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鹰架式教学助推网络经济学课程创新

鹰架式教学助推网络经济学课程创新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从分析鹰架式教学的内涵入手,以微软垄断案为例,解析鹰架式教学在网络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及使用该方法的注意事项。本文通过“微软垄断案”这个案例的讲授,说明鹰架式教学在网络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鹰架式教学助推网络经济学课程创新

鹰架式教学在网络经济课程中的运用

赵玉莲

(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四系,河南郑州450004)

摘 要 鹰架式教学是当今教学领域中重要的教学法。本文从分析鹰架式教学的内涵入手,以微软垄断案为例,解析鹰架式教学在网络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及使用该方法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鹰架式教学;建构主义;网络经济学

一、鹰架式教学的内涵

鹰架式教学,也称为脚手架式教学、支撑点式教学、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Vygotsky,1978)的“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理论为依据的。维果茨基认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这是儿童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水平;一是潜在的发展水平,是儿童在他人的帮助下或与同伴合作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时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根植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儿童从原有的发展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发展水平,从而使儿童的心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就是“鹰架”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者从维果茨基的理论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形象化比喻,提出了鹰架式教学。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III)的有关文件,鹰架式教学被定义为:“鹰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教员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通过其支撑作用,使学员在真实情境中建立学习目标,并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学员的认知发展不断从实际水平提升到潜在水平,最终达到独立建构知识的境界。简言之,就是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员转移给学员自己,然后撤去“支架”,让学员独立完成任务。

鹰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员为中心,通过发挥、调动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员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员从单一的讲授者角色向多样化的角色转变,即进行角色的重新定位。教育学家拉塞克曾说过:毫无疑问,在未来几十年中,发达国家的师生关系将会发生巨大变化。由于学员积极参与自学过程,由于每个学员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持。教员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员的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员借助学员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这样,教员的作用就不会混同于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员利用的资源库。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员应能帮助学员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员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本文通过“微软垄断案”这个案例的讲授,说明鹰架式教学在网络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二、鹰架式教学在网络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鹰架式教学范式一般包括:搭建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五个教学环节。

(一)搭建脚手架——建立概念框架

概念框架是实现鹰架式教学的基础,它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被称为“世纪末审批”的微软垄断案是美国历史上继1911年解散美孚石油公司和1982年拆分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这两大反垄断案之后的第三大反垄断案。微软垄断案讲述的是美国司法部控告微软公司非法阻止其他软件厂商与其进行正当竞争,以保护其软件的垄断地位。双方历经十余年起诉与上诉的拉锯式作战,最终微软逃过一劫,美国司法部不仅宣布不再寻求通过拆分的方式来处罚微软,而且还撤销了有关微软将互联网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销售属于非法行为的指控。实际上,微软垄断事实成立。因为根据美国的反托拉斯法,一家公司如果占有某种产品60%以上的市场份额,就被认为具有垄断力量。而当时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已占领全球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约90%的市场份额,而其1995年才推出的IE网络浏览器也占有了网络浏览器64%的市场份额,微软公司显然已在这两个市场上取得了毋庸置疑的垄断地位。那么,美国司法部为什么没有按上两次法律的做法将微软进行拆分呢?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如下三个方面搭建脚手架:首先必须要让学员了解传统经济条件下垄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含义又是什么,两者有什么不同;其次要学员理解网络经济条件下IT产品需求与供给的新特性;最后掌握网络经济条件下IT产业的垄断新特征。

(二)引入情境——设置鹰架式问题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问题相联系的,学习者在不断的“同化”和“顺应”中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讲述微软垄断案这个案例时,要积极引导学员进入角色,置身于“问题”之中。以问题为出发点,可以有效地激起学员的认知冲突,使学员产生迫切的学习心理,从而有利于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首先引导学员:假设你是一个经济学家,你认为微软是否应该被拆分?理由是什么?如果学员面对问题反应不强烈,可以反过来继续引导学员:假设你就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微软的做法是否损害了你的利益?问题一经提出,学员就自然分成了两个派别,一派赞成、一派反对。在此过程中,教员不能有任何的表态,以防影响学员的判断。同时在设置鹰架式问题的整个过程中,教员还可以借助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向学员展示当时的庭审截图和视频片段,并列举一些中外经济学家对微软垄断案的各种或赞成或反对的意见和观点,使学员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对问题情境的创设。

