilson’s ‘The Piano Lesson.’”[J].African American Review.Summer,1998.06 Jan.2009.<http://findarticles.com/p/articles/mim2838/is n2 v32/ai21059955>

2.Heard,Elisabeth J.“AugustWilson on Playwrighitng: An Interview”[J].African American Review.Spring,2001.06 Jan.2009.<http://findarticles.com/p/articles/mi m2838/is 1 35/ai74410617>

3.Wilson,August.“The Piano Lesson”[M].Literature: APortable Anthology.Ed.Gardner,Janet.E.Boston: Bedford,2004.

4.刘风山.“奥古斯特·威尔逊与他的非洲中心美学”[J].外国文学.2008 (2).

5.曾艳钰.“当代美国黑人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作品中的历史再现”[J].外国文学.2007(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