(三)独立探索——让学员独立思考探索

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员启发引导,然后让学员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员要适时提示,帮助学员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此时教员要提醒学员注意:古典范式中被经济学家全盘否定的垄断,其显著特征是过高的垄断价格和低于合理水平的垄断产量,这在让消费者付出了尽可能高的代价的同时,导致社会福利的减少,而当今垄断现象极为严重的IT产业是什么样的呢?在案例讲述过程中,学员就开始了思考。讲完案例,就有学员率先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微软没有被拆分的原因就在于:第一,雄厚的财力使其能够游说一批权势人物为其说话、开脱。第二,微软并没有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他不断地为消费者提供性能更高、价格更低的产品。第三,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垄断就是渗透在市场竞争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对于这样的分析,学员们自己都觉得很不错,教员也表示赞同。虽然个别学员仍表示应该拆分微软,但大多数学员都对其进行了反驳。(www.xing528.com)

(四)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意义的建构最终必须由个人完成,但对知识的理解却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流。在教员的帮助指导下协作学习是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鹰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讨论学习,学员们总结出微软没有被拆分的五大原因:第一,网络经济本身就容易形成垄断。例如网络产品的版权保护法规就容易促成网络产品市场的垄断。并购与被并购是网络企业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它也加快了企业垄断的形成。第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传统垄断理论并不适用于具有网络外部性的数字信息产品市场的垄断模式。因为企业垄断市场的方式不是限产提价,而是依靠产品自身的质量品质以及正确的市场策略。第三,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垄断就是渗透在市场竞争中的一种机制,是竞争的结果,只要有竞争机制,垄断就不可避免。网络经济下垄断的出现,同样是这条规律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信息产业的垄断者与其他产业相比受到更多的竞争压力,因而垄断更具有暂时性。所以微软的垄断不可能长久。第四,网络经济下的垄断突破了“垄断抑制技术进步”的瓶颈。垄断不仅没有抑制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反而使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技术创新的频率加快。因为网络经济时代的突出特征就是知识与技术的更新替代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否则,企业很容易被潜在的或现实的竞争对手迎头赶上。至此学员们觉得很兴奋,很有成就感,觉得知识建构已经完成。此时教员可以进一步启发引导学员:微软不用拆分了,那么下一步微软该怎么做呢?微软的案例对其他网络企业有什么启发吗?由此学员们顺利地攀登上一个新的支架,陷入了进一步的思考中。在学员思考的过程中,教员还可以适时提示:衡量一种竞争行为是否为垄断,关键要看这种竞争行为对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听完提示,学员们一般都会恍然大悟,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学习,学员们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学员们也深刻体会到了网络经济条件下垄断的复杂性,意识到垄断的判定必须要慎之又慎,否则会给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是灭顶之灾。

(五)效果评价——完成知识构建

学员们在完成了认知阶段之后,一般都会对自己的思考潜能感到惊讶,尤其是对自己能够想出那么多的原因和建议感到不可思议,同时也意识到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理论,那么看似艰难的案例分析也是完全可以破解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要及时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一方面要积极肯定学员的努力和成绩,另一方面要防止学员盲目自满。需要注意的是,对学员学习效果的评价不仅应包括教员对他的评价,还要包括学员个人的自我评价、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等。

三、鹰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鹰架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它从根本上确立了教学相长、激发学员思考学习的新理念。但在具体实际运用鹰架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员们必须要注意两点:

一是在学员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员必须要适时给予帮助,而这种帮助不是直接式的,而是启发式、引导式的,否则教员和学员间的关系又会陷入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员一方面要充分信任学员的能力,相信他们具有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员自身要具有高超的指导水平。

二是鹰架式教学对教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员不仅要熟悉授课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学计划必须具备适度的弹性,即能够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而这要求教员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学员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具备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够及时处置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拉塞克S,维迪努G.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马胜利,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王磊.鹰架式教学:一种有效的教学互动.科教文汇,2007(1): 48.

[4]张小蒂,倪云虎.网络经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